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 第一个向内燃机过渡的机务段 --]

人民日报1946-2003在线全文检索 - 论坛 -> 1974年10月 -> 第一个向内燃机过渡的机务段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1974-10-29 00:00

第一个向内燃机过渡的机务段

第3版()
专栏:

第一个向内燃机过渡的机务段
渤海之滨,我国第一个实现了由蒸汽机向内燃机过渡的山海关机务段,呈现出一派生气勃勃的景象。一台台光洁耀眼的国产
“东方红”内燃机车整装待发,即将奔驰在沈山干线上,把关内外的旅客送往祖国四面八方。
这个解放前被称作“万国机务段”的山海关机务段,如今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经过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锻炼的广大职工,在毛主席革命路线指引下,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多快好省地完成了由蒸汽机车向内燃机车过渡的重大变革。从一九六八年到今年八月底,这个段用内燃机车牵引列车已经安全运行三千六百多万公里,列车出发正点率达到百分之百,运行正点率达到百分之九十九点八,生产效率不断提高。
一九六八年八月,一台台国产“东方红”内燃机车,在工人们的欢呼声中徐徐开进山海关机务段。广大工人看到祖国工人阶级自己设计、自己制造的内燃机车,感到扬眉吐气,深受鼓舞。内燃机车是铁路运输事业的发展方向,铁路由蒸汽机车改用内燃机车,对进一步改善铁路运输条件,适应国民经济迅速发展的需要,具有重要的意义。可是,机车由蒸汽向内燃过渡,依靠谁过渡?怎样过渡?提出了一个个新的问题。
有的人认为内燃机车结构复杂,精密度高,摆弄蒸汽机车的工人是大老粗,内燃机车“玩不转”。他们提出一个甩掉老工人,另找专门技术人材,交出运输任务,搞所谓“腾空过渡”的修正主义方案。
经过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锻炼的工人们心明眼亮。他们贴出大字报,尖锐地指出:这是不相信群众的表现,走的是“专家治厂”的修正主义的老路。他们说,兄弟厂的工人能把内燃机车造出来,我们就能开好,修好。经过斗争,正确思想战胜了错误思想,机务段领导决定:依靠原有人员上马,两副重担一肩挑,带着任务搞过渡。困难吓不倒英雄汉,用毛泽东思想武装起来的工人阶级,没有攻不破的难关。老工人们边干边学,克服了重重困难,在较短的时间内就掌握了内燃技术。
共产党员陈广吉,是修了二十多年蒸汽机车的电机钳工。开始他看不懂复杂的电控线路图,也摸不清半导体电压调整器的运用规律,他遵照毛主席关于“你要有知识,你就得参加变革现实的实践”的教导,把电控部件一遍又一遍地拆下来,装上去,装上去,拆下来,终于记熟了电控线路图,掌握了内燃机车电控部分的基本知识和维修技术。
五十二岁的老司机、共产党员刘振元,只念过三年书。但他想到自己的责任,利用业余时间刻苦钻研内燃技术,由于他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很快就掌握了驾驶技术,还摸索出一套保养内燃机车的方法。
第一台内燃机车进段的时候,连起码的上油上水设备都没有。是伸手要设备、要配件,还是自力更生,自己动手造设备、修配件?有人主张把旧设备折腾出去,等国家把新设备配备齐全了,再上线运用。工人们批判了这种“等、靠、要”的懒汉懦夫思想,坚定地说:“干革命不能等吃现成饭!缺少设备我们自己造,一定要让内燃机车跑起来!”
没有上油设备,工人们就用手摇泵往车上泵柴油,四千公斤的大油箱,摇满一箱又一箱;没有上水设备,工人们就一担一担往车上挑。就是这样,使内燃机车正常地跑起来了。后来,他们因陋就简,土法上马,制成了上油上水的土设备。这个解放前连一个纸皮垫都得靠外国进口的山海关机务段,如今自己制造的设备就有一百四十多台,占新增设备的百分之八十以上。过去手工操作的笨重修车方法,正逐步被风动、电动、油压式拆装工具所代替。
本报通讯员


查看完整版本: [-- 第一个向内燃机过渡的机务段 --] [-- top --]



Powered by phpwind v8.7 Code ©2003-2011 phpwind
Gzip enabl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