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 在大风大浪中茁壮成长——革命现代舞剧《草原儿女》的主题及其意义 --]

人民日报1946-2003在线全文检索 - 论坛 -> 1975年04月 -> 在大风大浪中茁壮成长——革命现代舞剧《草原儿女》的主题及其意义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辛文彤 1975-04-27 00:00

在大风大浪中茁壮成长——革命现代舞剧《草原儿女》的主题及其意义

第3版()
专栏:

  在大风大浪中茁壮成长
  ——革命现代舞剧《草原儿女》的主题及其意义
  辛文彤
晨曦洒满草原,鲜花迎着朝阳开放。在崭新的蒙古包前,贫下中牧的优秀儿女庄严宣誓:草原儿女心向党,立志接好革命班。……革命现代舞剧《草原儿女》尾声的这个画面,给观众留下了深邃的回想。
《草原儿女》用革命现实主义与革命浪漫主义相结合的创作方法,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对社会主义草原人民的革命和建设生活进行了艺术概括,集中塑造了特木耳、斯琴两个无产阶级少年英雄形象,有力地揭示出:我们伟大社会主义祖国的一代新人,正在毛泽东思想阳光雨露的哺育下,在三大革命运动中,朝气蓬勃地茁壮成长。
这出革命现代舞剧是为孩子们创作的。我们的党历来十分关心少年儿童一代的成长,把儿童教育问题提到了培养和造就千百万无产阶级革命事业接班人的高度。革命的儿童文艺,必须坚持向少年儿童进行马克思主义的生动教育,使孩子们从小粗知一点马克思主义,懂得阶级斗争,懂得无产阶级专政,敢于批判资产阶级、修正主义,敢于批判孔老二,把自己逐步培养为反修防修的坚强战士。这里的关键问题,就是要对孩子们进行关于加强无产阶级专政的教育。在《草原儿女》中,发生在第一场的“夺鞭”,是一个寓意深长的戏剧情节。帷幕拉开,舞台上一片兴旺景象:千里草原,无边绿浪;毡房林立,百畜兴旺。少先队员特木耳和斯琴领着小伙伴,积极参加集体生产劳动,打牧草,挤羊奶,在贫下中牧的教育帮助下学习成长。然而,草原的天地绝不是风平浪静的。失败的阶级还要挣扎,还要拚命顽抗。正当反动牧主巴彦疯狂发泄阶级仇恨、举鞭毒打公社羊群的时候,特木耳、斯琴挺身上前,夺过鞭子,和小伙伴们一起同巴彦展开了一场面对面的斗争。这场斗争表明:“儿童团”虽说小,立志革命觉悟高,一经党的正确路线的引导,辨得明大是大非,敢于斗豺狼虎豹。
夺鞭,就是夺权。小兄妹深知:一根羊鞭虽轻,包含的分量却很重,为了击破阶级敌人复辟的迷梦,巩固无产阶级专政,哪怕是小小的羊鞭,也要牢牢地掌握在贫下中牧手中。他们怀着这样闪闪发光的思想,进一步向党支部提出申请,要求为集体掌鞭牧羊。我们看到:在党的关怀下,小兄妹终于实现了自己的心愿,迎着春晖,挥舞羊鞭,奔驰在广阔的草原上。“草原儿女爱公社,毛主席教导记心间。”社会主义时代的青少年只有象特木耳、斯琴这样,不断用马克思主义武装头脑,牢记党的基本路线,自觉地投身到三大革命运动实践中经风雨、见世面,才能走好革命路,接好革命班。《草原儿女》正是从阶级斗争和路线斗争的高度,展现了无产阶级革命事业接班人的风貌。
如果说,“夺鞭”是故事的由头,是小兄妹革命的起点,那么,“掌鞭”就是故事的合乎逻辑的自然发展,是对小兄妹的更严峻的长期的考验。我们看到,在兄妹俩的牧羊路上,有来自自然气候方面的暴风雪的袭击,更有来自阶级敌人方面的巴彦的捣乱和破坏。这两条矛盾线紧密交织,波澜层层迭起。在这里,小兄妹与阶级敌人的斗争是一条主线,这条主线决定着、支配着兄妹俩同暴风雪的斗争,这就准确而深刻地揭示了我们社会主义现实生活的本质。
骤然卷来的暴风雪,给小兄妹增添了意外的困难;阶级敌人利用自然气候的变化进行捣乱,又使小兄妹面临着更大的风险。因此,保卫公社羊群的斗争,绝不仅仅是一场战胜自然灾害的生产斗争,更重要的是一场粉碎阶级敌人破坏的严重阶级斗争。在这场尖锐激烈的斗争中,特木耳、斯琴相互激励,顽强战斗,充分表现出革命少年儿童为着人民利益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风雪再大,他们顶得住——宁愿忍受冻饿疲劳,决不能让集体的财产遭受损失。敌人再凶,他们也敢斗——宁愿牺牲自己,决不能让阶级敌人的罪恶阴谋得逞。在阶级敌人割断圈绳、驱散羊群的紧急时刻,他们没有被突然的变故所吓倒,而是坚定沉着,机警果断,根据圈绳的痕迹和地上的刀鞘,判断出敌人的诡计,一面追赶羊群,细察敌情;一面把红领巾系在树上,为亲人留下标志。在阶级敌人妄图消灭罪证、夺回刀鞘的严重关头,他们心红胆壮,没有被凶恶的威胁所屈服,而是英勇搏斗,即使身负重伤,也要为革命紧握羊鞭。
从“夺鞭”到“掌鞭”的斗争发展,表明了特木耳和斯琴这两个少年英雄的成长,他们走的道路,正是广大青少年成长的必由之路。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事业有了千千万万特木耳、斯琴这样的新人来接班,我们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队伍就后继有人,而且越来越壮大,我们的祖国就能日益兴旺发达起来。
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的接班人是伟大的党、伟大的人民用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哺育的,是在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实践中锻炼成长的。《草原儿女》正确地处理了小英雄与党、群众以及社会主义时代的关系,既没有把他们描写成无所作为、专靠扶持走路,也没有把他们描写为无师自通的天生的“神童”,而是一面着力揭示小英雄的革命主观能动性,一面又充分表现党和人民群众对小英雄的辛勤培养。剧中的大队党支部书记苏和,就是特木耳、斯琴的革命引路人。他指导和支持小兄妹同阶级敌人作斗争,及时对孩子们进行党的基本路线教育。他批准小兄妹放牧的请求,鼓励他们到广阔的天地里锤炼红心。在暴风雪降临之后,他组织社员,连夜奔驰,追查敌踪,急寻兄妹。在小英雄遇险之际,他率领军民,赶到现场,救出兄妹,捕获敌人。最后,在小英雄伤愈归来之时,又是他代表党支部和贫下中牧授予羊鞭,给特木耳、斯琴指出新的斗争任务,鼓励他们迎接更大的考验。特木耳、斯琴成长的每一步,都浸透着党的心血,凝聚着贫下中牧的深情,显示出我们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毛主席指出:“为了保证我们的党和国家不改变颜色,我们不仅需要正确的路线和政策,而且需要培养和造就千百万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的接班人。”遵循毛主席的革命路线,在三大革命运动中培养和造就千百万无产阶级革命事业接班人,是一项伟大的战略措施,是我们社会主义事业兴旺发达的重要标志。帝国主义和社会帝国主义的预言家们,早就把“和平演变”的希望,寄托在中国党的第三代或者第四代身上。叛徒、卖国贼林彪与国际上的反华小丑同气相求,一呼一应,疯狂破坏我们党对无产阶级革命事业接班人的培养,竭力阻挠青少年一代走与工农兵相结合的道路,妄图把青少年一代变成他们复辟资本主义的驯服工具。国内外反动派的这种痴心妄想,已经并正在被无情的现实击得粉碎。《草原儿女》所展示的无产阶级革命事业前途无量、后继有人的光辉图景,就是对一切阶级敌人妄图复辟的有力回击!
革命现代舞剧《草原儿女》的创作,为我们对广大少年儿童进行马克思主义的教育,提供了一个生动的教材;为革命的少年儿童文艺的发展,树立了样板。《草原儿女》彻底摈弃了地主资产阶级的“人性”论的变种——所谓“童心”论的恶劣影响,坚持以马克思主义关于阶级和阶级斗争的观点为指导,观察概括反映生活,成功地解决了少年儿童文艺中时代特点和儿童特点的关系问题,既有力地批判了那种借突出少年儿童特点之名、行反对无产阶级政治之实的形形色色的反动谬论,又克服了那种不要少年儿童特点、削弱革命文艺的战斗作用的“成人化”偏向。全剧根据塑造英雄人物、表现主题思想的需要,充分考虑少年儿童的年龄特征和理解能力,从内容的安排(如小兄妹学当解放军)到舞蹈的设计(如富有草原生活特色而又带有稚气的摔跤舞),无不显示出鲜明的时代特点、民族特点和少年儿童特点的统一,因而得到了广大少年儿童的欢迎和喜爱,为繁荣革命的少年儿童文艺创作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可以预期,在毛主席革命文艺路线的指引下,在革命样板戏创作经验的推动下,社会主义的少年儿童文艺园地里,必将盛开出更加灿烂的鲜花!


查看完整版本: [-- 在大风大浪中茁壮成长——革命现代舞剧《草原儿女》的主题及其意义 --] [-- top --]



Powered by phpwind v8.7 Code ©2003-2011 phpwind
Gzip enabl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