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 喜看摄影创作新丰收——记一九七四年《全国摄影艺术展览》和《南海诸岛之一——西沙群岛摄影展览》 --]

人民日报1946-2003在线全文检索 - 论坛 -> 1974年11月 -> 喜看摄影创作新丰收——记一九七四年《全国摄影艺术展览》和《南海诸岛之一——西沙群岛摄影展览》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1974-11-25 00:00

喜看摄影创作新丰收——记一九七四年《全国摄影艺术展览》和《南海诸岛之一——西沙群岛摄影展览》

第3版()
专栏:

喜看摄影创作新丰收
——记一九七四年《全国摄影艺术展览》和《南海诸岛之一——西沙群岛摄影展览》
“这是革命的艺术花朵;是我们伟大时代的缩影。”
工农兵群众用这样的语言,来赞扬正在首都民族文化宫展出的一九七四年《全国摄影艺术展览》和《南海诸岛之一——西沙群岛摄影展览》。
这两个展览以四百一十五幅摄影作品,从广泛的角度,深入反映了全国批林批孔运动的大好形势,纪录了我国人民在毛主席无产阶级革命路线指引下建设祖国、保卫祖国的火热斗争生活。历史,在这里留下了它的脚印;我国蓬勃发展的社会主义摄影艺术,在这里展示了它的新貌。战斗的气息
七十年代的第四个年头开始不久,兴起了波澜壮阔的批林批孔运动。社会主义新生事物在斗争中接连涌现,工农业战线热气腾腾。民族文化宫展览大厅里的一幅幅摄影作品,就是这一伟大现实的画卷。
广大专业和业余摄影工作者,把相机的镜头对准了批林批孔运动的主力军——工农兵。《下了工场又上战场》的画面上,是一群完成生产任务后刚刚走出车间的纺织女工,她们没来得及脱下身上的工作服,就拿着大字报、批判稿,斗志昂扬地走向批林批孔的战场。《能文能武》反映了西沙的英雄战士在保卫海岛中坚持批林批孔的事迹:在一处新转移的阵地上,几门大炮和刚搭起的帐篷面对着滔滔南海;就在这战斗的前哨,一个新支起的大批判专栏已布置就绪。镜头前,司号员和他的首长把未曾打开的背包当成小桌,正专注入神地修改着自己的批判文章。
批林批孔运动正在全国普及、深入、持久地开展下去的大好形势,在展览中有着生动的反映。《草原上的大批判专栏》摄下了正在放牧的藏族社员被草原上的大批判专栏所吸引时的神情;《理论辅导员》报道了蒙古包里的理论学习;《家庭批判会》的画面上,一位贫农老妈妈手提一块在旧社会几代人用过的破布片,正在批判林彪效法孔老二“克己复礼”的罪行。
社会主义新生事物的涌现,标志着批林批孔运动的胜利。摄影工作者在宣扬这些新生事物的时候,热情洋溢。《和传统观念决裂》歌颂了小靳庄的新人新风尚,照片上红墙绿柳,春意盎然,十几个有志气的姑娘春风满面,写出了向一切旧思想、旧风俗开火,坚决退回彩礼的革命大字报;《到广阔的天地去》是社会主义一代新人的真实写照:一辆敞篷大卡车上,挤满了正在告别亲人准备奔向农村的青年人,他们胸前的大红花映着充满朝气的脸庞,兴奋、激动的神情比一切话语更动人,它仿佛告诉你:新中国的青年一代决心沿着先辈开创的革命道路,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生根、发芽、开花、结果。《工农兵上大学》反映了教育革命的洪流正在滚滚向前;《干校满园春》表明经过批林批孔,干部们进一步提高了觉悟,五七道路越走越宽广。《送戏到深山》,赞扬了坚持为工农兵服务方向的革命文艺工作者……。
轰轰烈烈的批林批孔运动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给我国工农业建设带来一派欣欣向荣的气象。《大庆原油流四方》通过横贯画面、气势雄伟的输油管,勾画出我国石油事业的新发展;《七沟八梁造新田》反映了大寨贫下中农以愚公移山的精神,搬掉山头,开出人造平原的事迹;《广积粮》表现了农村中人欢腾、粮满仓的生动景象。这里有三幅作品特别引起人们的注意,这就是《上海港》、《红旗渠水绕太行》和在北京国棉二厂拍摄的《技术交流》。反华小丑安东尼奥尼曾在这些地方,用他的摄影机肆意歪曲我国的社会主义现实,而我们的摄影工作者就在这些地方用自己的镜头真实地纪录了那里欣欣向荣的景象,有力地回击了这个反华小丑的造谣污蔑。
《南海诸岛之一——西沙群岛摄影展览》中的九十五幅作品,以更加浓烈的战斗气氛赢得了观众的赞赏。作者伍振超等同志满怀革命激情,在摄影作品中用无可争辩的事实,说明了西沙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反映了西沙儿女保卫西沙、建设西沙的英雄事迹。站在《五星红旗飘扬在西沙群岛》这幅作品前,人们不禁为它展现的壮丽画面和洋溢的爱国主义激情所鼓舞:白云衬着蓝天,五星红旗在西沙上空迎风招展,威武的哨兵屹立在红旗下,守卫着祖国的南大门,体现了我们伟大民族的尊严。摄影工作者就是用这样的作品,投入保卫西沙的战斗的。创作的源泉
和一切文学艺术形式一样,三大革命运动是摄影创作取之不尽的源泉。在毛主席革命文艺路线指引下,广大摄影工作者积极深入工农兵斗争生活,活跃在祖国的各个角落。从波涛汹涌的南海到大雪纷飞的乌苏里江,到处都有他们的足迹。他们从丰富的社会生活中,提炼素材,选择典型,努力反映社会主义到处都在胜利前进的大好形势,热情歌颂毛主席革命路线的伟大胜利。
在展览中受到观众好评的《地下长城》,就是作者较长时期深入生活才拍摄成功的。为了体现毛主席关于“深挖洞,广积粮,不称霸”的光辉思想,作者曾经到许多工厂、街道的地下防空设施去采访,经过反复比较,终于拍摄了一处深长的地下通道里进行防空演习时一位精神抖擞的女民兵的形象,寓意我国人民筑起了一道坚不可摧的地下长城。《长堤锁黄龙》的作者,多次深入刘家峡水电站,听民工和技术人员纵谈他们战胜重重困难在这里建坝的事迹。他怀着对工人阶级的崇敬心情,决心要表现中国人民的伟大志气。为此,他翻越了许多山头,选取了现在这样的角度,成功地拍下一幅气势宏伟的画面。
每一幅成功作品的出现,都是作者认真深入生活的结果。伍振超同志在拍摄《战地炊事班》的过程中,曾经反复地进行采访。这个炊事班在西沙自卫反击战中,紧跟连队冲锋,在炮火下坚持工作,及时把饭菜送到前沿阵地。他们英勇顽强的战斗精神,激发了作者极大的创作热情。为了表现这个战斗集体,他一再进行观察、实践。一天傍晚他看到这样一幅景象:炊事班战士们正在野外紧张而愉快地做饭,晚霞透过枝叶繁茂的海棠树,投下一道道光束,树下炊烟袅袅升起,正是一幅生动的战地炊事图。作者及时拍下了这个画面,真实地反映了这个战地炊事班的英雄面貌。
许多摄影工作者深刻体会到,进行创作的过程,也是在深入工农兵群众中认真接受再教育,改造世界观的过程。
反映林业战线新老干部团结战斗的作品《新老队长》的作者,是摄影战线上的一名新兵。刚到井冈山林区的时候,他什么都觉得新鲜,什么都想拍摄,结果拍出来的作品大都见物不见人。后来他在和工人们坚持同生活、同劳动中,看到一个老队长热情地帮助从知识青年中成长起来的新队长,新队长也虚心地向老队长学习的生动情景。工人阶级的崇高品质使他受到鼓舞,也使他找到了创作的主题。他就在深入生活中,在创作道路上跨出了坚实的一步。为了拍摄《炼油厂之夜》,作者几乎走遍了广阔的胜利油田的各个油井;歌颂铁人精神的《讲认真的人》,是摄影工作者在瓢泼大雨中赶到劳动现场拍摄的。伍振超等同志在西沙常常冒着摄氏四十度的高温,一连几个小时在烈日下工作。他们在九级台风侵袭的情况下,还高擎闪光灯,拍摄了官兵《团结战斗》等动人场面。大胆的创新
参加这届展览的不少作品,在艺术技巧上也有所创新。摄影工作者从群众斗争生活中汲取营养,不断实践,反复探索,努力使自己的作品有新的风格、新的特色。
在《西沙民兵》中,作者以很高的技巧,成功地拍摄了一个肩挎钢枪,手持螺号,十分威武雄壮的民兵形象。作品中的主人公是西沙自卫反击战中荣立一等功的民兵吴先锋。为了表现这个英雄人物,作者学习、运用革命样板戏的创作经验,调动摄影艺术的多种手段,努力描绘他的精神世界。作者通过深入生活,熟悉了这位民兵的英雄事迹和性格特征,在创作过程中,以实际生活为依据,从角度、背景的选择,到光线、色彩的运用以及环境、气氛的烘托,都精心设计。这幅作品是在烈日当空的中午拍摄的。作者大胆、巧妙地采用了顶逆光,人物面部被强烈的阳光照射,产生了明、暗色调的鲜明对照,增强了立体感,很好地勾画出这个英雄人物刚毅、自豪的神色。作者还借助于反光板,打出最适合表达人物性格的眼神光;在色彩的运用上也大胆创新,使人物身上的红装与画面上的蓝天碧海相映衬,形成强烈的对比。这一切都有力地刻画了人物、深化了主题。
《探家归来》的作者在构思时下了很大功夫,作品以立意新颖受到观众的喜爱。它表现一个战士探家归来以后,用家乡的深刻变化,歌颂毛主席革命路线的伟大胜利,批判林彪一伙对社会主义的诬蔑。这幅作品突破了一般化的表现方法,整个画面只选取一个人物特写和一块作背景的黑板,战士的表情异常生动,身后的黑板上写着:“长平大队今昔对比,粮食亩产:一九四九年大约一百三十斤;一九六五年五百一十斤;一九七三年一千六百五十斤”。这里点出了解放以后、文化大革命以前和文化大革命以后三个不同时期农村面貌的巨大变化。这幅作品构图简洁质朴,含意深刻。虽然只写了生活的一个侧面,却反映了文化大革命取得伟大胜利这个重大主题;虽然只有一个人物,却画出了工农兵群众深入批林批孔的气势。
作品《户县农民画》,构图别致,风格独特,有中国传统年画的意趣。作者对户县农民画家是熟悉的,也深爱他们的作品。他从户县农民画中受到启示,决心要创造具有民族风格的摄影作品。春节,户县农民画家活跃在街头,一幅《公社春常在》的大型壁画还没有完成,就引来了一群兴致勃勃的观众。远远看去,画中人意气风发,画外人精神振奋,两者融为一体。作者抓住这个镜头,使它产生了很好的效果:观众仿佛是壁画里的形象,而壁画中的人物又象是现实中的群众。这样把生活的现实和理想的境界描绘在一个画面里,生动地反映了户县人民生气勃勃的精神面貌和人民公社春色满园的繁荣景象。
这届摄影展览,象这样的作品画并不罕见。许多摄影工作者都力求在生活中发掘和表现新主题、新人物。象全国影展中的《磨炼》、《认真看书学习》、《“五·七”战士播良种》、《到广阔的天地去》、《夜战船台》、《格斗之后》以及西沙影展中的大部分作品,不论在构思、立意或表现手法上,都有新的特色,受到了观众的好评。
一些反映祖国大好风光的作品也有所创新。人们饶有兴趣的观看了《庐山松》这幅照片。这庐山松,挺拔苍劲,郁郁葱葱,傲然耸立在悬崖峭壁之间,焕发着青春的朝气,使人看了胸怀开阔。风光照总是寄托着作者的感情的。同是这样一棵松树,资产阶级追求它的可能是离奇古怪,而无产阶级则赞美它那“九千个雷霆也难轰”“乱云飞渡仍从容”的气概。
青松,象征着中国人民的风格。中国人民是勇敢而勤劳的,“中国的命运一经操在人民自己的手里,中国就将如太阳升起在东方那样,以自己的辉煌的光焰普照大地”。
这就是这两个摄影展览给予人们的印象。新华社记者


查看完整版本: [-- 喜看摄影创作新丰收——记一九七四年《全国摄影艺术展览》和《南海诸岛之一——西沙群岛摄影展览》 --] [-- top --]



Powered by phpwind v8.7 Code ©2003-2011 phpwind
Gzip enabl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