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 高原新貌 --]

人民日报1946-2003在线全文检索 - 论坛 -> 1973年12月 -> 高原新貌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1973-12-27 00:00

高原新貌

第5版()
专栏:朝鲜通讯

高原新貌
在朝鲜北部咸镜南道,有一个海拔一千五百多米的赴战高原。解放前,这里只有穷苦人在山林中开火田,种土豆和燕麦,生活很苦。解放后,赴战高原人民在朝鲜劳动党和朝鲜人民的伟大领袖金日成主席的英明领导下,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搞高原建设,改变了这个地方的贫穷落后的面貌。
人们前往赴战高原,要翻过重重高山,越过被白茫茫的云海包围着的赴战岭,才能到达。高原上,寒气袭人,但当地人民建设家园的热情,却驱散了寒气,带来了春光。
在赴战高原的北端,有一个叫作安基里的村庄。解放前,那里的农民每隔几年,就要换一块地方开垦火田,种点土豆和燕麦,才能勉强维持生活。几十年来,许多土地已经酸性化,连能开火田的地方也几乎没有了。因为那儿是开火田的地方,过去被人们叫做火田谷。
现在火田谷已经变成名闻朝鲜的先进新农村并改名叫安基里。今年,安基里的旱田每町步(约合十五市亩)可产土豆二十五到三十吨,大麦、亚麻、燕麦等各种农作物也普遍丰产。
安基里村前,有一块被农场场员叫做“集体主义学校”的新开垦的土地。不知道这块土地来历的人,决想象不到它曾经是一个连牛陷到里面都要淹死的烂泥坑。过去,这里的人民祖祖辈辈从它的旁边往返,没想到这块烂泥坑还会为他们造福。几年前,安基里人民考虑,这烂泥坑中多年来自生自烂的水草和青苔,正是开垦成肥沃良田的天然基础。在党支部的领导下,他们冒着滴水成冰的严寒,进行了挖渠、排水、铺土、筑坝等工程。烂泥坑和沿赴战江的一百多町步土地终于变成了良田。经过几年的奋斗,这里的农业生产连年获得了好收成;副业生产也有了发展。昔日的火田谷面貌发生了根本变化。
在赴战高原中央,沿赴战江两岸,人们可以看到一块块绿油油的菜田。这是几年前从没有过的事。
以前,许多人都认为赴战高原不能生长蔬菜。因为这里夏季短,气温低,一年中有六个月是寒冷的冬天。但实践出真知,经过几年的努力打破了这种看法。现在,各个农场都种植蔬菜,白岩合作农场去年平均每町步收白菜八十吨,萝卜四十吨。
为了使高原生长蔬菜,五年前,赴战郡农业试验场根据郡党委的决议,开辟了一块试验田。场里的工作人员搜集了各种菜子,用许多方法进行培育,但都没有能够在赴战高原上扎根,试验失败了。但是,他们没有灰心,总结了经验教训,逐棵记录各种蔬菜的生长情况,加以研究。经过两年的努力,种出了适应高原气候和土质的“白岩萝卜”和“赴战白菜”。这些种子,已向高原地带各合作农场推广了。目前,这个试验场正在试种辣椒、小麦等农作物新品种。
从前在赴战郡根本没有工厂,如今这里已经有了亚麻、造纸、日用品、被服、食品等许多地方工厂。这些工厂全都是利用本地原料生产全郡人民需要的生活必需品的。
郡内有一家造纸工厂,是用当地出产的泥炭作原料来造纸的。泥炭中含有纤维质,经过加工可以生产出瓦楞纸。这个工厂为了用泥炭造纸,经过多次试验才获得成功。现在这个工厂不仅能制造硬板纸,而且还制造出了被广泛使用的文具纸。
多年来,赴战郡的党组织坚决贯彻朝鲜劳动党发展地方工业的方针,积极发动群众,大搞技术革新运动,自己动手建造工厂,自己寻找原料,终于为赴战高原的地方工业奠定了牢固的基础。
随着生产的发展,赴战高原人民的文化教育事业和生活也得到了显著改善。
生活在赴战高原的人民,当他们吃着自己生产的粮食和蔬菜时,当在商店里买到贴着“赴战高原”商标的各种商品时,当看到青少年一代背着书包幸福地去上学时,他们的心情怎能不激动啊!
今天,在赴战高原上,一个个社会主义新农村,一块块肥沃的土地,构成了赴战高原的新图景。
新华社据朝鲜《劳动新闻》改编(附图片)
朝鲜农场的机械化作业班班员们在播种。


查看完整版本: [-- 高原新貌 --] [-- top --]



Powered by phpwind v8.7 Code ©2003-2011 phpwind
Gzip enabl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