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 儒法斗争与古代气象学的发展 --]

人民日报1946-2003在线全文检索 - 论坛 -> 1974年11月 -> 儒法斗争与古代气象学的发展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中央气象局研究所一室理论小组 1974-11-23 00:00

儒法斗争与古代气象学的发展

第2版()
专栏:

儒法斗争与古代气象学的发展
中央气象局研究所一室理论小组
我国古代气象科学的发展,深刻地反映了儒法两条路线的斗争。儒法两家站在不同的立场,对劳动人民在生产实践中积累起来的气象知识,抱着截然相反的态度,在气象科学的发展中起着完全不同的作用。
儒家在先秦时期,代表没落的奴隶主利益,在封建社会,代表地主阶级保守派的利益,在政治上执行一条“克己复礼”复辟倒退的路线,在思想上大力鼓吹反动的天命论和唯心论的先验论;因此,在气象科学方面,反对劳动人民探索大气规律性的活动,反对具有进步思想的法家和科学家。孔丘及其信徒宣扬“死生有命,富贵在天”。汉代儒家头子董仲舒进一步炮制出“天人感应论”,把包括气象现象在内的一切自然现象统统都解释成上天的意志的表现。他胡说什么:“国家将有失道之败,而天乃先出灾害以谴告之;不知自省,又出怪异以惊惧之;尚不知变,而伤败乃至。”这种神秘主义和唯心主义的认识论,被历代儒家不断加工渲染,成为儒家对待自然现象的基本态度。儒家的反动思想,阻碍了气象科学的发展。不但如此,历代儒家还用一套迷信之谈打击法家和劳动人民的科学实践。宋神宗时发生旱灾,儒家借题发挥,说是王安石变法的结果,大叫:“去安石,天必雨。”北宋法家沈括在赞扬天文数学家卫朴时说:“是时司天历官,皆承世族,隶名食禄,本无知历者,恶朴之术过己,群诅之,屡起大狱。”在这伙不学无术,高官厚禄的儒家的残酷打击下,卫朴的一本记录气象变化的书——《候簿》竟无法完成。这是儒家路线反对和破坏我国自然科学发展的一个罪证。
法家历来主张政治革新,重视农业生产。他们比较注意广大劳动人民在改造自然的斗争中所积累起来的气象知识,有的法家科学家还亲自参加科学实验。
我国在秦汉时期出现的二十四节气,对指导农事活动起了重大作用。那时就有节气月令的谚语,如“清明下种,谷雨下秧”等。《汲冢周书》按一年七十二候记载了物候现象。以后法家所著的农书中,都有大量的农业气象方面的记载,《齐民要术》就是其中的一例。
军事与气象有密切关系,在《孙子兵法》中就已明确指出,“道、天、地、将、法”是军事上的五件大事。“道”就是政治、民心,“天”就是气象现象。
气象现象的形成原因,是一个重要问题。对此,法家与儒家的观点是根本对立的。
法家杰出的代表荀况,主张“制天命而用之”。对于气象异常现象,他写道:“夫日月之有蚀,风雨之不时……是无世而不常有之。”不足为怪。他说:“雩而雨,何也?曰,无何也,犹不雩而雨也。”(《天论》)意思是说,下雨不是求雨求来的,求不求都一样。这就否定了儒家关于旱涝是上天惩罚,只有祭祀、祈祷才能降雨的谬论。
东汉法家代表人物王充,进一步发展了荀况的思想。他说:“……雨犹自止。……旱犹自雨。何则?旸极反阴,阴极反旸。”(《论衡》)他指出下雨吹风存在一定的周期性,久旱之后必转雨,久雨之后必转晴。王充在一千九百多年前提出的旱涝转换的观点,与现今气候预报中所用的基本规律之一——周期性,有其相似之处,在气象学的发展史上是有重要意义的。
对于雷电现象,王充坚决驳斥了当时儒家所散布的“天怒”之说。他根据雷电发生的季节性,说明雷电现象是阴阳之气相激而生的。
王充所说的阴阳转换,阴阳相激,虽然只是朴素的唯物论和辩证法的思想,但在一千九百多年前对气象现象就有这样深入的认识,不能不认为是很有价值的发现。
北宋时期法家代表人物沈括,认为“天地之变,寒暑风雨,水旱螟蝗,率皆有法”;“大凡物理有常有变”。这就基本说明了,气象现象的“正常”与“反常”是自然现象。这是对儒家“天惩”说的有力批判。
沈括发现“平地三月花香,深山之中则四月花香”,认识到“此地势高下之不同也”,形象地说明了温度随高度而变化。他观察了南北各地的物候,说明了全国的气候分布。
沈括在陕北延州看到地下有类似竹笋的化石,指出旷古以前这里“地卑气湿,适于竹林生长”,认识到气候是有变化的。西欧达文西在此四百年之后才认识到化石是生物的遗迹,而用化石研究气候变迁则更在以后了。
我国古代气象学的发展,不仅反映在气象现象的解释上,而且表现在气象仪器的发明和观测方法的制定上。东汉时代科学家张衡痛斥儒家的谶纬之说为“欺世罔俗,以昧势位”,“宜收藏图谶,一禁绝之”。他不但制造了浑天仪和地动仪,而且发明了世界上最早的测风仪器——相风铜乌。我国雨量器的使用,从汉代就已开始。
气象预报是人类运用气象现象的一项重大措施。儒家宣扬“天”是不可知的;法家则比较重视劳动人民在与天斗争中掌握的气象变化的规律。例如,唐朝法家刘禹锡就记有“鸣条之风,可以沃日,车盍之云,可以见怪”的天气谚语。他还指出小风可以是密云的前奏,晴天的云可以是坏天的前奏。宋朝法家沈括还在汴京亲自用农谚做出过多次成功的天气预报。
法家路线促进了我国气象科学的发展。但是,由于阶级的和历史的局限性,他们对许多气象现象的解释仍然陷入唯心主义和神秘主义的泥坑。只有用马克思主义武装起来的无产阶级,才能用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运用现代自然科学的成果,认识和改造自然,从自然中获得更大的自由。


查看完整版本: [-- 儒法斗争与古代气象学的发展 --] [-- top --]



Powered by phpwind v8.7 Code ©2003-2011 phpwind
Gzip enabl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