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 樊迟学稼是革新行动 --]

人民日报1946-2003在线全文检索 - 论坛 -> 1974年01月 -> 樊迟学稼是革新行动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张维新 1974-01-26 00:00

樊迟学稼是革新行动

第2版()
专栏:

樊迟学稼是革新行动
河南省内乡县一中 张维新
两千四百多年前,在孔子办的学校里,出现过一场学农和反对学农的尖锐斗争。这是中国社会由奴隶制向封建制变革的过程中,革新与保守的激烈斗争在教育战线上的一个反映。情况是这样的:
樊迟请学稼。子曰:“吾不
如老农。”请学为圃。曰:“吾不
如老圃。”
樊迟出。子曰:“小人哉,
樊须也!上好礼,则民莫敢不
敬;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
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夫
如是,则四方之民,襁负其子而
至矣,焉用稼!”(《论语·子路》)
事情很明显,樊迟向孔子请教如何从事农业,孔子“不但推开不理,还在背后骂樊迟做‘小人’”。骂之不足,还对其他学生发了一通反学稼的谬论。意思是:当前奴隶主贵族最需要的是礼、义、信,这才是学生要学习的,用不着学习农业生产知识。他以“礼”、“义”、“信”等奴隶主贵族的意识形态攻击樊迟学稼,恰恰证明樊迟的思想是对的。
樊迟要求学稼,适应了社会进步和发展农业的需要。但是,在孔子看来,历来都是“君子劳心,小人劳力”。孔子这个“食不厌精,脍不厌细”,衣服镶边的颜色差一点就不穿,走路一定要坐车子的寄生虫,决不肯坏了老祖宗“不稼不穑”、“不狩不猎”的老规矩。他反对樊迟学稼,不仅是要不要从事农业劳动的问题,而且是反映了政治上的两条路线斗争。
樊迟要求学稼是春秋末期教育战线上的新生事物。他的要求在当时是正确的,进步的。从阶级斗争的角度看,樊迟要求在一定程度上面向社会实践的学稼行动,突破了孔子的教育内容(西周奴隶主贵族的典章制度和思想文化知识),动摇了孔子的教育方针(为复辟奴隶制培养人材),这股风如果继续吹下去,孔子实现反动的政治理想就更渺茫了。于是继大骂樊迟之后,孔子赶紧拿出“礼”、“义”、“信”的绳索捆绑其他学生。然而,社会革新思想是骂不倒、捆不住的。孔子的学生中既有受孔子毒害很深、不能自拔的,也有背弃孔子的思想和路线跑到各国新兴地主阶级那里服务的(《史记·仲尼弟子列传》)。
春秋末期,地主阶级处于上升时期,是需要变革、要求革命的。但是,封建制取代奴隶制,是一种剥削制度取代另一种剥削制度。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从一开始就存在着剥削和被剥削的矛盾。正因为这样,我们既肯定樊迟学稼在历史上是进步的,又要看到他的阶级局限性,即他不可能为劳动人民服务,更不可能同劳动人民结合起来。只有在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时代,一切愿意革命的知识分子和知识青年才会真正走上同工农群众相结合的道路。经过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一批批知识青年积极响应毛主席的号召,奔赴农村,在阶级斗争、生产斗争和科学实验三大革命运动中,和贫下中农紧密结合,锻炼成长,写下了壮丽的诗篇。这是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需要,是建设社会主义的一项伟大创举。林彪反党集团对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干部参加劳动进行恶毒的攻击和诬蔑,只能证明他们步孔子的后尘,鄙视劳动,鄙视劳动人民,是劳动人民的死敌。我们批判从孔子到林彪的反动思想,就是要同传统的观念实行彻底的决裂,作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促进派。


查看完整版本: [-- 樊迟学稼是革新行动 --] [-- top --]



Powered by phpwind v8.7 Code ©2003-2011 phpwind
Gzip enabl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