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 黄州郡的变迁 --]

人民日报1946-2003在线全文检索 - 论坛 -> 1975年05月 -> 黄州郡的变迁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1975-05-30 00:00

黄州郡的变迁

第5版()
专栏:朝鲜通讯

黄州郡的变迁
当金达莱开放出粉红的花朵,杨柳枝头披上了嫩绿的新装的美好季节,记者迎着春风,走访了黄海北道黄州郡。
黄州郡是朝鲜以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的精神在贫瘠的土地上取得工农业生产迅速发展的先进地区。金日成主席在今年召开的朝鲜五届五次最高人民会议上表扬了这个郡,并且号召其他郡向黄州郡学习。
这个郡位于长脊平原上,地势却是中间低,两边高,黄州川横贯流过,只有黄州川的两岸有些平地,大部分是贫瘠的丘陵地带。解放前,这里用水也要人们从几里以外去取。当时流传着这样一句话:“行路难,路过黄州喝碗凉水也难上难”。在这个“不毛之地”就更谈不上有什么工厂企业了。
解放后,黄州郡人民在朝鲜劳动党的领导下,用自己的双手,改天换地,在工农业各条战线上取得巨大的成就。目前,全郡已有织布厂、农业机械修配厂、石灰厂、建筑材料厂和食品厂等二十多个工厂企业,一九七四年工业总产值达一千八百多万元(朝币)。全郡的农村已实现水利化,灌溉水渠密布成网,这个历史上有名的干旱地区,抗旱排涝工程早已完成。全郡十多个合作农场都有了拖拉机、汽车和其他农业机械,已实现农业机械化。一九七四年粮食产量达十二万吨,比解放前的一九四四年的粮食产量增加五点二倍。平均每町步产稻谷六吨(约合每市亩八百斤),玉米五点八吨。过去全郡没有一所中学和医院,现在有三十八所十一年制学校,每个里都有自己的医疗机构,农场场员都搬进了新住宅。
我们访问了荣获“近卫一级千里马”称号的合作农场——龙川里合作农场。刚进入这个农场,就见到一台台“铁牛”正在翻耕、平整土地,一辆辆卡车运送肥料,一批批农场场员围着苗圃精心培育水稻和玉米的秧苗,到处是繁忙的景象。
龙川里本来是黄州郡最贫穷的地方。但是,这儿的干部和群众决心要改变龙川里的面貌。他们扎扎实实地贯彻执行金日成主席《关于我国社会主义农村问题提纲》,终于把龙川里建设成为全国的先进单位。农场管理委员会委员长高昌男向记者热情地介绍了合作农场取得的成绩。去年,他们种植的二百町步水稻,平均每町步收稻谷六吨半,八百五十町步旱田玉米普遍丰收。其他畜牧、水果等副业也获得丰产。
只有六百户人家的龙川里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变化呢?劳动党里党委书记郑顺永向记者作了很好的说明。近年来,这个里的劳动党组织大力加强了对干部和群众的政治思想教育,做到在一切工作中“政治先行”,认真组织干部和群众学习金日成主席的教导和劳动党关于农业问题的政策,武装了大家的头脑,提高了干部和农场场员的觉悟。这个农场管理委员会仅有九名干部,按照规定每人每年参加八十天劳动。但是在党委书记和管理委员会委员长的带动下,去年平均每人参加了二百天左右的劳动。全体干部深入到群众中,工作在第一线,劳动在第一线,与广大农场员同甘共苦,有力地调动了群众的积极性。今年来,农场场员的干劲更大了。同时,干部和群众大力贯彻科学种田。他们选用良种,实行“营养钵”的移栽方法,精心管好水稻秧苗,合理地施用肥料,等等。这些技术措施对农业增产也起了促进作用。
当我们离开龙川里时,高昌男满怀信心地说:“我们决不因去年大丰收而自满。今年,我们全农场党员和农场员将争取更大丰收,向劳动党建党三十周年献礼。”
黄州郡的地方工业是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发展起来的,是全郡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赢得的,黄州郡纺织厂的发展说明了这一点。
这个织布厂党组织的书记郑英标和厂长玄德秋同志,原来都是家庭妇女,如今已成为这个拥有三百多名职工和七十台织布机的织布厂的领导干部了。
玄德秋首先向我们介绍了这个厂的发展史。她说,一九五八年建厂时,厂里只有十八名家庭妇女,她们找来三台织布机和几台纺线机,就在一间只有几十平方米的房子里开始生产麻布。没有原料自己找,不会开机器向别人学,克服了许多困难以后才开始投产。这以后,在中央工业部门的帮助下,经过她们的艰苦奋斗,这座小纺织厂能够生产各种布匹了。现在,它的厂房面积已扩大到三千多平方米,职工人数也增加近二十倍。去年,它生产的布匹达一百四十五万二千多米,不仅满足了郡内人民的需要,而且还向国外出口。一九七四年这个厂的总产值比一九五九年增加三十倍。
当我们走进敞亮、洁净的厂房时,只见工人们正在织布机旁聚精会神地劳动。我们看到了被大家称赞的“千里马骑手”、青年女工宋仁先。由于她努力钻研技术,织布速度快,质量好,去年,她超额一倍半完成了自己的生产任务,而且她看管的织布机织出的布百分之九十八都是一级品。是什么动力使这位青年女工走进“千里马骑手”的行列呢?她回答我们说:“每当我想起领袖和党对我的关怀和教导时,看到今天的幸福生活时,就感到浑身是劲,总想多生产一点布匹,为国家多贡献自己的力量!”
黄州郡的这些成就具有深刻意义。解放前的朝鲜,工业基础十分薄弱,仅有两家小纺织厂。那时的朝鲜完全是帝国主义倾销产品的市场。解放后,黄州郡的人民充分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大干特干,把一个贫穷落后的黄州硬是变成了富裕先进的黄州。在朝鲜,这种巨大的变化岂止只有一个黄州郡,山区的阳德、昌城郡,平原的肃川、文德郡,以至整个共和国北半部的各个地区,不都是有着引以自豪的光荣发展史吗!今天,“千里马骑手”在社会主义大道上更加飞快奔驰。让我们怀着战友和兄弟的情谊,祝愿英雄的朝鲜人民在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事业中取得更多的成就!
新华社记者


查看完整版本: [-- 黄州郡的变迁 --] [-- top --]



Powered by phpwind v8.7 Code ©2003-2011 phpwind
Gzip enabl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