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 “我们就是需要这样的大学生!” --]

人民日报1946-2003在线全文检索 - 论坛 -> 1973年12月 -> “我们就是需要这样的大学生!”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1973-12-28 00:00

“我们就是需要这样的大学生!”

第4版()
专栏:

“我们就是需要这样的大学生!”
福州大学今年毕业的工农兵学生,朝气蓬勃地战斗在三大革命运动第一线,受到广大工农兵群众的热烈欢迎
新华社福州一九七三年十二月二十七日电 福州大学今年毕业的四百多名工农兵学生,朝气蓬勃地战斗在三大革命运动第一线。最近,记者在福建省福清、莆田、闽侯等县的一些工厂,看到这些新型的大学毕业生,回厂后勇于实践,敢挑重担,有的担任领导工作,有的成为技术革新能手,始终保持着劳动人民的本色。工人们称赞说:“我们就是需要这样的大学生!”
福清县农械厂的机电工人、共产党员陈仕钧,今年春天从福州大学毕业回厂后,参加技术组工作,负责全厂电器、机床等设备的维修。尽管任务重,他始终坚持参加班组劳动,重活、脏活抢着干。一天深夜,金工车间的一台刨床发生故障。当时陈仕钧正发烧躺在床上,知道这个情况后,立即奔到车间。经检查,刨床的开关接触器触点烧坏了。按条文规定,接触点需用白金点焊,可是这种东西一时难以找到。陈仕钧抱病连夜翻阅资料,提出了用紫铜板代替白金的方案。有人劝他不要担这个风险,弄不好,会被人家笑话白念了这几年书。陈仕钧坚定地说:“党和人民给了我技术理论知识,我应该勇于实践,更好地为人民服务。为了支援农业,风险再大也要担!”他毅然和老工人们一道投入试验,终于成功地用紫铜板代替白金,修好接触器,保证了刨床的及时开动。
陈仕钧为了搞好农机具的设计工作,一回到工厂,就主动参加厂里支农调查组,走遍了县里四个公社的五十多个大队。他深入到田间地头,观察农机具性能实效,虚心征求社员群众对改革农机具的意见。他根据调查来的情况,结合自己所学到的技术理论知识,提出了许多建设性的意见,使技术组的工作更加切合支农实际。
正在兴建中的闽侯县合成氨厂,工地上热气腾腾。为争取工厂早日建成投产,承担这个工程设备安装的闽侯县通用机器厂工人,日夜苦干巧干,大闹技术革新,大大加快了设备安装的进度。带领工人开展技术革新的,是不久前刚从福州大学毕业的工农兵学生、共产党员赵长煊。赵长煊在大学里学的是机器制造专业,对化工机械设备安装并不内行。但是,他和工人、技术员一起到外地合成氨厂虚心求教,取经回来,满怀信心地投入了战斗。他在工地上,和工人同吃同睡同劳动。合成氨厂几千米长的高压管道,是由一条条无缝钢管连接起来的,连接前,每条无缝钢管必须进行破口、车牙的加工。工地上没有这样大的专用设备,怎么办?赵长煊建议把厂里一台旧的小车床搬来改装一下用。在厂领导的支持下,他连夜赶了二十多里路回厂搬来车床,第二天一早又到火车站拉来工字钢,同工人、技术员一起研究、设计,终于把这台小车床改装成了多用车床,一条六、七米长的无缝钢管夹在导轨上,就可以进行切断、破口和车牙。无缝钢管需要除锈喷漆,他们就设计出一种电动刷管机。高压管道需要弯成各种形状,他们又设计出十二种不同型号的弯管机。这样,就大大加快了合成氨厂的设备安装进度。工人们高兴地称赞赵长煊是“工地上的技术革新能手”。
象这样的新型大学毕业生,到处受到工农兵群众的欢迎,从他们身上,反映了教育革命已经取得了丰硕成果。


查看完整版本: [-- “我们就是需要这样的大学生!” --] [-- top --]



Powered by phpwind v8.7 Code ©2003-2011 phpwind
Gzip enabl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