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 “我们就是需要这样的教育质量!”——湖北省蒲圻县车埠中学的调查报告 --]

人民日报1946-2003在线全文检索 - 论坛 -> 1973年12月 -> “我们就是需要这样的教育质量!”——湖北省蒲圻县车埠中学的调查报告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1973-12-23 00:00

“我们就是需要这样的教育质量!”——湖北省蒲圻县车埠中学的调查报告

第1版()
专栏:

“我们就是需要这样的教育质量!”
——湖北省蒲圻县车埠中学的调查报告
这篇调查报告,以鲜明的对比说明:在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中,无产阶级教育路线培养出来的学生,同修正主义教育路线培养出来的学生,有多么显著的本质的不同。铁的事实给予修正主义教育路线最有力的批判;对那些还对无产阶级教育革命持怀疑态度的人,也是一个很好的教育。
——编者
无产阶级需要什么样的教育质量?开门办学,是降低还是提高了教育质量?最近,我们同区、社和学校的同志一道,对湖北省蒲圻县车埠中学首届高中毕业生下乡和回乡后的表现,进行了一次普查,从中受到了深刻的教益和启示。
生动的事实
这所学校一九七○年开始增设高中班,第一届毕业生九十四人(其中共青团员七十七人),其中四名转迁外地,七十人回到了自己的家乡,二十人集体下乡插队。
近一年来,这九十名下乡、回乡学生,通过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和实际锻炼,表现好的有五十二人,较好的三十四人,较差的四人。有二十八人担任了大队和生产队干部,二十四人当了社队农机手、植保员和民办教师,十三人担任了政治夜校辅导员、大队宣传员和公社广播员,合计六十五人,占总数的百分之七十二。有五十五人分别被评为区、社、大队的积极分子或劳动模范,二人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十人被基层党组织选为重点培养对象。这些在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中成长的贫下中农子女,象一颗颗革命种子,深深扎根在人民公社的肥沃土壤中,成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部分积极力量。贫下中农说:“这批学生觉悟高,实打实,干得好;我们就是需要这样的教育质量!”
在这批学生中,大多数人具有以下一些特点:
第一,阶级斗争和路线斗争觉悟比较高,坚定地走社会主义道路。他们敢于同阶级敌人斗,同资本主义自发倾向斗,同封、资、修的意识形态斗。枫桥公社新华大队的但木生,回到自己家乡后,就成了群众欢迎的“红色宣传员”。他订了《红旗》杂志和省、地党报,不但自己认真学习,而且在群众中作宣传,用党的基本路线和政策武装自己和群众。春上,他和大队贫协主任带领三十多个民工上“双石”水利工地,工作积极,阶级斗争观念强,使他们那个连队成了工地上的先进集体。一次,发现一个地主分子利用宗族观念制造混乱,散布什么“日子遥长,不在人忙”等黑话,影响了一些人的情绪,但木生就组织大家学习毛主席关于阶级和阶级斗争的教导,发动民工及时打击了阶级敌人的破坏活动。早稻刚插完,有的人不顾生产,要求队里采用“甩砣子”的办法,多派些劳力下湖捞鱼。但木生认为,搞副业,不能影响农业生产,更不能搞单干。在他的积极建议下,队委会在加强田间管理的同时,组织了正当的集体副业,抵制了资本主义自发倾向。
第二,有热爱农村、扎根农村的牢固思想基础,有改天换地的雄心壮志。他们回乡后,背包一放,就参加集体生产劳动,大半年如一日,群众说他们“脸上不少我们一滴汗,身上不少我们一点泥”。幸福公社三十三个学生,今年三至九月,最多的做了一百七十二个劳动日,平均每月二十八个;最少的做了一百五十四个劳动日,平均每月二十六个。幸福公社光辉大队学生马和香一回乡,就有人说:“高中生,回老家,没出息,盘泥巴!”小马坚定地回答:“把家乡建设成社会主义新农村就是最大的出息,不盘泥巴怎么大办农业呢?”办夜校没有教员,她自告奋勇,把十三个不识字的女青年组织起来学文化;大闹积肥时候,队里忙不过来,她主动当“肥管员”,严格把住肥料关;在抢插早稻时,“铁姑娘”们插多少,她也比着插,白天插不完,晚上打着电筒干。
第三,有“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精神。幸福公社反修大队的谢法明和谢新民,在今年三月发大水时,发现塘堤下穿了一个洞,漏水不止。他们想,春雨贵如油,不把洞口堵好,三百多亩水田就成大问题。可是,春寒水刺骨,下去堵洞很危险。下不下水呢?他们互相鼓励说:“个人安危是小事,集体受损失是大事,再危险也要顶住!”他俩毅然脱衣下水,奋战两个多小时,终于把漏口堵实。车埠公社团结大队刘祖鹏,开拖拉机,当广播员,喂猪,养牛,放鸭,党叫干啥就干啥。今年九月一日,他同模范饲养员刘裕光一道放鸭子,同住在堤垸旁的一间破房里,半夜,大风大雨把房子吹倒了,两人都压在砖瓦堆里。小刘头部三处受伤,流血不止。他苏醒后,挣扎起来,不顾自己,立刻扒去压在刘裕光身上的砖瓦,忍着极大的痛苦,从乱石堆里找出两床被单,先帮刘裕光把伤包好,然后再包自己。到医务室后,医生发现刘祖鹏伤势重,要先给他包扎敷药,小刘说:“刘大伯年岁大,伤势重,一分钟也不能耽误,先别管我!”他的先进事迹,受到了群众的普遍赞扬,回乡九个月,两次被评为劳动模范。
第四,有参加三大革命运动的实际知识和本领,在学大寨运动中较好地发挥了作用。他们拿起笔来会写文章,扶起犁耙能耕田,会开动常用农业机械,能搞科学实验,特别是有一定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车埠镇的黄新民等三人,到反修大队七生产队插队后,敢于斗争,勇于实践,能把在学校学得的理化和农业基础知识运用到生产斗争中去。早稻抽穗后,两百多亩水田先后发生虫害,灾情比较严重。他同两位同学访问老贫农,搞调查研究,翻阅各种技术资料,用肥皂、煤油、食盐、硫磺、烟叶、石灰等原料,经过七个晚上的反复实验,制成了一种“八合一”土农药。
这种农药,每亩只要花六分钱,为集体节约生产资金一百多元。为什么要用这些原料制农药呢?黄新民不是盲目乱干,而是以一定的科学知识作根据。他说:用肥皂,是因为肥皂有粘胶作用,既能使虫身上牢固地粘上药剂,又可除掉虫身上的油脂,增加药剂的渗透效果;用煤油,是因为煤油既可直接杀虫,又有渗透能力,可以使药剂浸入虫体内;用食盐,是因为盐有亲水性,加进去可以吸收虫体内的水份,破坏它的细胞结构。实践证明,这种土农药治虫效果很好。
鲜明的对比
车埠公社灯塔大队有八个高中毕业生,三个是文化大革命前毕业的,五个是今年从车埠中学毕业的。这八个学生的表现,鲜明地表现出两条教育路线、两种教育制度的不同结果。文化大革命前毕业的三个学生,一个由于追逐个人名利,一心想爬上修正主义的“宝塔尖”,回乡后认为“大材小用”,竟发展到反对社会主义制度,堕落为无产阶级专政的对象;一个毕业回乡后,认为“希望破灭,前途渺茫”,搞投机倒把,多次受到批判;还有一个,不安心在农村,当民办教师嫌待遇低,当“赤脚医生”不负责,半年多的时间,只做了五个劳动日。这三个人出身还是很好的,他们都被刘少奇的反革命的修正主义教育路线“化”过去了,这正好说明旧的教育制度必须彻底改革,在旧的学校中毕业的学生,必须同工农结合,到三大革命运动中进行锻炼和改造。今年从车埠中学毕业回来的五个学生,情况就不同了:五个都是共青团员。孙明惠担任了队里的植保员和农机员,孙海燕、孙水清参加了队里的植保小组,孙水林担任了民办教师,还有一个在队里劳动,协助搞文化宣传工作。这五个学生,有三个被评为公社的劳动模范和先进教师,另外两人表现也较好。他们说:“我们读书不是为了做官,回队是为了当一代新式农民。”去年,队里的稻谷因遭受虫害减产三万多斤,今年早稻又发生穗颈稻瘟病,队长很着急。孙明惠就把孙海燕、孙水清邀集起来成立了一个业余治虫小组,勤观察,勤记载,掌握治虫规律,并自制土农药,治好了稻瘟病和其他几种病虫害。今年这个大队大幅度增产,治虫效果好是一个重要因素。从前三个和后五个高中毕业生的对比中看出问题,贫下中农说:“这好比是孙悟空翻筋斗,相隔十万八千里!”
车埠中学培养出来的学生,绝大多数又红又专,能文能武,是因为这个学校坚定地贯彻执行毛主席的无产阶级教育路线,对旧的教育制度、旧的教学方针和方法进行了认真的改革。实践充分说明:只有面向农村,开门办学,使学校教育与三大革命运动紧密结合起来,才能真正提高无产阶级的教育质量。
有人说:“开门办学能够提高学生的阶级斗争和路线斗争觉悟,但是不能够提高学生的文化科学知识水平。”不对!这不符合客观事实。车埠中学这届毕业生中,有个学生叫郑和清,他在读初中的时候,最怕上农业基础课,因为老师不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常常在黑板上“开机器”、“种水稻”,他把这样的课叫“头痛课”,一上课就打瞌睡,别人叫他是“瞌睡虫”。一九七○年冬季,学校认真进行教学改革,有一次,到建设公社拉练,结合冬季维修,学习农业机械课。在农民机手指导下,他们边学边实践。郑和清不但不头痛、不打瞌睡了,而且聚精会神地学,对柴油机的发动原理和一百多个零件,记得清清楚楚。全班四十七个学生,普遍掌握了柴油机构造原理,人人开得动,有百分之八十的学生还能简单维修。他们结合教学,帮助社队修好了五部旧机器。在车埠中学,各科教学都有很多这样的例子:关门搞教学,老师讲不清,学生学不懂;把学校的门打开,理论与实际结合,学校课堂与社会课堂结合,学生的文化科学知识水平不断得到提高。
党的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提出,要重视上层建筑包括各个文化领域的阶级斗争,要继续搞好文艺革命、教育卫生革命。从车埠中学首届高中毕业生的调查中,我们深深体会到无产阶级教育革命的深远意义,同时也看到这场革命的长期性、艰巨性。车埠中学是办得比较好的一所学校,培养出来的学生,总的状况是好的,是令人鼓舞的。但是,也有少数学生表现较差,缺乏抵制资产阶级思想腐蚀的能力;在德、智、体诸方面与三大革命运动的需要不相适应的情况,仍然在一些学生中程度不同地存在着。当前,车埠中学的广大革命师生,正在认真学习十大文件,坚决贯彻十大精神,他们决心继续搞好批林整风,加强团结,努力工作,夺取教育革命的更大胜利。
湖北省教育局
咸宁地区教育局
蒲圻县教育科联合调查组


查看完整版本: [-- “我们就是需要这样的教育质量!”——湖北省蒲圻县车埠中学的调查报告 --] [-- top --]



Powered by phpwind v8.7 Code ©2003-2011 phpwind
Gzip enabl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