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 深入实践 积极创新 --]

人民日报1946-2003在线全文检索 - 论坛 -> 1973年12月 -> 深入实践 积极创新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葛宣 1973-12-19 00:00

深入实践 积极创新

第3版()
专栏:

深入实践 积极创新
江苏扬州漆器厂 葛宣
毛主席教导我们:“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在观念形态上的反映。”任何时代的工艺美术,都有自己的时代特征。无产阶级是历史上最伟大的阶级,在继承传统题材的同时,更要努力创作无产阶级自己的工艺美术,大力反映社会主义的时代面貌。
漆器工艺怎样用来反映社会主义的时代面貌,在这个问题上,我们开始是走过一段弯路的。起初,我们对毛主席的无产阶级文艺路线理解不深,创新的目的不明确,片面地认为,只要是反映现代题材的作品就是创新了,结果使一些产品的质量下降,艺术性不强,影响了销路。在这种情况下,有的同志有些泄气,认为搞创新白费劲,不如传统产品效果好。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又反复学习了毛主席的光辉著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和对宣传工作的一系列指示,结合创新过程中的问题,组织大家讨论,肯定成绩,找出问题,使大家认识到,搞漆器工艺品既要有鲜明的政治思想内容,也要有完美的艺术表现形式。在内容方面要努力反映社会主义时代的面貌和刻画工农兵的英雄形象。通过学习和实践,许多创作设计人员深刻地体会到,现实题材的创作要有一个反复实践,不断提高的过程;创作的好坏,首先决定于思想水平的高低;要刻画好工农兵的英雄形象,就要有工农兵的思想感情;要反映世界革命的主题,就要有无产阶级国际主义的精神作指导。只有深入三大革命运动的实践,努力学习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熟悉工农兵,学习工农兵,在思想感情上来一番改造,才能真正在创作方面有所提高。为了进一步加强对设计人员和工人的思想和政治路线教育,我们经常组织职工深入生活,努力提高思想觉悟。同时恢复了新产品设计室,组成了由工人、技术人员和领导干部参加的三结合的创新小组。
我们在创作大型平磨螺甸《南京长江大桥》时,开始,设计人员只是坐在房子里看看画报,翻翻照片,画出来的大桥,看上去外形是象了,但缺少大桥那种雄伟的气魄。后来,我们组织设计人员、生产工人到南京长江大桥去实地参观、写生,请建桥工人同志介绍他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精神和靠毛泽东思想建造南京长江大桥的英雄事迹。通过参观学习,大家受到了很大的教育和启发,增加了创作感受,鼓舞了创新的信心,决心创造出雄伟壮丽的《南京长江大桥》来。在创作过程中,厂领导成员和工人、设计人员一道共同研究,反复推敲,采用新的表现手法和新的工艺技巧,把云母、贝壳、夜光螺等加以精工细琢,镶嵌在明亮的漆器屏风上,不仅展现出一桥飞架南北的雄姿,而且夜间画面闪闪发光,表现出大桥的绚丽夜景,歌颂了我国工人阶级的伟大创造。
在设计大型刻漆产品《王屋山下新愚公》时也是这样,开始,设计人员只根据画报上的照片,绘了一个草图。后来,到实地一看几乎弄出了大笑话,王屋山中的水渠是贯穿在山肚子里的,而我们则把水渠画在平地上,事实对设计人员教育很大。为了正确表现当代愚公——王屋山贫下中农移山的革命精神,设计人员爬山涉水,亲自登上了峻峭挺立的山峰和陡峭的悬崖,多次走访了开山造渠的开山英雄和当地的社员干部,通过学习走访,实地写生,丰富了创作源泉,提高了思想境界,对王屋山下新愚公的英雄气概有了深切的体会。在后来改制的刻漆作品中,由于思想境界高了,体会深了,作品的气魄就大不一样了。作品的思想性和艺术性取得了较好的统一。
近几年来,通过实践,我们深深体会到只有不断深入生活,深入群众,改造思想,提高认识,开拓眼界,在创作上才能做出新的成绩。


查看完整版本: [-- 深入实践 积极创新 --] [-- top --]



Powered by phpwind v8.7 Code ©2003-2011 phpwind
Gzip enabl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