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 实践出真知 斗争长才干 --]

人民日报1946-2003在线全文检索 - 论坛 -> 1974年10月 -> 实践出真知 斗争长才干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旅大市工人美术创作评论组 1974-10-30 00:00

实践出真知 斗争长才干

第2版()
专栏:

实践出真知 斗争长才干
旅大市工人美术创作评论组
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以来,特别是批林批孔运动普及、深入、持久地开展以来,我们旅大市的工人美术创作和全国各地一样,出现了蓬勃发展的局面,形成了一支工人业余美术创作队伍,其中绝大部分是青年工人。这支队伍,长年活跃在抓革命促生产第一线,对火热的现实生活感受深,创作热情高,干劲大,出手快,焕发着蓬勃朝气,形成了勇于实践,猛打猛冲的战斗风格。几年来,创作出数以万计的美术作品,利用板报、专栏、幻灯、展览等各种形式同广大群众见面,为配合党的中心工作,用社会主义占领思想文化阵地,发挥了革命美术“团结人民、教育人民、打击敌人、消灭敌人”的战斗作用。
回顾我市工人业余美术创作活动所走过的道路,有一些经验体会,但也走过一些弯路。这里只谈谈创作与基本功的关系和学习革命样板戏的创作经验的一些体会。
工人业余美术创作,是先学好了基本功才能进行创作,还是坚持干中学,用创作带动基本功的提高,从而促进美术创作活动的不断发展呢?这是开展工人美术创作活动首先遇到的一个问题。这看来是创作中的两种态度,两种方法,而实质上是走什么道路,执行什么路线的问题。文化大革命以前,我市有些工人作者,常常带着描绘火热斗争生活的强烈愿望,要求学习绘画基本功。可是在旧业余艺校里,学习了点、线、面,也研究了黑、白、灰,但由于脱离了现实生活,脱离了创作实际,到头来连个人的形象也画不出来。文化大革命中,特别是批林批孔运动以来,在毛主席革命路线指引下,广大工人作者批判了反革命的修正主义路线,明确了在干中学的方向。专业美术工作者深入厂矿、车间,同工人作者结合在一起,举办创作学习班,根据创作需要讲解构图、色彩、刀法等绘画知识。总之,创作中碰到什么问题,就解决什么问题,收到了显著效果。这次我市参加展览的五十二幅作品,是五十余名作者创作的,其中就有四十余名是新作者。他们都是在文化大革命中坚持在实践中学,在斗争中锻炼成长起来的。红旗造船厂、大连海港、大连工矿车辆厂和旅大运输公司等单位,都在火热的现实斗争中培养锻炼了一批美术作者。这些作者,在开始接触创作的时候,遇到的困难很多。不要说对整个创作过程不熟悉,就连怎样握笔拿刀也要从头学起。但是,他们凭着无产阶级的战斗激情,肯于大胆实践,不懂就问,不会就学,不熟就练,一遍刻不成,再刻一遍,有的甚至刻了五遍六遍,直至成功才肯罢手。反映码头工人旧社会当牛做马,新社会当家做主人的版画组画《码头的主人》,反映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飞跃发展的《船台盛开大庆花》、《自力更生造大机》、《沸腾的矿山》、《新粮盈仓》、《战备车间》等作品,热情歌颂了社会主义到处都在胜利前进的火红年代,有力地批判了林彪效法孔老二“克己复礼”、妄图复辟资本主义的滔天罪行。这些作品都是初搞创作的作者勇于实践的结果。大连海港有一个二十一岁的青年工人,一进创作组就接到港史组画的创作任务,思想压力很大,生怕完不成任务。但在老工人的带动和帮助下,通过到工人中走访调查,听忆苦报告,参加批林批孔大会,使他受到了深刻的阶级斗争和路线斗争教育。码头工人英勇斗争的历史,激发了他的无产阶级感情,使他满怀信心地投入了创作,经过刻苦实践,终于刻出了控诉旧社会的版画《苦难》和反映革命事业接班人茁壮成长的版画《新的一代》等。创作实践,使他熟悉了整个木刻创作过程,也学到了许多原来不懂的木刻技法和表现技巧。事实有力地痛斥了林彪一伙所鼓吹的创作靠“天才”、“灵感”等反动谬论。
工人美术创作,不仅需要大力普及,也还要努力提高,以便更好地发挥工人画的战斗作用。普及是在实践中实现的,提高也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做到。红旗造船厂工人业余美术创作组,为配合本厂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方针,建造我国第一艘二万四千吨油轮,突击创作了《战大摆》、《造船女工新一代》等数十幅作品,展览在工人画廊里,鼓舞了工人的革命干劲,推动了生产的发展。但是,作者并不满足于已经取得的成果,他们根据工人们提出的意见,不断加工、修改,力求使作品内容和形式完美统一。版画《力举千钧》的作者,是第一次搞创作。他带着自己的作品,多次深入船台,同工人群众共同战斗,虚心倾听老工人的意见,使作品的主题不断深化,进一步体现了造船工人力举千钧的英雄气概。实践使我们认识到,遵循毛主席关于“从战争学习战争”的教导,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走干中学、干中提高的创作路子,是唯一正确的途径。而那种指望学好了技巧再干的想法和做法,则是一条脱离实际的死胡同。
革命样板戏是实践毛主席革命文艺路线的光辉典范,为社会主义文艺创作指明了方向。我市工人业余美术创作,在如何学习、运用革命样板戏的创作经验的问题上,有一个不断实践、认识和提高的过程。初搞创作的工人美术作者,往往着眼于对现实生活的直观感受,落笔于大场面、大气氛,甚至拘泥于描绘生产过程,而忽视对英雄人物的刻画,使创作活动曾一度出现见物不见人和受真人真事局限的不良倾向。工人群众反映说,这些画“看不懂”、“没看头”。针对这个问题,作者们反复学习了毛主席关于文艺作品“应当根据实际生活创造出各种各样的人物来,帮助群众推动历史的前进”的教导和革命样板戏的创作经验,进一步认识到,塑造工农兵英雄形象不仅是革命样板戏的根本任务,也是美术创作的根本任务。要完成这个任务,必须从火热的斗争生活中选择素材,提炼主题,通过典型化,创作出比实际生活更高的作品。
版画《钢铁粮库》的作者,最初被地下战备工程的宏伟气势所感动,在着手创作时,极力把笔墨花在纵横交错的工程上,而忽视对开创这一伟大业绩的英雄人物的塑造。后来,作者从塑造人物出发,反复修改,三次把人拉近,将景推远,在典型的坑道环境里,树立起一组为储粮备荒而紧张战斗的工人形象,较好地表达了工人阶级积极落实毛主席关于“深挖洞、广积粮、不称霸”伟大战略方针的革命精神。年画《一张革命大字报》,取材于工厂的火热斗争现实。初稿由于受写大字报的时间、地点和人物身分、年龄的局限,作品的环境不够典型,人物形象也不够突出,只源于生活,没有高于生活,因而缺乏感人的力量。通过学习,作者跳出了真人真事的圈子,运用革命样板戏突出主要英雄人物的创作原则,重新处理了人物和环境:把环境由原来院子里改到了高大宽敞的细纱车间;把主人公由原来四十多岁的妇女,改为二十八、九岁的青年纺织女工;围绕主要人物所安排的一组次要人物,也都是积极支持革命大字报的革命干部和群众。这就较好地展现了经过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和批林批孔运动的锻炼,广大干部和群众团结战斗的崭新的精神面貌,从而深化了作品的主题,丰富了作品的内容,为在典型环境中塑造一名富有革命朝气,敢于反潮流的青年女工的典型,铺垫了厚实的基础。经过加工提高后,很好地配合了批林批孔斗争。工人们看了高兴地说:“这幅画有情,有景,有看头,有讲头,鼓舞人心。”
崭新的思想内容,需要以相应的艺术形式来体现。我市工人画中,版画占了很大比重。作者在版画创作中,大胆进行创新,既保留版画的风格特点,又坚持从内容出发,打破旧框框的束缚,经过反复实践,创作出适用于表现无产阶级英雄人物的结构、刀法和色彩等艺术手段。如套色版画《捷报频传》的作者,为了表现我国造船工业飞跃发展的宏伟图景,学习革命样板戏的创作经验,精益求精,努力塑造造船工人的英雄形象,为捷报频传的主题服务。构图壮观,刀法简洁,色彩明快。以层层重叠的手法,主次分明地勾画了几条大船,有的披红挂彩即将下水,有的正在合拢,有的刚刚铺底,有力地陪衬了正在热烈向党报捷的工人形象。为了较充分地表达主题,作者还在拓印方法上做了大胆的尝试,努力使油墨具有浓淡变化,收到了光彩夺目的艺术效果。实践使我们体会到,工人美术创作只有学习革命样板戏的创作原则,努力塑造无产阶级的英雄人物,才能真正发挥美术作品的战斗作用,推动历史的前进。
实践出真知,斗争长才干。我市工人美术创作的斗争实践证明,只有脚踏实地坚持实践,才是打开创作大门的必由之路,只有认真地学习毛主席的文艺思想,才能沿着毛主席的革命文艺路线健康发展。今后我们决心更加刻苦地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努力改造世界观,学习革命样板戏的创作经验,在塑造无产阶级英雄形象方面多下功夫,为执行毛主席的革命路线而努力创作出更多更好的新图画!


查看完整版本: [-- 实践出真知 斗争长才干 --] [-- top --]



Powered by phpwind v8.7 Code ©2003-2011 phpwind
Gzip enabl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