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 难忘的师徒情谊 --]

人民日报1946-2003在线全文检索 - 论坛 -> 1974年01月 -> 难忘的师徒情谊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1974-01-31 00:00

难忘的师徒情谊

第5版()
专栏:阿富汗通讯

难忘的师徒情谊
在喀布尔飞机场上,两位中国镶嵌工艺师傅在完成了培训阿富汗学员的工作之后,就要乘飞机回国了。十四名阿富汗青年学员都来机场为师傅送行。师徒们手拉着手,倾吐着惜别之情。学员们说:“师傅要回祖国去了,我们盼望着你们再一次来阿富汗!”两位师傅也十分激动地说:“你们学习都很刻苦,在不长的时间里基本掌握了技术,而且还在各方面热情地照顾和帮助我们。我们真舍不得离开你们!”
一年多来,师徒们在一起工作,互相关心,互相照顾,结下了深厚的情谊。在这分别的时刻,一件件往事涌上心头。
中国师傅是一九七二年六月受中国人民的委托来到喀布尔的。他们一进车间,十四名男女青年学员就拥上前去,亲切、热烈地握手问好。两位师傅在这些热情洋溢的阿富汗青年中间,觉得自己的责任更加重大了。
培训刚开始时,器材不全,师徒们就自己动手,利用当地的材料去制造。没有化银炉,他们就找来旧油桶,一名学员从家里拿来电钻,只用了几天工夫,就制成了化银炉。没有拔丝桩,他们就用几根圆木代替。
年轻的阿富汗学员,不仅有股冲劲,而且也有股钻劲。有一种工艺品,是由四个小环套成的,制作起来难度较大。一个星期天,两位中国师傅正在住所讨论怎样改进传授方法,使学员们更快掌握这种技术。就在这时候他们听见有人敲门,一看,原来是学员古尔·穆罕默德和古拉姆·卡乌斯带着这种工艺品的半成品来继续钻研技术了。师傅们十分高兴,请他们坐下,耐心地反复做示范,两位青年人终于克服困难,掌握了制作技术。他们高兴得跳了起来。
学员们不仅从师傅那里学到了镶嵌技术,而且根据阿富汗的民族传统和人民的爱好,创制了几十种新品种,造型美观新颖,工艺精巧细腻,很受群众欢迎。
师徒们在共同工作中融合成一个热情友爱的集体。夏天,学员们总是把电扇送到师傅的工作台上去。冬天,学员们抢先把师傅工作台旁的炉子生着。下班后,有时中国师傅步行回住所,学员们就一路跟着,先送师傅回去,然后再回自己家里。师傅上街买东西,他们常常主动跟去当翻译。女学员索海拉才十五岁,她星期天常常带着弟弟去中国师傅家玩,热情地帮着洗菜做饭。她向师傅要了张照片,夹在小本子里,见到亲友和小伙伴,就拿出来说:“这是我的中国师傅!”
飞机快起飞了。
当两位中国师傅走向飞机的时候,他们一边向学员们挥手告别,一边频频呼唤着学员们的名字。小索海拉和她的同伴热泪夺眶而出。她不停地挥手,直到飞机掠过喀布尔附近的山岭,消失在远方。


查看完整版本: [-- 难忘的师徒情谊 --] [-- top --]



Powered by phpwind v8.7 Code ©2003-2011 phpwind
Gzip enabl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