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 塑造一代新人的英雄形象——评长篇小说《征途》 --]

人民日报1946-2003在线全文检索 - 论坛 -> 1974年07月 -> 塑造一代新人的英雄形象——评长篇小说《征途》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虞斌 1974-07-31 00:00

塑造一代新人的英雄形象——评长篇小说《征途》

第3版()
专栏:

塑造一代新人的英雄形象
——评长篇小说《征途》
北京大学 虞斌
长篇小说《征途》,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以来,在广大工农兵读者、特别是知识青年中受到了热烈欢迎。这部小说满腔热情地歌颂了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新生事物——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生动地反映了在这个问题上的尖锐复杂的阶级斗争和路线斗争,对于向知识青年进行思想和政治路线方面的教育,坚定他们走和工农兵结合道路的决心,很有帮助;对叛徒、卖国贼林彪和国内外敌人诬蔑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是“变相劳改”等无耻谰言,也是有力的批判。小说塑造了一代新人的英雄典型钟卫华的形象,赞扬了他向旧的传统观念彻底决裂的反潮流革命精神。这部小说是当前文艺创作努力表现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以来“新的人物,新的世界”的一个新的收获。 小说的主要篇幅,描写了在毛泽东思想的哺育和贫下中农的再教育下,在农村三大革命运动的锤炼中,钟卫华迅速地成长为一个优秀的无产阶级革命事业接班人。高度的阶级斗争和路线斗争觉悟,反潮流的革命精神和强烈要求改造主观世界的革命自觉性,是这个英雄性格的主要特点。在钟卫华这个英雄人物身上,集中反映了经过文化大革命锻炼的我国青年一代的崭新面貌。
钟卫华反潮流的革命精神,在小说中表现得十分突出。在文化大革命初期,钟卫华和广大红卫兵小将一起,紧跟毛主席伟大战略部署,高举革命大旗,向党内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和资产阶级反动路线进行斗争;在“一月革命风暴”中,他们又以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同广大的革命群众一起,夺了一小撮走资本主义道路当权派的权。一九六八年冬,毛主席发出了“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的伟大号召,作为市红代会常委的钟卫华,首先带头响应,毅然放弃了自己即将入伍的机会,坚决要求到农村插队落户干革命。在他的带动和组织下,大批知识青年冲破修正主义教育路线的思想羁绊,同“上智下愚”、“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等孔孟之道的流毒进行斗争。资产阶级反动势力用享乐安逸的资产阶级世界观,用“挖墙角”和从物质上腐蚀等手段,拉青年后腿,妄图破坏运动;有人还制造流言蜚语,扰乱人心。面对这股反动逆流,出身包身工家庭的钟卫华,组织广大红卫兵小将狠批“学而优则仕”的反动思想和刘少奇的
“下乡镀金论”等反动谬论,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带动了一大批革命青年,和传统观念实行决裂,共同走上了与工农相结合的光辉道路。
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钟卫华有意挑选了条件最艰苦,斗争最激烈的黑龙江反修前哨松树大队插队落户。他决心在农村“扎根一辈子”,和资产阶级思想及旧的传统观念“斗一辈子”。在上不上松树岛播种的辩论和雪夜抓特务的两段中,表现了他敢“捅马蜂窝”,敢在“太岁头上动土”,敢于和新沙皇针锋相对进行斗争的大无畏精神。作者以饱满的政治热情讴歌了这种精神,把钟卫华这个无产阶级革命事业接班人的典型特征写得很有光彩,给读者以鲜明的印象。
反潮流精神是同阶级斗争和路线斗争觉悟分不开的。只有在正确路线的指导下,才有反潮流的革命精神。小说着力地表现了钟卫华高度的阶级斗争和路线斗争觉悟。把这作为他反潮流精神的力量源泉,贯穿于他的内心世界和整个行动中。
毛主席指出:“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的接班人,是在群众斗争中产生的,是在革命大风大浪的锻炼中成长的。”钟卫华不是什么天生的英雄,作为一个涉世未深的知识青年,他尽管起点很高,但也必然有一个在群众斗争和革命风浪中不断提高阶级斗争和路线斗争觉悟,逐步成长的过程。小说以党的基本路线为纲,从整个社会主义时期国内外阶级斗争和路线斗争的高度来反映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这场深刻的革命运动,通过尖锐复杂的矛盾冲突,写出了钟卫华的成长过程,表现了英雄人物在斗争中提高阶级斗争和路线斗争觉悟这个核心内容。
钟卫华面对着江对岸新沙皇向我国神圣领土伸出的魔爪,暗藏的反革命分子张山等人的腐蚀和暗害,大队干部于春保忽视政治的错误思想,以及知识青年万莉莉的动摇等等不同性质的、错综复杂的矛盾。他在老支书李德江、老贫农关爷爷等的帮助和支持下,勇敢投身于斗争的激流漩涡中,自觉地用党的基本路线指导自己的思想和行动。他在尖锐复杂的阶级斗争和路线斗争中,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昂扬的斗志和高度的革命警惕性。小说着重描写了钟卫华在老支书领导下,与暗藏的反革命分子张山的斗争,有力地表现了钟卫华高度的阶级斗争、路线斗争觉悟和在斗争中增长的才干。任凭“花脸狼”张山如何变换脸谱,钟卫华总能用他青年猎手敏锐的眼睛和政治嗅觉揪住张山的尾巴,出色地参与了这场捕获“花脸狼”的艰巨斗争。
削平老虎砬子和保卫双鹿河大桥这两段情节,是把生产斗争和阶级斗争结合在一起表现的,写得有声有色。钟卫华刚刚带领民兵小队抓住张山,马上又回来参加护桥的最艰巨的战斗。他不顾如泰山压顶、咆哮袭来的滚滚山洪,站在高高的夯架上,坚持打完最后一根护桥桩;当夯架被洪水冲垮的紧急关头,他仍临危不惧,把系在自己身上的保险带解给于春保,把生的希望让给战友,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当他被洪水卷走,在滔滔江流中同死亡搏斗的严重时刻,他丝毫没有考虑个人安危,实践了“活着要为贯彻执行这条红线战斗,死也坚决为捍卫这条红线献身”的誓言。钟卫华就是用他的一系列实际行动去实践他这个誓言的。
革命者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必须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这是一个革命者阶级斗争和路线斗争觉悟的一个重要方面。强烈要求改造主观世界的革命自觉性,是钟卫华英雄性格的又一个重要特点。
钟卫华遵照毛主席的教导,把虚心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彻底改造世界观作为走上山下乡道路的“根本”。小说一开始就提出了这个问题的重要性。刚到农村不久,钟卫华在与贫下中农的接触中,更具体地感受到脱离三大革命运动实践的知识青年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的迫切性和必要性。小说通过老支书李德江讲述旧社会贫下中农吃橡子面的悲惨生活,老贫农关爷爷对新老沙皇侵华罪行的血泪控诉,关婶面对烈士墓雪夜磨斧等动人情节,十分强调贫下中农给予钟卫华的深刻的阶级教育。在生产劳动中,他从老支书一双长满厚茧的手,找到了自己和贫下中农的差距,决心通过艰苦的劳动,磨练出一双贫下中农那样的“钢筋铁骨”的大手,并且认识到:更重要的是磨练自己的思想,尽快地使自己的思想感情来一番转变。
小说把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对英雄的哺育,贯穿在人物形象的塑造中,渗透在整个故事的发展里。钟卫华来到松树大队的第一个夜晚,就专心地学习毛主席著作,运用毛泽东思想去梳理阶级斗争的“乱丝”,坚定在上山下乡道路上继续革命的决心。当他被批准成为一个光荣的共产党员时,想到的仍然是“踏上与工农兵相结合的征途时间还很短”,“比起老一辈的共产党员和工农兵群众差得多也差得远哪!”他总是
“找差距”、“比不足”,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要
用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指导自己,在革命征途上永远前进。
钟卫华这个英雄形象的塑造,是以金训华烈士的英雄事迹为蓝本的,但又不局限于真人真事。作者运用革命现实主义和革命浪漫主义相结合的创作方法,吸取了其他有关的素材,经过广泛地概括、提高,成功地塑造了钟卫华这样一个更集中更典型的英雄形象。
为了给主要英雄人物做好陪衬,更好地表现典型环境和矛盾冲突,深化主题思想,作者运用了革命样板戏“三突出”的创作原则。一方面,主要地突出表现主要英雄人物钟卫华;另一方面,也较好地描写了不同类型的其他人物。
反面人物中,对暗藏的反革命分子张山、地主分子彩姣姣等的凶残、阴险、奸诈和虚弱的反革命本质,作者作了有力的揭露和鞭挞。这对更具体地表现阶级斗争的尖锐性、复杂性,对反衬革命力量的强大,给英雄人物以“用武之地”,都是必要的。小说还描写了社会帝国主义和我国国内阶级敌人互相勾结、阴谋破坏,这是历史真实。这对加强主题和英雄人物的思想高度,都是有利的。
小说也生动刻画了其他一些进步知识青年的形象,如梅英姿、陆浩、宋涛、柳疆、钟风华、方明、高放、田小兵等等,他们各有特点,各有长处,构成了一个朝气蓬勃的战斗集体。钟卫华就是这个青年集体的带头人。作者正确处理了英雄人物和其他青年群众的关系。作品很好表现了在毛主席指引的革命道路上,涌现了整整一代新人,同时通过钟卫华对战友的关心帮助,以及他们之间的思想斗争,多侧面地烘托了主要英雄人物的性格。至于象万莉莉这样的资产阶级烙印较深的青年,作者也没有回避她在上山下乡道路上彷徨动摇、曲折痛苦的斗争,最后她终于在严酷的阶级斗争事实的教育下,开始觉醒。作者通过描写钟卫华不断对她的错误思想和言行进行严肃斗争和耐心教育,表现了英雄人物很高的政策水平、路线觉悟和宽阔的共产主义胸怀。有缺点错误的人物于春保的形象,也写得较好,他的转变写得比较真实。
小说成功地塑造了从关爷爷到关小虎,从党支书李德江到支委关婶等不同性格的几代贫下中农的英雄群象。李德江有高度的阶级斗争和路线斗争觉悟和丰富的斗争经验,他领导松树大队群众对敌人进行斗争,抓对知识青年再教育的工作,起了很大的作用。他的思想品质、性格特点都写得很突出。八十多岁的关爷爷,形象高大。他经历了从老沙皇血洗江东六十四屯到新沙皇炮击松树岛几个时代的国内外阶级斗争的全过程。他关怀钟卫华等知识青年,对他们进行再教育的一些章节,写得精彩、感人。钟卫华是在他们精心培养下成长起来的,从而也更衬托了钟卫华这个主要英雄人物。这样,小说既突出了作为主要英雄人物的青年,又准确地掌握了知识青年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这个主题。
这部小说也还存在一些缺点,例如还可以把前半部的结构安排得再紧凑些;减少一些平面的叙述,使英雄人物尤其是钟卫华的语言更生动,更个性化;对知识青年内部思想斗争的描述还可以加强;人物也不妨更集中些,以便更好地突出主要英雄人物;有些情节冲突也可以安排得更为集中,使它一浪高过一浪地推向高潮。
我们期待今后有更多反映新时代新人物的优秀作品问世。


查看完整版本: [-- 塑造一代新人的英雄形象——评长篇小说《征途》 --] [-- top --]



Powered by phpwind v8.7 Code ©2003-2011 phpwind
Gzip enabl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