查看完整版本: [-- 在茶乡土地上扎根 --]

人民日报1946-2003在线全文检索 - 论坛 -> 1973年12月 -> 在茶乡土地上扎根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徐巧珍 1973-12-18 00:00

在茶乡土地上扎根

第3版()
专栏:

在茶乡土地上扎根
江西婺源县渔潭大队知识青年 徐巧珍
一九六九年,我在上海中学毕业时,听说是到江西婺源茶乡插队,很高兴,脑子里想的是“茶园美如画,四季飘清香”。可是,一到秋口公社黄源大队,举目望去,四面是绵延的高山,脚下是山间小道,顿时犹豫起来:在这样偏僻的山区,难道能干出什么事业吗?那天晚上,我连铺盖也没有解开。
大队党支部书记老李看出了我的心情,他说:“旧社会,这里的山被地主霸着,田被地主占着。解放后,我们贫下中农才翻身做了主人。如今,党和毛主席让你们和贫下中农一道建设新山区,你们莫要辜负期望啊!”我想:为什么贫下中农对这里山山水水那么亲,而自己却认为在山区没有什么作为呢?我决心在实践中重新认识山区。白天,我跟社员们一道上山劳动;早晚,给贫下中农挑水、劈柴,逐渐与贫下中农建立了感情。
村口有一片荒山,我们知识青年提出把它改变成茶园、花果山,并要求党支部把这个任务交给我们。老李同意了这个请求,说:“你们的提议很好,党支部也几次研究过这个问题了。”
开辟新茶山的热潮很快掀起来。我们每天早上五点钟烧好饭,天刚亮就冒着寒风,踏着冰霜,战斗在工地上。挖树根,搬石头,手上磨起了一层又一层老茧,锄头把撬断了一根又一根。我们就凭着这股革命干劲,与社员一道,奋战一冬春,开垦出了一百一十亩山地,栽上了果树和茶苗。经过三年的培育,百亩茶山去年初次采摘了一千六百多斤茶片,今年开始大面积采摘。如今的黄源大队已是茶丛叶茂,桃梨飘香。
离黄源大队十里远的呈市源,有一百三十多亩低产田,分散在六个山坞里。一九七○年春,我们知识青年和贫下中农组织了远耕队,挑着铺盖和工具来到呈市源,住在茅棚,吃在田头,风里雨里挖渠道,积肥料。经过半个多月的奋战,挖通了十华里长的渠道,给每亩田施了五十担基肥。在夏收季节里,太阳火辣辣的,我们每天早出晚归,奋战在田头。辛勤的汗水换来了丰收的果实,这些低产田每亩平均增产一百一十多斤,给国家多贡献一万四千斤粮食。
为了便于知识青年集中学习、生活和劳动,大队党支部把我调到辛村生产队知识青年班去。一天,副队长问我:“巧珍,队委会打算叫你养猪,你看怎样?”副队长的爱人在旁边说:“看你说的,养猪的活怎么叫人家上海闺女做哩!”我笑着说:“嫂子,只要是革命工作,上海闺女干啥都一样嘛!”第二天,我高高兴兴到了养猪场。为了养好猪,我不管是酷夏还是寒冬,都坚持打猪草,捞浮萍,把猪养得膘肥体壮。随着养猪事业的发展,猪多栏挤,队里准备买砖瓦扩建猪栏。我想:集体的资金应该用在农业生产上。于是,我就同其他饲养员一起,晚上平地基,早上割大茅,砍木头,拣砖头,建起五间猪栏,为集体节约了一笔资金。
去年一月,公社党委调我到比较后进的渔潭大队上河生产队去经受锻炼。走时,全村贫下中农送我一程又一程,叮嘱一遍又一遍。副队长老李送了一根竹扁担,我含着热泪表示:“一定要为革命挑好重担。”
在毛泽东思想的哺育下,今年年初,我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并当上了干部。我感到肩上的担子重了,更努力地学习马列著作和毛主席著作,坚持参加集体生产劳动。贫下中农都说我在茶乡的土地上扎了根。


查看完整版本: [-- 在茶乡土地上扎根 --] [-- top --]



Powered by phpwind v8.7 Code ©2003-2011 phpwind
Gzip enabl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