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 关于柳下跖的反孔事迹 --]

人民日报1946-2003在线全文检索 - 论坛 -> 1974年02月 -> 关于柳下跖的反孔事迹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汤啸 1974-02-26 00:00

关于柳下跖的反孔事迹

第3版()
专栏:

关于柳下跖的反孔事迹
汤啸
在奴隶制向封建制转化的春秋末期,奴隶和奴隶主展开了殊死的搏斗。当时,柳下跖率领奴隶起义大军,猛烈地冲击着腐朽的奴隶制度,给统治阶级以沉重打击。奴隶起义的杰出领袖柳下跖,曾愤怒斥责没落奴隶主贵族的思想代表孔老二。《庄子》一书中的《盗跖》篇,就是记述柳下跖反对孔老二的珍贵史料。
但是,历来注释《庄子》的人多属孔老二的信徒。他们出于阶级偏见,否认柳下跖实有其人,否定柳下跖痛斥孔老二确有其事,这样,从根本上掩饰了孔老二的罪行。这是对于历史事实的歪曲。
据我们查阅的文献记载,充分证实柳下跖实有其人。在先秦著作中记述柳下跖的有:《庄子》中的《盗跖》、《骈拇》、《胠箧》、《在宥》、《天地》五篇;《孟子》中的《滕文公下》、《尽心上》两篇;《荀子》中的《劝学》、《不苟》、《荣辱》、《儒效》、《王制》、《性恶》和《赋》七篇;《韩非子》中的《守道》;《吕氏春秋》中的《当务》。总计五种著作有十六篇中提到了柳下跖。汉代,以“天下遗文古事,靡不毕集”著称的司马迁,在他的《史记》中有两篇记述了柳下跖的革命活动。富有批判精神的唯物主义思想家王充,在《论衡》的《命义》篇中,也记述了柳下跖的革命活动。他们说的与《庄子》的《盗跖》篇大体相同。这证明柳下跖领导奴隶起义的事迹,流传很广,在许多人的著作中得到了反映。这也说明他在历史上是颇有影响的人物。
关于柳下跖的生卒年月已经无从考察。但从先秦著作中看,有的作者往往把柳下跖和曾参、史鳅作为对立面来提,而曾参、史鳅和孔老二是同时代的人。由此可见,跖和孔老二也是同时代的人。另外,先秦著作中往往称柳下跖为“盗跖”。“盗”字是春秋时期开始有的。《墨子》中“盗贼”和“寇乱”并称。当时剥削阶级所说的“盗”,就是指革命群众的武装集团。这也说明,柳下跖是春秋时代的人。据考证,其兄柳下季的故乡在“齐之南,鲁之北,二国接壤处”(今山东省西部)。那么,柳下跖的籍贯也应当在此。
柳下跖反对孔子,不仅在《庄子》的《盗跖》篇中有专门的记述,而且在其它著作中也得到了印证。《吕氏春秋》的《当务》篇记载了这样一件事:柳下跖说,等他自己死了以后,要在他的棺材里放一把铁锤,见了商汤、周文等六王和齐桓、晋文等五霸,要敲碎他们的脑袋。(“死而操金椎以葬,曰:‘下见六王五伯,将敲其头矣!”)这充分表现了跖对孔老二推崇的“先王”、“圣人”的刻骨仇恨。《当务》篇还记述了跖对勇、义、智、仁等道德范畴的解释,提出了同孔老二宣扬的“孝悌”之道完全相反的奴隶阶级的道德标准。这说明他有自己的政治理论。司马迁在《史记》中,提到柳下跖“其徒诵义无穷”,积极宣传革命理论。荀子在《不苟》篇中还说,“盗跖吟口”,即善于辩论,言论富有说服力,使论敌惧怕。这些材料和《盗跖》篇所记述的柳下跖拒绝孔老二的诱降,痛斥“先王”的罪行,表现出威武不屈的斗争精神,以及善于辩论,驳得孔老二狼狈不堪,是一致的,是可以互相印证的。
《盗跖》篇是后人追记往事的作品,也就是后人根据劳动人民中关于柳下跖事迹的许多传说写成的。对于这样的作品,我们要用阶级和阶级斗争的观点,用阶级分析的方法去看待。历代反动统治者,都认为他们的官方“经典”、“传记”才是信史,才是可靠的。实际上这些作品多半是歪曲历史,颠倒是非,是为他们的阶级利益服务的。我们认为,历史是劳动人民创造的,在劳动人民中间流传的故事,最可信,最能反映历史真实。根据劳动人民中间的传说写成的作品,难免有细节的出入(如年代、情节、后世语言思想的混入等);但抛开枝节,抓住主体,去伪存真,我们是可以从中把握历史的真实的。对《盗跖》篇也应该这样来看。
当前,批林批孔斗争正在深入开展,劳动人民是批林批孔的主力军。学习历史上劳动人民批孔事迹,《盗跖》篇是一篇宝贵的材料。


查看完整版本: [-- 关于柳下跖的反孔事迹 --] [-- top --]



Powered by phpwind v8.7 Code ©2003-2011 phpwind
Gzip enabl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