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 今日的伟江山区——马堤公社苗、瑶、汉族青年和群众团结治水 --]

人民日报1946-2003在线全文检索 - 论坛 -> 1974年04月 -> 今日的伟江山区——马堤公社苗、瑶、汉族青年和群众团结治水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1974-04-29 00:00

今日的伟江山区——马堤公社苗、瑶、汉族青年和群众团结治水

第2版()
专栏:

今日的伟江山区
——马堤公社苗、瑶、汉族青年和群众团结治水
广西龙胜各族自治县马堤公社的甘甲、布弄、中洞、必林、大湾等五个大队,位于越城岭南的大山区。自古以来,是“田在山上愁,伟江水从山下流,守着伟江禾枯死”。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前,这里的群众曾三次勘测过引水上山的渠线,由于刘少奇反革命的修正主义路线的干扰和破坏,多年的愿望未能实现。
文化大革命焕发了马堤公社人民群众的革命精神,在毛主席革命路线指引下,他们团结一致,用勤劳的双手修建了一条蜿蜒百里的水渠,把滔滔伟江水,牵上高山,灌溉良田。
一九七○年二月,伟江地区各族人民,决心在伟江上游拦河筑坝,改变山区的面貌。伟江是一九三四年红军长征走过的地方,为了继承和发扬红军的光荣传统,苗、瑶、汉各族人民一致决定,把计划开凿的这条水渠叫做“红三四”水渠。修建“红三四”水渠的工程开始了。二百六十多名苗、瑶、汉族青年,扛着大锤、钢钎,冒严寒、踏冰雪,南山上安营扎寨,摆开了劈山引水的战场。一百三十华里长的盘山水渠,其中近三十华里长的干渠,要经过无路可攀的悬崖绝壁,工程十分艰巨。工地共青团支部组织各族青年,认真学习毛主席的光辉著作《愚公移山》。毛主席的教导给青年们增添了无穷的力量。青年们发扬当年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的革命精神,决心以苦为乐,千难万险脚下踩,千斤重担肩上挑。
团支部书记、苗族青年钟良发带领各族青年,担负开凿龙须山主干渠的艰巨任务。这里地势险要,瀑布从悬崖顶上,顺着刀削似的石壁飞泻而下,而渠道恰要从这里通过。举目四望,除了崖缝里的龙须草外,连一个拴绳索上崖壁打炮眼的树根也找不到。钟良发第一个腰捆绳索,从山顶上吊下去勘察。他们在石壁上打进几根钢钎作“钉子”,把木头系在“钉子”上,凌空架设一道悬索桥。在团支书的带领下,青年们腰系绳索,飞身下崖,在悬索桥上抡锤打炮眼。就这样,经过十几个回合顽强搏斗,硬是在绝壁上开出一条水路来。
在“红三四”干渠的终点,有一个长达一百四十米的分水隧洞——“友谊洞”。在这里,干渠的水将要分为三股,流向伟江五个大队的村村寨寨。凿这样长的隧洞,大家都没有经验,但他们不断从实践中总结经验,摸索前进。当隧洞打进六米多深时,只见洞内四处冒水。他们便采取一人一炮,自装自点、快装快点的办法,攻破了放炮难关。越往里打,隧洞内积水越深,爆破后往洞外排除石渣的工作就更艰巨。青年们人人想办法、出主意,造出了木轨手推车,使工效提高了近十倍。一次,苗族青年石朝富和四个瑶、汉族战友正在洞内推车出渣,突然发现一根撑木在颤动,洞顶上的碎石不断往下撒落。石朝富意识到一场塌方事故将要发生。在这十分危险的情况下,他闪电般地跃上斗车用肩头死死扛住撑木,并向战友们大喊:“这里有危险,快跑!”阶级兄弟脱离了险区,等他刚跳下了斗车,只听“轰隆”一声,一块大岩石塌了下来。他的肩头被利石划了一道口子,鲜血染红了衣衫。大家劝他休息,他坚定地说:“破了点皮算什么?只要救出了战友,自己粉身碎骨也心甘!”石朝富的事迹鼓舞着人们,以最快的速度向岩层深处进军。经过五十天的艰苦劳动,胜利地凿通了“友谊洞”。
今春以来,批林批孔运动不断深入发展。各族青年狠批林彪效法孔老二“克己复礼”,妄图颠覆无产阶级专政、复辟资本主义的罪行,进一步提高了阶级斗争和两条路线斗争的觉悟。为了早日改变伟江山区的面貌,用实际行动保卫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伟大成果,他们进一步加快了工程进度。
批林批孔运动愈深入,各族青年愈是意气风发,奋勇向前。“鬼头山”有高逾百丈、宽达一百八十余米的峭壁。由大湾大队四十多名青年民兵组成的攻坚连,斗志昂扬地战斗在工地上。他们联系阶级斗争和两条路线斗争的实际,对林彪、孔老二宣扬的反动的“天命论”展开了大批判。大家说:“从来没有什么‘神仙’,更不相信什么‘天命’,要开出万代幸福渠,建设社会主义新山区,靠的是毛主席的革命路线,靠的是革命群众!”四十多名青年民兵,奋战五个昼夜,就凿石四百立方米,施工进度比过去提高了一倍。与此同时,担负渠道浆砌任务的青年和群众,也展开了一场与春季山洪争夺河沙的斗争。他们在冰冷刺骨的伟江中,一捧一箕地捞出了七百一十多万斤河沙,从六百米深的河谷中,全部运上了工地。
革命就是解放生产力。各族青年和群众,凭着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和批林批孔运动中激发出来的社会主义积极性,提前完成了近百里长的渠道浆砌任务。现在,“红三四”总干渠和两条支渠已经正式送水,近两千亩“望天田”水量充沛,新开的第一批梯田波光粼粼。今日的伟江山区,那种“望天种田,无雨禾枯”的状况,正在成为历史陈迹。展现在人们面前的,是一派春暖花开,人欢水笑,生机勃勃的革命景象。
本报通讯员


查看完整版本: [-- 今日的伟江山区——马堤公社苗、瑶、汉族青年和群众团结治水 --] [-- top --]



Powered by phpwind v8.7 Code ©2003-2011 phpwind
Gzip enabl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