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 苗寨映山红——记共产党员张福全扎根苗寨办教育的模范事迹 --]

人民日报1946-2003在线全文检索 - 论坛 -> 1975年06月 -> 苗寨映山红——记共产党员张福全扎根苗寨办教育的模范事迹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1975-06-29 00:00

苗寨映山红——记共产党员张福全扎根苗寨办教育的模范事迹

第4版()
专栏:

苗寨映山红
——记共产党员张福全扎根苗寨办教育的模范事迹
在广西壮族自治区的千万所山区小学中,张福全是教师队伍中的先进典型。
在三江侗族自治县的玉民山寨里,张福全的名字就象春天的映山红那样受人喜爱!“让苗家的孩子都能上学”
云贵高原的东南麓,有一座苗族人民聚居的玉民山。那里峰峦陡峭,乱石林立,自古流传着一首歌谣:“玉民山,玉民山,脚踩白云雾遮天,村寨分散路盘旋,攀山过寨象登梯,……”在旧社会,生活在这个艰苦山区的苗族同胞,穿树皮,睡草窝。在五个寨子里住着的近千人,连一个识字的都没有。人们数数记事,不是用刀子刻竹片,就是用草绳打结结。
全国解放了,玉民苗山拨开云雾见太阳。翻了身的贫下中农迫切要求在玉民山上办一所学校。消息传到了反动寨老耳朵里,他冷笑着摇摇脑袋说:“呵哟哟,只听说糯米饭吃着香又甜,没见过穷小子能识斗大一个‘天’!”也有一些人说,办学校好是好,就是教员找不到。他们担心:山下那些识字的“先生”,谁肯到这深山老林里来吃苦?就在人们议论纷纷的时候,有一位山下的汉族青年教师张福全,受党的委托,翻山越岭来到了玉民苗寨。
那是一九五二年秋天,张福全还不到二十岁,刚从县办师资训练班毕业。他在县里接受任务的第二天,就怀揣着毛主席著作,抱着帮助兄弟民族改变没有文化的落后状况的愿望,壮志满怀地登上玉民山。
“毛主席给苗山派教师来了!”山寨里立刻沸腾起来,人们一齐涌向寨头。
要在这陌生的深山苗寨里创办第一所学校,对于一个不满二十岁的青年教师来说,担子可不轻啊!“让苗家的孩子都能上学”,这个革命的信念鼓舞着张福全。他跟乡长一道去做群众工作,借了一间苗家晾禾把的木楼做教室;向群众借了一些木板,用石头垫起来当桌子;用桐油拌锅灰来涂制黑板。几天以后,二十多名苗族放牛娃又蹦又跳地走进了教室。玉民苗寨的第一所学校开学了。
开学后,更大的困难接踵而来。张福全说不好苗语,而寨子里的孩子又从来没听过汉话。他在讲台上讲课,学生们一个劲地摇头,喊着:“妈布,妈布!”意思是听不懂。要在苗寨里当教师,自己必须学会苗语。他下决心攻破这个难关。张福全搬到乡长潘学庞家里去住,和他同吃一锅饭,同睡一张床。老潘教张福全学苗语,张福全教老潘学文化。经过刻苦学习,张福全能用流利的苗语讲课了。苗族贫下中农高兴地说:
“心在苗山话自通,张老师成了我们山里人!”
玉民苗寨世世代代没有文化的历史结束了!
张福全在玉民山工作了七年,到一九五九年,玉民小学的学生增加到一百三十多人,并且毕业了两个班。学生们回到家里,不仅能写会算,还能帮自己的父母学政治、学文化。孩子的父母激动地说:“感谢党和毛主席的关怀,我们苗寨的娃仔成为有文化的人了!”
“共产党员应到艰苦地方扎根”
一九五九年秋天,张福全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不久,由于工作需要,他被调到山下的富禄公社担任中心小学的领导工作。贫下中农依依不舍,几十个人一直把他送到山下。一位贫农老大娘含着热泪,用苗族最亲热的称呼对他说:“全哥,盼你以后再和我们在一起啊!”
教育战线上两条路线的斗争,在玉民山上也是很激烈的。一九六二年,由于刘少奇修正主义教育路线的干扰和当地阶级敌人的破坏,玉民小学遭到了严重的摧残。九间校舍被拆掉了八间,好好一所学校,又变成了当年荒草丛生的地方。一百三十多名学生减少到只有一、二十人,大批要求入学的苗族儿童,被关在学校门外。
勇伟公社玉民大队的贫下中农,在文化大革命的斗争中更加怀念张福全老师。一九六八年冬的一天,老贫农滚直义翻山越岭,走了四十多里山路,到富禄镇找到了张福全。一见面,老滚拉着张福全的手,激动地说:“全哥,我接你来了,我们苗山的贫下中农要求你回去。”苗山贫下中农的深情和期望,使张福全感到无比温暖。他虽然在条件比较好的地区当了校长,心里却惦记着苗山里的贫下中农。他告诉老滚说:“狂风吹不倒玉民山。只要路线对了头,学校还会兴旺起来。我愿意重上苗山,和你们一起办好玉民小学。”党组织批准了他重上苗山的申请。
山下有些人知道张福全要重上苗山,便议论纷纷。有的说他是“傻瓜”,是“自讨苦吃”。有个亲戚还特地给他写信,劝他慎重考虑。但他想的不是个人的安逸,他想的是用毛主席的无产阶级教育路线占领玉民山的教育阵地,培养无产阶级革命事业接班人。他对社会上的种种错误议论,作了响亮的回答:“共产党员要为解放全人类而奋斗。为了让苗山上的贫下中农彻底摆脱没文化的痛苦,再难再苦我也要重上玉民山!”
一个深夜,张福全重温毛主席关于“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的教导,感到自己任重而道远,决心动员爱人一起到苗山去工作。他披起衣服,立即给爱人写了一封信:“我们都是共产党员,为了捍卫毛主席的无产阶级革命路线,应该到艰苦的地方去扎根。”
他爱人王秀文,当时在县城幼儿园担任领导工作,接到信后就向组织上提出申请。她上苗山的请求也被批准了。张福全决心扎根苗寨,把两个孩子和老岳母也接上山去,全家在那里安家落户。
消息象春风一样传开,玉民山上几十名贫下中农赶下山来,象迎接久别的亲人一样,把张福全一家接上苗山。多么动人的场面啊!一个共产党员,一个汉族教师,决心一辈子扎根苗寨,不仅自己去,还把一家老小都搬到山上,与苗族贫下中农同呼吸、共命运,一起战斗。
“把娃仔交给你,我们硬是放心”
玉民小学又兴旺起来了。
张福全牢记玉民小学一度垮下来的教训,抓路线更加自觉了。
正当玉民小学生机勃勃地向前发展的时候,社会上有人提出所谓“建立正常的教学秩序”。这股风刮到了深山苗寨。张福全从路线上进行分析,看出这是修正主义教育路线的影响,立即召集全校教师讨论办校路线问题。在会上,他组织大家学习毛主席关于教育革命的有关论述,具体分析苗寨分散、学生弟妹多等特点,然后针锋相对地指出:“所谓‘建立正常的教学秩序’,就是要排斥苗山贫下中农的子女上学,我们不能搞。”他提出,应当根据玉民山的实际情况,采取多种形式办学,把学校办到贫下中农的门口,为更多的苗族儿童创造入学的机会。张福全的意见得到了教师的支持。为了广泛地吸收儿童入学,他们在中寨、新寨、乌荣、高杨等九个寨子里设了五个教学点和一个耕读班。在校学生二百一十四人,适龄儿童入学率达百分之九十九。
有一段时间,寨子里有个阶级敌人对玉民小学的发展非常恐惧,向学生散布“书本没有糯米饭香”的反动谬论,妄图阻止苗族儿童入学读书。在大队党支部的领导下,张福全及时发动师生,揭露和批判了阶级敌人的阴谋。
张福全懂得,党派自己到兄弟民族地区工作,体现了党和毛主席对少数民族的亲切关怀,是党组织对自己的信任,必须全心全意地把工作做好。多年来,他正是这样去做的。
一个寒冬的早晨,张福全穿上苗家特制的登山马钉鞋,拄着棍子,迎着刺骨的寒风,踏着一尺多厚的积雪,深一脚浅一脚地朝杨业寨走去。中途有段狭窄的小道,一边是大雪覆盖的深山密林,一边是悬崖陡壁的数丈深谷。他用脚探几下,然后走一步。当他走进老贫农杨波火的木楼时,简直成了一个雪人。正在烤火的杨波火吃惊地问:
“全哥,眼下大雪封山,你来这里有什么急事?”
“接学生去读书呀!”张福全拍打着身上的雪花说。
“全哥,把娃仔交给你,我们硬是放心!”老杨深受感动,也跟张福全一起挨家挨户去接学生。
张福全十几年如一日,不辞劳苦,战斗在深山苗寨里。他看到山路险陡,就带领师生修筑新路。有的学生在学校病了,他先把学生抱在自己的床上睡下,然后采来草药,煎好后一口一口送到学生嘴里。偏远村寨的学生,他让住在自己的家里,腾出被子给他们盖。苗族贫下中农说:“我们苗山的全哥,教育那些苗家的娃仔,比待他自己的儿女还要亲呢!”
要让红旗飘万代,重在教育后一代。张福全经常请老贫农到学校里给学生们忆苦思甜,经常带领学生到附近村寨作社会调查,对学生进行党的基本路线教育。他耐心地给学生讲述建设社会主义苗山的远景,指出苗山新一代肩负的责任,培养学生热爱苗山、扎根山区的思想。为了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的习惯和艰苦奋斗的作风,他带领学生种桐籽,拣油茶,开展学农活动。根据农村三大革命运动的需要,他组织学生到生产队学算账、记工分,到田间测水沟,量土地。
玉民小学为社会主义新苗山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的建设人材。这些具有社会主义觉悟和文化科学知识的新型劳动者,成了建设苗山的骨干。除在校学生外,全大队大约有三百人在玉民小学上过学。他们当中,有十九人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十七人加入了共青团。有的成为苗族的人民教师,有的进了培养民族干部的大学,还有不少人参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大队和生产队干部、赤脚医生、理论辅导员中,有五、六十人过去是玉民小学的学生。玉民苗山的新一代正在茁壮成长! 本报通讯员 本报记者


查看完整版本: [-- 苗寨映山红——记共产党员张福全扎根苗寨办教育的模范事迹 --] [-- top --]



Powered by phpwind v8.7 Code ©2003-2011 phpwind
Gzip enabl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