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 学习唯物辩证法 提高支农自觉性 --]

人民日报1946-2003在线全文检索 - 论坛 -> 1973年12月 -> 学习唯物辩证法 提高支农自觉性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江苏省宜兴县农机供销站党支部 1973-12-28 00:00

学习唯物辩证法 提高支农自觉性

第2版()
专栏:

学习唯物辩证法 提高支农自觉性
江苏省宜兴县农机供销站党支部
“农业学大寨”群众运动的深入开展,对我们农机供销部门提出了新的要求。为了做好工作,我们全站职工刻苦攻读毛主席的哲学著作,努力探索农机供销工作的规律,逐步做到了保证供应、合理供应,并在这个基础上,开展检修业务,支农的道路越走越宽广。
“缺口”转化成为“满口”
供销工作做得好不好,主要标志之一是能否保证供应。如果要货没有,就会出现“缺口”。这是我们工作中常见的、最突出的矛盾。过去,我们觉得这个矛盾很难解决。因为农机配件多达几千种,社队的需要各不相同,我们怎么都能满足需要呢?因此,当出现“缺口”时,便感到束手无策,埋怨这个,责怪那个,就是不从我们的工作本身想办法。毛主席的哲学思想给了我们启发。毛主席指出:“矛盾着的对立的双方互相斗争的结果,无不在一定条件下互相转化。在这里,条件是重要的。没有一定的条件,斗争着的双方都不会转化。”这就是说,在农机供销工作中,“缺口”和“满口”是可以互相转化的,但是要有一定的条件。这个条件需要我们发挥主观能动性去创造。要满足社队需要,必须了解社队的需要。支农首先要知农。不了解使用农业机械的实际情况,凭想当然办事,关起门来作计划,是没有不碰壁的。过去,我们对全县农业机械的数量和各种配件的需要量心中无数,采购进货是“毛估估”的。结果是货不对路,自然要出现“缺口”了。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我们遵照毛主席关于“一切实际工作者必须向下作调查”的教导,抽出三分之一职工,花了一个半月的时间,对全县的机电站、农副产品加工厂、场圃和生产大队备有的各种农业机械进行摸底,并逐台登记造册,建立了“农机档案”。这样采购进货就有了一个比较准确的依据。
有的同志满以为建立了“农机档案”,供应上就不会出现“缺口”了。其实不然,在供应工作中“缺口”仍然不断出现。比如有一年,我们根据“农机档案”中记载的全县手扶拖拉机的保有量,备足了尾轮,可是农忙一开始,尾轮又突然脱销。为啥还会有“缺口”?原因是情况变了。那一年由于全县大面积推广双季稻,手扶拖拉机从耕旱地改耕水田,尾轮容易损坏,配件需要量自然就增加了。这件事告诉我们,事物在不断地发展变化着,我们要从运动中掌握事物。供销部门不仅要知道农业机械的保有量,即“静态”,还要掌握农业机械发展变化的情况,即
“动态”。根据这样的认识,我们除了按照农业发展情况,每半年汇总整理充实一次“农机档案”外,还经常采取专题调查,定点调查,柜台调查等形式,随时了解农业机械的“动态”。这样,我们的供应工作就能逐步适应发展变化了的情况,计划也能比较好地反映客观实际的需要。
掌握了农机的“静态”和“动态”,不等于完全解决了“缺口”问题。有时生产部门一时不能满足需要,供应上还会有“缺口”。遇到这种情况,有人主张听其自然,认为我们不是生产单位,变不出东西来。多数同志认为,我们是革命者,不能光是“等、靠、要”,而应当能动地促使“缺口”转化为“满口”。我们除了根据客观需要,向上面提出切实要求之外,还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广泛开辟货源,增加配件数量。同时,建议工厂改革产品,以提高配件质量;会同有关单位帮助社队培训机工,减少配件损耗。“缺口”问题就比较好地解决了。
当然,解决“缺口”不能一劳永逸。随着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又会出现新的“缺口”。这就要求我们不断认识矛盾,解决矛盾,充分发挥主观能动作用,在不断促进“缺口”向“满口”的革命转化过程中,把农业机械的供销工作越做越好。
“有求必应”改为“合理供应”
有一次,一个机工来买某种型号汽缸头。我们没有认真检查旧件损坏情况,就给他开票提了货。事后发现,这只旧汽缸只要花几角钱换个汽门座还可以用,可是我们却让这个大队多花了十几元。我们从这件事得到启发,检查以往的工作,发现类似情况还不少。应该供应小部件的,供应了总成件;可以修复再用的,也供应了新件。不作具体分析,一概“有求必应”的结果,既增加了社队开支,又浪费了国家物资。这说明我们为农业服务的工作还不到家。
为什么会出现“有求必应”呢?原因是多方面的。如有的职工业务不熟悉,不会鉴定旧件;有的怕麻烦,图省事。但主要还是我们对勤俭建国的方针理解不够。我们算了一笔账:我站每年农机配件的销售额达一百多万元,全县一百多万亩农田,平均每亩花在购买农机配件上的钱就一元多。这样,农业生产成本就过高了。因此,我们应该全面地为农业生产着想,既要尽量保证供应,又要坚持合理供应。
为了做到这一点,我们首先要正确理解“保证供应”和“合理供应”的辩证关系。“保证供应”是前提,是基础。离开它去谈什么“合理供应”,就成了一种消极应付的借口。不问青红皂白的“有求必应”,势必影响“保证供应”和“合理供应”。因此,我们必须克服思想上的片面性。对于前来购买农机配件的机工,并不是“有求必应”才算服务到家。因为每个机件损坏的原因各不相同,这就要求我们对具体情况作具体分析,既满足机工的需要,又供应得合理。如果我们不懂得用不同的方法去解决不同的矛盾,千篇一律地“有求必应”,就不能全面地做好支农工作。
认识提高以后,全站职工在工作中坚持运用“对于具体情况作具体的分析”这个辩证唯物主义的方法,积极当好社队的“参谋”,从实际出发,分别不同情况,坚持合理供应。凡是完全损坏,不能再用的,就及时供应新件;损坏了部分零件的总成件,就拆零供应有关部件;局部损坏的旧件,就尽量帮助修复使用,说服机工不买新的。几年来,我们在社队机工和有关工厂的积极配合下,采取焊补、加工、改制、代用等方法,开展了修旧利废项目,修复旧件一千多件,为社队节省开支三万多元。
“份外事”促进了“份内事”
几年来,在努力做好农机供销工作的同时,我们打破了商业单位只管供应这个老框框,在以供为主的前提下,还担负了“以供带修”的业务。开始,有人担心抓了“份外事”,会影响“份内事”,凡有人要求修机,他们就婉言谢绝。
卖机器的要不要带修机器?我们引导大家正确认识“份内事”和“份外事”的辩证关系,统一思想。以我们站来说,做好农机供销工作是“份内事”,帮助社队修机是“份外事”,应该以主要精力来搞好供销工作。但是,从全局来说,我们农机战线的具体任务是加速实现农业机械化。因此,凡是有利于加速农业机械化的事,可以说都是我们的“份内事”。大家说:“为了农业机械化,什么困难都不怕!”坚决挑起了“以供带修”的担子。
担负这些“份外事”,要影响牵制一些搞“份内事”的精力。如果处理不当,还会出现矛盾。一个时期,上门要求修机的越来越多,三个保管员忙了修机,顾不上仓库的事,供销工作出现了被动局面。这时,我们并没有因噎废食,放弃“份外事”,而是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一方面大鼓干劲,挖掘潜力;另一方面发动群众,改进工作方法。如大忙时送来检修的农机多,我们就在机旁临时办起学习班,对随机来的机工进行技术辅导,让他们自己动手,互相检修。为了从根本上减少农机的损坏率,我们还主动与有关单位协作,举办各种形式的学习班,提高机工的技术水平。平时,在机工上门买货时,我们主动介绍维修知识;在供应新机器时,先把机工请来学习操作技术;在农机使用中出现普遍性问题时,就进行实样展出,编写技术资料,帮助机工及时解决。通过开展修机业务,还使我们对农业机械上哪些配件最容易损坏,有了比较清楚的了解,有利于及时组织供应。由于我们较好地树立了全局观点,发挥了主观能动性,这些“份外事”非但没有影响“份内事”,反而促进我们把农机供销工作做得更好。


查看完整版本: [-- 学习唯物辩证法 提高支农自觉性 --] [-- top --]



Powered by phpwind v8.7 Code ©2003-2011 phpwind
Gzip enabl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