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 让“南茶”在沂蒙山区安家 --]

人民日报1946-2003在线全文检索 - 论坛 -> 1973年12月 -> 让“南茶”在沂蒙山区安家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山东省临朐县蒋峪公社核桃园大队党支部 1973-12-28 00:00

让“南茶”在沂蒙山区安家

第2版()
专栏:

让“南茶”在沂蒙山区安家
山东省临朐县蒋峪公社核桃园大队党支部
我们大队地处沂蒙山区,气候比较寒冷、干燥,年降雨量达七百毫米,无霜期六个月,历来不种茶树。但我们这儿的人特别爱喝茶,能不能让“南茶”在沂蒙山安家呢?
开始,我们根据茶树生长的特点,把茶园选择在一条背风向阳,山泉流水四季不断,三面是茂密的树林,土质微酸的山沟里。广大干部、社员经过一个冬春的艰苦奋战,就把原来的乱石坡修整成土层一般在一米半以上,旱能浇,涝能排的梯田。清明以后,我们按照一般农作物的种植方法采取南北行下了种。二十天以后,一棵棵幼小的茶苗破土而出。大家看到南方茶树第一次在俺这里出土,心里真是说不出的高兴。可是,过了十几天,小茶苗叶子突然由绿变黄,由黄变干,渐渐地死了百分之九十五。这时,有的人泄气了,说:“南方的茶树怎么能在北方安家呢?”但许多人却认为:一百棵死了九十五棵,还活了五棵,这说明里面有成功的因素。不是我们这里不能种茶,而是还没有创造出一种真正适合茶树生长的客观条件。只要我们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改造客观条件,使之适应茶树生长的需要,就能使南茶逐渐适应北方气候,在这里安家落户。我们对死了和成活了的茶苗进行细致观察,发现活着的五棵都是在树荫下。有树荫的地方为啥茶苗没有死?没有树荫的地方为啥茶苗都死了?我们分析:南方阴雨天多,空气湿润,适于茶苗生长。另外,茶苗出土前,要及时做好遮荫。我们这里气候干燥,春季雨水稀少,加上播种浅,茶苗根扎得浅,不抗旱,如果再不做遮荫工作,苗就不能成活了。
这个认识究竟对不对,还得拿到实践中去检验。这年冬天,我们又深翻土地,修成了窄幅梯田,每亩施基肥五千斤,并挖了十四个蓄水塘,修好排水沟。第二年一开春,把地灌透水。为便于遮荫,我们按东西行向,实行单行点播。小苗出土前,又及时搭好树枝“遮荫”。由于我们抓了深沟浅播和遮荫两个主要环节,茶苗根扎得深,能抗旱,生长也旺盛,成活率达到了百分之九十八。
下一关,是怎样使茶苗安全过冬。南方冬天,气温最低一般在零下二至四度;我们这里却在零下十八至十九度,要使茶苗安全过冬,就得做好茶树的保温工作。我们组织了几个老贫农研究茶苗过冬的保护措施。老贫农王新远说:“过冬的大蒜盖上一层豆叶就冻不死,我们给茶苗打上挡风障,再盖上一层豆叶,过冬问题不就解决了吗?”大伙一讨论,觉得这个办法有道理。大家以为这回茶苗过冬没问题了。谁知来年春季解冻后,有些茶苗冻卷了叶,有的冻干了枝。我们马上给茶苗浇水施肥,让它
“返青”。可是,过了几天,百分之四十的茶苗都枯萎死了。头年还是一地枝旺叶茂的茶苗,一个冬天就冻死了将近一半,看了真有些心疼。怎么办?我们组织大家学习毛主席关于“矛盾不断出现,又不断解决,就是事物发展的辩证规律”的教导,使大家懂得了,“南茶北引”随时都可能出现新的矛盾。只要我们反复实践,不断总结经验,就一定能找到解决新矛盾的办法。大家七嘴八舌,找出了许多原因。有的说:“大蒜的耐寒程度比茶树强得多,不能把大蒜过冬的办法用在茶树上。豆叶虽然能保温,但是它很容易透风。”有的说:“我们办事就缺少两分法,光顾给茶树苗做保温准备,没有让茶树苗在越冬前吃足喝饱,茶树抗寒能力弱,所以就冻死了。”
吃一堑,长一智。我们根据头一年的经验教训,重新制定了茶树越冬管理措施。“霜降”前,茶树虽然不发芽,但根系还有吸收养料和水分的能力,我们便在茶行两侧开沟,每亩施了四千斤越冬肥。这样,既能保温,又能供给茶树在冬休中吸收养料。我们还及时灌了越冬水,使茶树生长健壮,提高茶树的抗旱和御寒能力。此外,在“小雪”之前搭好了挡风障,“大雪”之前给茶苗基部培了土,土盖没茶苗的三分之二,在顶部稀疏覆盖。这样,茶苗就象在温室里一样,既有阳光,又能遮避寒风。这年冬天,雨雪稀少,最低气温降到零下二十度左右,茶园里的几个老贫农,整天在测地温,加固挡风障,使茶树安全度过了冬天。
第二年“雨水”后,我们及时浇了返青水,施了催芽肥,结果,茶树没有一棵冻死,长得越来越好。现在,俺大队种的三十二亩茶园一片葱绿,有的每亩产量达到一百一十斤。我们还用自己采摘的茶籽,繁殖了茶树的第二代。“南茶”终于在我们这里安了家。


查看完整版本: [-- 让“南茶”在沂蒙山区安家 --] [-- top --]



Powered by phpwind v8.7 Code ©2003-2011 phpwind
Gzip enabl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