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 喜庆小麦丰收 力争秋粮高产——河南省修武县“三夏”见闻 --]

人民日报1946-2003在线全文检索 - 论坛 -> 1975年06月 -> 喜庆小麦丰收 力争秋粮高产——河南省修武县“三夏”见闻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1975-06-30 00:00

喜庆小麦丰收 力争秋粮高产——河南省修武县“三夏”见闻

第2版()
专栏:

喜庆小麦丰收 力争秋粮高产
——河南省修武县“三夏”见闻
豫北平原的修武县去年小麦亩产一季上《纲要》,全县二十三万亩小麦亩产超过四百斤,比一九七三年每亩增长一百一十斤,成为全省小麦亩产增产幅度最大的一个县。今年,修武县的小麦生产形势怎样?能不能继续大幅度增产?
为了回答这个问题,我们跑遍了修武县的山区和平原,只见山上山下麦浪滚滚,金波荡漾,二十三万亩小麦长得秆粗、穗大、籽粒饱满,比去年更加喜人。最近,头场已经收打完毕,全县小麦平均亩产又将比去年增长一百斤以上。这个县一九七二年小麦平均亩产是二百六十六斤,总产是五千九百多万斤;今年小麦亩产可达到五百二十多斤,总产可达到一亿二千六百万斤。三年时间,全县小麦亩产、总产都翻了一番,对国家的贡献也多了一倍还多。
学理论,抓路线,小麦大增产
不少社、队干部兴奋地谈到,今年小麦的丰收,是学理论、抓路线、促大干的结果。去冬今春,县委三次举办社、队干部读书班,组织干部一边认真学习无产阶级专政理论,一边学习小纸坊大队等先进单位的反修防修经验,结合实际,分析全县农村的阶级斗争现状,狠批资本主义倾向。通过学习,人们越来越明白:小麦高产不高产,就看你执行啥路线。各级党组织如果不能正确地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资本主义自发倾向就要滋长,社会主义大农业前进的步子就必然会慢。理论上认识了,行动上就自觉了。全县普遍行动起来,社、队以政治夜校为阵地,以理论队伍为骨干,运用多种形式,学习革命理论,批判资本主义,用社会主义占领农村思想文化阵地。这样就给小麦持续大幅度增产打下了坚实的思想基础。
我们来到小纸坊大队。村头十亩大的场院上已堆满座座“金山”,脱粒机在欢唱,扬场机在轰鸣,运麦子的车辆来来往往,一片丰收景象。这个大队原来土地瘠薄,碱害严重。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以来,大队党支部认真执行党的基本路线,经常批判资本主义倾向,调动了群众大干社会主义的积极性。几年来,他们平了盐碱滩,挖了排涝河,打了深水井,大大减轻了盐碱危害,创造了大幅度增产的自然条件。近二年小麦亩产每年平均递增二百斤,今年亩产达到九百斤。当人们赞扬他们的成绩时,老支书赵谦和说:“天外有天!人家小文案大队一季超千斤,我们还得加劲赶呢!”
去年,修武县的麦田,看上去还有点参差不齐。今年,情况大不相同了。过去条件差的低产社队和后进队,今年面貌大都有了显著变化。
地处太行山区的西村、方庄两个公社,放眼望去,从沟底到山头,到处都是丰收的麦子。许多七八十岁的老人,拄着拐杖登上太行山巅,去观赏这幅他们从未见过的丰收景象。这两个公社,土薄石厚,十年九旱,历史上一直是低产地区。去年八月,在县委召开的小麦生产经验交流会上,这两个山区公社的同志算了一笔账:全县小麦平均亩产是四百多斤,而山区的五万亩小麦平均亩产才二百斤出头,和全县水平相差二百多斤!这一笔账,把大家算得再也坐不住了。许多同志从路线上找原因,从思想深处挖根源,从领导班子身上看问题,决心自力更生,大干苦干。全县各行各业也支援山区建设。去年冬天,在大雪纷飞、滴水成冰的日子里,县委带领县直机关干部、职工奋战在太行山上,大家抡锤打钎,抬石运土,用五十多天的时间修成了一千多亩高标准大寨田。干部做榜样,群众紧跟上。山区人民大搞农田基本建设。一冬一春,两个山区公社修建了一百五十多个池塘、一百多华里盘山渠道,使生产条件有了很大改变。西村公社结束了没有一亩水浇地的历史,第一次有了八千亩水浇地。今年,这个公社的小麦亩产一季上《纲要》。方庄公社去年只有六千亩麦子能浇灌,今年扩大到两万一千多亩。去年全公社小麦亩产一百七十四斤,今年可翻一番。
县委的同志狠抓了后进队的转化工作,促进了均衡增产。去年冬天,修武县委专门抽调了一批干部,到全县三十多个后进队蹲点,帮助工作。今年春天,县委常委又分头深入到这些队进行调查研究,用无产阶级专政理论分析后进队的特点,着重解决后进队的领导班子问题。由于狠抓了阶级斗争,端正了方向、路线,这三十多个后进队的领导班子都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过去的“散班子”团结了,
“软班子”敢于斗争了,“懒班子”变得既努力工作又积极参加集体生产劳动了。领导班子的变化,大大鼓舞了群众的社会主义积极性。
以夏促秋,力争全年丰收
“以夏促秋,力争全年丰收!”这是修武县今年“三夏”工作的一个显著特点。全县十万多亩麦垄点种的玉米已经破土而出,长得油绿茁壮。人们一边忙着打场,一边移栽玉米,播种晚秋。麦子割完没几天,全县十七万多亩晚秋就已播种完毕,比往年提早了一个节令到一个月。六万五千亩棉田里,棉花专业队忙着治虫、浇水、中耕,一半以上的棉田就要结蕾现桃,长势喜人。
修武的群众注意以夏促秋,是有自己的经验教训的。去年修武县夏粮大增产,秋粮则增产幅度不大,每亩比上年只多收二十斤。原因何在呢?年终总结时,县委的同志们深入社、队,调查研究,发现部分社、队干部中存在着两种“重夏轻秋”的错误思想,影响了秋粮生产。一种想法是“秋粮生长期短,灾害多,出力不讨好,不如攒点力气用到小麦上”;另一种想法是“小麦长得好,交售任务超额完成了,秋粮抓不抓无碍大局”。在这些“重夏轻秋”的社、队,秋田种得迟,管得差,增产幅度都不大。相反地,那些认真做到以夏促秋的社、队,都取得了全年丰产。郇封公社小文案大队积极推广玉米麦垄点种,狠抓秋田管理,在小麦亩产八百七十斤的基础上,秋粮亩产近六百斤。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使县委认识到,要做到以夏促秋,夺取全年丰收,首先要端正思想认识。今年麦收前,修武县委布置“三夏”工作时,要求各级党组织摆问题,揭矛盾,批判只求夏季丰收,不求秋季高产的错误思想,从巩固无产阶级专政的高度认识夺取秋季丰收的重大意义。同时,认真总结近年来的经验教训,分析今年夺取秋季大丰收的有利条件。这样一来,干部、群众思想更加明确了,夺取秋季丰收的信心更加坚定了。全县普遍推广了小文案大队以夏促秋的经验,修订了秋季增产计划,落实了增产措施,掀起了以夏促秋夺丰收的热潮。
三夏期间,修武干旱无雨,县委常委带领机关干部深入山区、平原,和社员群众一起抗旱抢种秋田,争取做到无雨也要夺丰收。全县十七万多亩秋苗刚刚出土,地里就布满了管秋的人们。各个井台搭起了窝棚,柴油机、水泵日夜开动,三天浇了六万亩。为了给秋苗上足肥料,全县干部、群众清猪圈、挖茅坑、沤绿肥,搞得热火朝天。在西村公社的山坡上,我们遇见公社党委书记刘九吉和副书记王树成,正手持镰刀,割蒿压肥。他们告诉我们说:“公社干部每人割蒿五百斤,送到大队,带头沤制绿肥。我们就是要用这肥堆,去换来秋天的粮堆!”
本报通讯员


查看完整版本: [-- 喜庆小麦丰收 力争秋粮高产——河南省修武县“三夏”见闻 --] [-- top --]



Powered by phpwind v8.7 Code ©2003-2011 phpwind
Gzip enabl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