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75-02-27 00:00 |
为革命夺高产 为国家多作贡献——苏州地区在批林批孔运动推动下夺得革命和生产双丰收
第3版() 专栏:
为革命夺高产 为国家多作贡献 ——苏州地区在批林批孔运动推动下夺得革命和生产双丰收 著名的粮食高产区——江苏省苏州地区,认真实践毛主席关于“农业学大寨”的伟大号召,十年来,粮食亩产年年超《纲要》,近六年连年超千斤。一九七四年,在批林批孔运动的推动下,他们战胜了严重的自然灾害,全区农业生产又达到新的水平,实现了三个突破: 粮食亩产突破一千三百斤,全区八个县,县县超千斤,很多社队亩产达到一千六百斤到二千四百斤。 粮食总产突破七十亿斤,比一九七三年增产三亿多斤,比解放初期的年产量增加四十六亿多斤。 向国家提供的商品粮突破二十五亿二千万斤,超过了解放初期的粮食年产量。 端正方向 苏州地区是个粮食产量比较高的地方,究竟能不能高产更高产,为国家多作贡献?多年来,围绕这个问题进行了两条道路的尖锐斗争。 无锡县的斗争很有代表性。这个县每人平均只有九分田,粮食亩产早已超千斤,对国家的贡献逐年增加。在“粮食已过关,应该多搞点钞票”的错误思想指导下,一些地方出现了资本主义倾向。平均每人只有六分田的东亭公社东亭大队劳力外出肩挑小贩,生产队搞自由种植,影响了集体生产的发展。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中,特别是批林批孔运动中,大队党组织发动干部和社员狠批林彪“克己复礼”,阴谋复辟资本主义的罪行,批判资本主义倾向,大家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集中力量搞好农业,粮食产量不断上升,去年亩产超过二千斤。 无锡县委分析了东亭大队的情况,并调查研究了全县一些类似的情况。他们认识到,要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堵住资本主义邪路,必须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和政策,狠狠打击一小撮阶级敌人的破坏活动,同时抓好意识形态领域里的革命,不断提高干部和社员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觉悟。县委发动各社队办起了五千多所农民政治夜校,培养了二万七千多人的理论骨干队伍,普遍开展了学习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群众运动,开展了讲儒法斗争史、革命故事和革命文艺等活动,向旧思想、旧文化发动全面进攻。贫下中农说:“只有挖掉旧观念的老根,为革命多作贡献的思想才能扎根。”有些人自觉起来批判和纠正了劳力外出、自由种植等资本主义倾向。去年,全县粮食亩产达一千四百七十多斤,比一九七三年增产近二百斤,总产增加一亿多斤,对国家的贡献超过历史最高水平。 苏州地区各县,和无锡县一样,紧紧抓住批林批孔这件头等大事,引导广大干部和社员学习党的基本路线,剖析农村中生产资料所有制改变后两条道路斗争的特点:除了阶级敌人的破坏活动外,一切旧的意识形态,包括残留的小生产的习惯势力,仍然是复辟资本主义的思想基础。因此,必须深入开展意识形态领域里的社会主义革命,把巩固无产阶级专政的任务落实到农村。认识提高以后,全区干部、群众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出现了大干社会主义的新局面。他们说:“我们虽然一人只有一亩田,但要在一亩田里作出两亩田的贡献。”各县积极实行水稻一季改两季和稻麦两熟变三熟等耕作制度的改革。吴县龙桥大队带头闯出了双季稻大面积高产的新路,一九七四年,水稻两季平均亩产超过了二千四百斤。吴县充分发动各社队批判“上智下愚”的反动谬论和“生产到顶”的形而上学观念,使龙桥的高产新经验迅速在全县推开。六年来,全县粮食增产五亿多斤,近四年来,每年向国家交售粮食五亿多斤,在全区领先。 解放思想 过去,有人以为苏州地区的自然条件已经蛮好了,粮食产量高,对国家的贡献也不少,从而滋长了自满情绪。他们既不注意努力消除小农经济耕作制度残留的痕迹,田块要平整、水利系统要调整、耕作要机械化等;又没有充分认识到要与旧的传统观念作长期斗争。 批林批孔运动中,苏州地区广大干部和社员,批判了孔老二的“天命观”和林彪的反动“天才论”,再次联系本地区的实际,分析了怎样看待条件的问题。他们越分析越认识到过去那种满足现状的思想,实质上是小生产的传统习惯在一部分干部头脑里的反映。要高产更高产,自然条件还得进一步改造,首先各级干部的思想要解放,路线要端正。 昆山县城北公社同心圩,解放前是个“小雨水汪汪,大雨白茫茫,十年有九荒”的穷地方。解放后,在党的领导下,这个地区的干部树雄心立壮志,带领社员坚持社会主义方向,不断改善水利条件,把这个穷地方建成了米粮仓。在批林批孔运动中,同心圩的干部和社员批判了孔老二“上智下愚”等反动谬论,干劲倍增,运用集体的智慧和力量,在一千多亩田中埋设了地下暗管,降低了地下水位,保证了稻麦齐增产,去年粮食亩产又比一九七三年增加二百多斤。昆山县委推广了同心圩的经验,进行党的基本路线教育,克服因循守旧和自满情绪,努力改造自然条件。这个只有四十多万农业人口的县,一九七四年向国家交售的商品粮达到四亿三千多万斤。 无锡县梅村公社,过去有些干部搞水利建设只想修修补补图眼前,不想改天换地为长远。因此,面貌改变不大。在批林整风和批林批孔运动中,干部和社员认真学习党的基本路线,批判林彪反革命的修正主义路线和反动没落阶级的意识形态孔孟之道。他们认识到,过去那种修修补补的做法,原来是受了小生产传统习惯的支配,它不但是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障碍,也是滋生资本主义自发倾向的土壤;不扫除这类绊脚石,就不能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经济基础。他们全面规划农田水利建设,集中必要的劳动力,大搞地下排灌渠道,节省出每一分土地,多种粮食。经过三年的努力,如今的梅村是:拖拉机路上跑,灌溉水地下流;田块成方,路渠结合,林桑成片;单是明渠改成地下渠道这一项,就节约出来六百多亩田地。一九七四年,全社粮食亩产增加二百多斤,对国家的贡献比上一年增加二百多万斤。到梅村参观的人说,建设社会主义农业,就要有社会主义的新思想、新道道,象梅村这样干下去,我们的产量还可以大增,对国家的贡献会更大。 批林批孔一年来,苏州地区用同心圩和梅村这样的典型引路,从抓意识形态领域里的革命入手,大破旧思想、旧习惯,推动了全区重新安排江南大地的战斗。这一年全区新开、疏浚中小型河道二千多条,开挖、整修排水沟八万六千多条,平整土地八十多万亩,新建地下灰土渠道六百八十多公里。 人定胜天 一九七四年是苏州地区自然灾害较多较严重的一年:三麦遭到百日大旱,水稻受到了低温、台风、冰雹、暴雨、洪水和病虫害的袭击。但是,灾大没有批林批孔的威力大;灾大,没有干部、社员为革命多作贡献的决心大;灾大,没有人民群众的力量大。 江阴县华西大队是著名的农业学大寨先进单位,一九七三年粮食亩产已达到二千二百六十斤。去年七月下旬,突然遇到一场狂风暴雨,没有收割的前作稻大片倒伏,已经上场的稻谷发热,后季稻抢种受到严重影响。在批林批孔运动的鼓舞下,华西大队的干部和社员以天不怕、地不怕、灾不怕的战斗精神,决心要斗天斗到天低头,抗灾抗到夺丰收。他们批判林彪、孔老二鼓吹的“天命观”、“天才论”和种种诬蔑劳动人民的反动谬论,夜以继日地战斗,冒雨把前作稻抢收上场,后季稻及时栽了下去,烘干了湿谷。就这样,他们终于战胜了灾害,夺得了大丰收,粮食亩产达到二千三百二十九斤,向国家提供的粮食,超过征购任务近一倍。 一九七四年,在抗灾夺丰收的日子里,苏州地区广大干部、社员和解放军指战员团结战斗,以实际行动批判林彪妄图分裂革命队伍和破坏军民、工农团结的罪行。沙洲县中兴公杜双山沙,是长江中的一个小岛,去年遭到了六十年来没有过的特大洪水,一万多亩农作物随时有被淹没的危险。岛上的八千多干部、群众,在地、县、公社干部的带领下,在工人和解放军的支援下,抱着“人在地在,人定胜天”的决心和信心,护堤抢险。在最险的堤段,干部和社员不顾生命危险,伏身在江堤上,挡住洪水冲击。去年,双山沙六个大队的粮食亩产达一千六百七十斤,向国家提供粮食三十九万多斤,都超过了往年。 当洪水爆发时,苏州地区沿江的太仓、常熟、沙洲、江阴四个县的三百公里的江堤、海塘、港堤上,有十三万多干部、社员、工人、解放军指战员日夜奋战,坚持斗争,保卫了几十万人民和几十万亩良田的安全,赢得了灾年大丰收。秋收季节,人们手捧黄澄澄的稻谷,含着激动的泪花说:“如果在旧社会碰到这年景,贫下中农又要家破人亡,妻离子散。现在靠毛主席和共产党的领导,靠批林批孔的威力,才获得这样的大丰收!” 本报通讯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