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 情节化 性格化 连贯性 时代感——谈革命现代京剧《杜鹃山》的武打设计 --]

人民日报1946-2003在线全文检索 - 论坛 -> 1974年01月 -> 情节化 性格化 连贯性 时代感——谈革命现代京剧《杜鹃山》的武打设计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杜军 1974-01-02 00:00

情节化 性格化 连贯性 时代感——谈革命现代京剧《杜鹃山》的武打设计

第3版()
专栏:

情节化 性格化 连贯性 时代感
——谈革命现代京剧《杜鹃山》的武打设计
杜军
革命现代京剧《杜鹃山》的武打设计,遵循毛主席“古为今用,洋为中用”,“推陈出新”的伟大思想,大胆实践,勇于创新,成功地塑造了无产阶级英雄人物的舞蹈形象,为京剧武打这一重要的艺术手段增添了新的生命力。
《杜》剧的武打设计有如下几个特点:
一、情节化。形式必须为内容服务,这是艺术创作中的一个重要原则。脱离了内容故意卖弄技巧,就会陷入形式主义的泥坑。旧京剧的武打为了追求剧场效果,往往不顾剧情内容的需要乱塞硬加一些特技,这是一种资产阶级自我表现的恶劣倾向。《杜》剧的武打设计坚决摒弃了这种到处套用旧程式的形式主义,力求武打情节化,根据不同的规定情境设计不同类型的武打,用以推动剧情的发展,刻画无产阶级英雄人物的精神面貌。所谓武打的情节化,有两个方面:一个是,武打的安排必须在整个剧情的规定之中;一个是武打本身要有情节。全剧的武打共分二、七、九三个场面,二场劫法场大闹三官镇,七场阻击断后,九场全歼靖卫团,这三场都是和剧情发展紧密相联的,是剧情发展不可分割的有机组成部分。因此三次武打并不雷同,而是各有特色,动人心弦。武打要打出情节,就要根据规定情境在艺术上进行精心构思。例如第二场自卫军劫法场抢救柯湘的武打,剧本的规定情境是雷刚等乔装改扮出其不意地袭击敌人,战斗的特定环境是祠堂前的墟场。根据这些特点,二场设计了从扁担里抽枪,小车里、雨伞里拔刀以及猎叉、扁担等武器的开打。这一设计,完全符合乔装改扮的情节,造成了出其不意克敌制胜的充分根据。特别是这里还为雷刚设计了利用小车与敌周旋的细节,使这段武打情节更紧凑集中,场面更扣人心弦。正当敌人蜂拥而来,雷刚负伤的危急时刻,罗成虎推小车上截住敌人,又从车把里抽出双刀追赶团丁。这时雷刚夺住敌人的砍刀,劈倒了欲登小车的敌人,刺死了从后面扑来的团丁,闪过了窜上小车的匪徒,又掀翻小车砸住了一个妄图挣扎的敌人,随后接住战友掷过来的空中飞刀和众战士英勇亮相。这段武打曲折有致,动人心魄,塑造了雷刚及自卫军战士深入虎穴骁勇善战的英雄形象,反映了农民自卫军“抢一个共产党领路向前”的急切心情。
二、性格化。武打是一种艺术手段,必须为塑造英雄人物的英雄性格服务。旧京剧的武打有些形成了套数,不管什么样的人物,搬来即用,结果使人物显得呆板、僵硬,没有血肉。革命现代京剧的武打设计,必须冲破这种“条条框框”。武打要性格化,关键在于要认真细致地分析人物的思想感情、性格特点,打开思路,敢于创造,这样才能贴切地设计出符合人物性格的有特色的武打。以柯湘、雷刚、田大江、杜小山的武打为例,他们使用的武器不同,各自的打法也不同,但这些武打都准确地表现了人物性格的特点。如柯湘九场的开打使用的是刺刀枪,这就和一个身经百战的党代表身份很相称。设计者抓住了柯湘身先士卒、矫健机智这一性格特点,当众团丁欲寻追杜小山的时候,让柯湘自草丛内追赶毒蛇胆上,面对着人数众多的敌人,她英姿飒爽,紧握刺刀枪,威慑众匪。当几个团丁用枪压住柯湘刺刀的时候,敌人自以为得计,而柯湘眼珠一转计上心来,机智果断地突然抽枪,众匪扑跌于地狼狈不堪,这就生动地刻画了柯湘丰富的作战经验和机智无畏的英雄性格。雷刚的开打又别具一格。他用的是大刀,节奏快,动作狠,大刀挥处,寒光闪闪,团丁丧胆,最后他奋力夺下三个团丁的步枪,押俘虏下。这段武打笔墨不多,但很传神,一方面表现了雷刚虎威虎胆、勇猛异常的性格,同时又表现了他的成长。这里的雷刚,已不再是三场那个要打雇农、杀俘虏的雷刚,而是一个路线觉悟有了很大提高、严格执行党的政策的革命战士了。田大江的武打又是另一个基调。阻击断后的一段武打,采用的是“近交手仗”。肉搏战一开始,田大江脱去上衣,挥舞单刀,奋勇向前,力战顽匪。这些棱角分明、力度强硬的动作——砍翻、劈削、刺跳、跃踢、掷石块等等,突出地表现了他为革命赴汤蹈火,义无反顾,勇于自我牺牲的崇高品质。杜小山年纪小,斗志旺,敏捷灵活。第九场,舞台上三个团丁窜出草丛,杜小山凌空翻出,飞脚亮相,三个团丁龟缩一团,呆若木鸡。在这里,《杜》剧特意为小山设计了一个提裤腰的动作,敌人以为他拔出了什么武器,吓得惊恐万状,这就和其他几段武打形成了不同的特色。当人数众多的敌人从四面八方向杜小山扑来的时候,他一个倒猫避开了敌人,匪徒们捉住的不是杜小山,而是自己的同伙。这段武打设计,维妙维肖地勾画了杜小山年小志高,机警顽强的性格特点。《杜》剧的武打,从不同的角度刻画了人物性格,从而使英雄形象更加完美,更加丰满。
三、连贯性。旧京剧有些武打冗长乏味,为了炫耀技巧、突出个人,你一个四击头亮相,我也一个四击头亮相,结构松散,动作重复。革命现代京剧的武打在节奏的处理上,必须走自己的路。《杜》剧从“三突出”的创作原则出发,精心地安排武打的层次,造成了起伏跌宕的节奏推进,一气呵成的动作上的连贯性。例如第九场的武打,各种器械的开打在情节上紧密衔接,各种不同风格的对打层次鲜明。轻巧的流星锤,翻飞的三节棍,寒光闪闪的大刀,短小锋利的双匕首等等武器,在自卫军战士手中,都发挥了各自的作用,形成了不同的风格和不同的紧张度。但是,这些各呈异彩的武打并不是散漫杂乱的,而是以柯湘最后力战毒蛇胆及群匪的对打为中心前后呼应,层层推进的。舞台上李石坚的藤牌刀还未使完,持三节棍的战士就接踵而上;正当团丁欲从背后偷袭持三节棍战士的时候,雷刚大喝一声持大刀杀出;当杜小山巧妙地悠藤而去以后,柯湘即上场力战毒蛇胆及靖卫团丁,……,巧妙的安排,造成了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的壮阔之势,最后全剧在众战士用兽网一网打尽群匪中结束,气势磅礴而耐人寻味。连贯性使武打场面更强烈更集中,产生了很好的艺术效果。
四、时代感。武器、道具的选择,是体现武打时代感的一个重要环节。完全照搬或者生硬地改制旧京剧的刀枪,就会在时代感上产生陈旧的感觉,同时会妨碍武打的创新;为了追求新奇而滥制不符合剧情规定情境的武器,也会产生零乱、琐碎的缺点。《杜》剧所反映的历史背景是伟大的秋收起义时期。当时的中国工农革命军,就是用步枪、手榴弹以及大刀、棍棒这些简陋的武器打败全副武装的敌人的。为了反映这一特点,《杜》剧在武打器械的使用上注意了时代特色,一方面运用了大刀、砍刀、匕首、红缨枪、流星锤,三节棍等武器,大胆地继承了京剧传统中“大刀背弓花”、“大刀花”、“单刀花”等动作,并借鉴了武术中三节棍和流星锤的打法,这就使得器械的运用既有生活根据、时代特色,又保持了京剧的风格。另一方面在大量使用民间武器的同时,又注意了防止在时代感上退回几十年甚至几百年的倾向,在武器的配备上有比例地加强了现代武器的运用,在武打设计中加强了各种武器开打时的合理性。《杜》剧正确处理了武打的时代感和京剧武打特色的关系,值得我们认真学习。


查看完整版本: [-- 情节化 性格化 连贯性 时代感——谈革命现代京剧《杜鹃山》的武打设计 --] [-- top --]



Powered by phpwind v8.7 Code ©2003-2011 phpwind
Gzip enabl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