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 丝绸古道结新谊——记中国教师友好代表团访问伊拉克 --]

人民日报1946-2003在线全文检索 - 论坛 -> 1974年07月 -> 丝绸古道结新谊——记中国教师友好代表团访问伊拉克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1974-07-29 00:00

丝绸古道结新谊——记中国教师友好代表团访问伊拉克

第5版()
专栏:

丝绸古道结新谊
——记中国教师友好代表团访问伊拉克
在椰枣花盛开的季节,中国教师友好代表团应伊拉克教师联合会的邀请,访问了位于西亚地区、丝绸古道上的这一古老而又年青的国家。从四月二十七日到五月十六日,短短二十天的时间,代表团在巴格达、巴斯拉、摩苏尔等地访问了许多大、中、小学和其他教育机构,参观了一些工厂企业和历史古迹,所到之处,受到了伊拉克教师、同学们和人民群众的热情欢迎。
代表团的访问,加深了中、伊两国教师和人民的相互了解和友谊。
代表团到巴格达的当天下午,在伊拉克教师联合会主席、教育部次长阿德勒·扎伊登先生的陪同下,参加了曼苏尔区女子中学的一次文体集会。朋友们告诉代表团:这所女子中学,过去是美国人办的,教学、行政大权,全掌握在他们手里。几年前,政府已经接管这所女中。
据阿德勒先生介绍:现在伊拉克,所有外国人办的学校都国有化了。
消除帝国主义在教育和文化方面影响的另一个方面,是教材内容的改革。在巴格达大学教授地理学的伊拉克教师联合会副主席易卜拉欣先生,谈到了过去学校完全搬用外国教材的极不合理的情况:比如经济地理,向学生灌输的思想是只有西方才能发展工业,而象伊拉克这样的第三世界国家,只能向西方提供原油等自然资源,只能是农业或生产原料的国家。革命后的伊拉克教师和学生们,当然不能容忍这种状况继续下去。伊拉克教育部设立特别委员会对过去的教材进行了统一的修改。比如地理,注重了对阿拉伯国家的讲解,强调了巴勒斯坦是阿拉伯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指出阿拉伯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发展工业的有利条件等等。
近年来,伊拉克重视民族教育事业的发展,教育拨款逐年增加,中、小学校的数目和学生人数都有较大规模的发展,大学从原来的两所增加到五所,专业技术教育也得到重视。特别是对师资的培养,受到政府的注意,取得了较好的成果。
中、伊两国都是有着悠久历史文化传统的国家。访伊期间,代表团有机会参观了一些古迹,访问了“丝绸之路”上的古城遗址泰西封和哈提纳。丝绸古道曾是历史上中国和西亚各国人民之间的贸易要道,也是东西文化交流的通途。巴格达博物馆内陈列的在伊拉克出土的中国古代青瓷花瓶,就是中、伊两国人民友好往来的历史见证。
近世纪来帝国主义、殖民主义的统治和侵略,是伊、中两国发展人民友好关系的障碍。现在,历史上的友好往来,得到了恢复和发展。
近世纪的同样遭遇和现实共同的反帝反殖的斗争任务,把中、伊两国人民和教师,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了。
一九七○年,以伊拉克教师联合会主席纳吉·拉维先生为团长的伊拉克教师友好代表团访问了中国。这次,他在百忙中亲自到旅馆拜访了代表团,陪同代表团参加一些活动,并邀请代表团到他家作客。
五月八日上午,代表团从巴格达驱车到达美丽古老的北方重镇摩苏尔。在代表团下榻的政府宾馆门前,上百名小学生,穿着鲜艳的民族服装,人人手执玫瑰花束,齐声高呼欢迎的口号,向中国的老师们致敬!
当天中午,伊拉克教师联合会摩苏尔分会在哈德巴森林公园宴请代表团。这次宴会上的菜,是摩苏尔女教师们亲自动手做的。听说这件事后,女团员立即过去和刚从厨房来到宴会厅的摩苏尔的女同行们握手致谢!
摩苏尔工人子弟中学和小学,在一条街道的两侧。这两所学校的教师和同学们,组成一道欢迎的人墙把学校连在一起,他们高呼着:“战斗的伊、中两国人民的友谊万岁!”
“友好的中国为解放台湾而斗争!”“阿拉伯人民为解放巴勒斯坦而斗争!”“毛主席领导下的中国人民万岁!”等口号,迎接中国客人的访问和参观。
伊拉克教育部长贾瓦里在接见代表团时说得好:阿拉伯人民和中国人民在历史上就有着友好的往来,他们对人类的文明和自由作出过贡献,他们之间的团结有着美好的前景。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起来,反对一切形式的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
新华社记者


查看完整版本: [-- 丝绸古道结新谊——记中国教师友好代表团访问伊拉克 --] [-- top --]



Powered by phpwind v8.7 Code ©2003-2011 phpwind
Gzip enabl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