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 当好钢铁生产的“配角”——记芜钢总厂机修厂全心全意为钢铁生产服务的事迹 --]

人民日报1946-2003在线全文检索 - 论坛 -> 1975年06月 -> 当好钢铁生产的“配角”——记芜钢总厂机修厂全心全意为钢铁生产服务的事迹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1975-06-30 00:00

当好钢铁生产的“配角”——记芜钢总厂机修厂全心全意为钢铁生产服务的事迹

第4版()
专栏:

当好钢铁生产的“配角”
——记芜钢总厂机修厂全心全意为钢铁生产服务的事迹
安徽省芜湖钢铁总厂机修厂,坚决贯彻执行发展工业“以钢为纲”的方针,积极主动地当好钢铁生产的配角。人们热情地称赞这个厂是胸怀全局,全心全意为钢铁生产服务的“好后勤”。
芜钢总厂机修厂原是机修车间,改为厂的建制后,领导班子觉得自己肩上的担子重了,一心想把企业办好。这个厂的一位主管生产的革委会副主任,心里盘算着:现在由车间改为单独核算的工厂了,得考虑生产点定型畅销产品,不能再象过去那样整天修修配配,专当“配角”了。生产什么定型产品合适呢?挑来挑去,挑中了电葫芦。因为他觉得生产电葫芦用材少、成本低、利润大、销路广,就把这个想法告诉了党总支。他的这种想法一摆出来,立即引起了一场争论。一种意见认为:搞钢铁机械维修,产值不大,麻烦不小,弄不好,还要亏本,应该生产点利润大的定型产品。另一种意见则认为:我们是钢铁机修厂,就要全心全意为钢铁生产服务,搞与钢铁生产无关的畅销定型产品,势必要同维修争设备、争劳力、争时间,影响钢铁生产的大局。我们不能只顾小局的“得”,不顾大局的
“失”,定型产品不能搞。
是生产与钢铁生产无关的定型畅销产品,还是全心全意地为钢铁生产服务?厂党总支组织
“一班人”进行讨论,统一思想认识。党总支委员、革委会副主任程绍斌,回顾了自己在芜钢的亲身经历,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老芜钢是怎样被刘少奇修正主义路线砍下马的?新芜钢是怎样在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中重建起来的?这个问题一提出,启发了党总支“一班人”回顾了历史的经验教训,从路线上分清是非。大家揭露和批判了刘少奇、林彪的修正主义路线,回顾了文化大革命中,全市人民认真贯彻执行发展工业“以钢为纲”的方针,发扬共产主义大协作精神,仅用三、四年时间,就把芜钢建成具有矿、焦、铁、钢、钢材等综合生产能力的小型钢铁联合企业。党总支“一班人”通过回顾芜钢下马和上马的经历,深深感到:作计划、办事、想问题,都有一个立足点的问题。钢铁工业关系到全局。发展工业,支援农业,建设国防,样样需要钢铁。我们的立足点就要放在这个全局的需要上。这样,办企业方向就明,路子就正,对国家的贡献就大。如果立足于本单位,光算局部的小账,不算全局的大账,就会拖钢铁生产的后腿,就有把企业引向邪路的危险。这样一讨论,不但使那个主张搞定型畅销产品的同志认识到:只打本单位的小算盘,就可能走上邪路;也使党总支“一班人”受到深刻的思想和政治路线教育。他们说:我们要胸怀大局,一定当好发展钢铁生产的“配角”。
机修厂党总支经常教育职工:主角、配角,只是革命分工的不同。我们工作上是配角,但要以主角的姿态来当好配角,处处为主角着想,为全局着想。
主动承担压力,只要是钢铁生产需要,担子再重也要挑。一九七二年八月中旬的一天,工人都下班了,但机修厂党总支“一班人”还在议论一号高炉大修的事。原来,总厂考虑这次大修,从炉底到炉顶都要检修,炉壳和料钟等大部件也要更换和加工,任务重、时间紧、难度大,打算请外单位来会战。消息一传开,机修厂的领导班子就坐不住了。多数同志主张把这副担子挑起来,但也有的同志不赞成。他们说:“我们只是个二百多人的小厂,人少,底子薄,技术力量差,能把修修配配的工作搞好就不错了,何必自找麻烦。”担子有轻有重,是拈轻怕重,把重担子推给人家,还是抢上去,主动挑起来?党总支书记蒋守信觉得这不是个小事情,而是关系到以什么样的精神和态度去对待当配角的问题。于是,他便组织“一班人”讨论。最后,一致决定,以国家主人翁的姿态,为发展钢铁生产承担压力,要主动把高炉大修任务揽下来。第二天,蒋守信同志到总厂党委请战。总厂党委立即支持了他们抢挑重担的革命行动。
紧接着,党总支、革委会召开了全厂职工大会,把大修计划的时间、任务、困难,一齐向群众交了底。广大职工早就憋了一股劲,要为钢铁工业多做贡献。一个由工人、干部、技术员组成的“三结合”攻关小组很快组织起来了。他们拿着图纸,上了炉台,决心战斗在最困难的地方。金工车间主动征求炼铁工人的意见,改进出铁口装置。水工小组为采用哪种办法安装管道,更有利于冷却水的循环,争论得十分热烈。
工人群众中蕴藏着巨大的力量。经过群众讨论,打破了原来预定的七十天方案,提出了五十天完成大修任务的奋斗目标。
战斗一打响,总支“一班人”戴上笆斗帽,带领机关科室人员和工人肩并肩上了炉台。更换炉壳是大修中的一个攻坚战,加工炉壳,没有大型卷板机,怎么办?用大锤敲!领导干部和工人们一起抡开二十四磅大铁锤,“当!当!”地砸下去。锻工、铆工一个个争先恐后,使出全身力气。就这样,凭着钢铁般的意志,硬是一锤一锤地把十六块,各宽一米五、长三米、厚八到十四毫米的钢板,敲成了一百立方米高炉的炉壳。广大职工以这种革命精神,在江南骄阳似火的三伏天,激战了四十三个日日夜夜,提前完成了大修任务。
通过这一仗,这个厂的领导班子进一步看到了群众的觉悟和力量。从这以后,他们带领广大群众,不断往自己肩膀上加分量,感到担子越重越有干头,配角越唱越有甜头。
身在后勤,心在一线,把服务工作做在前头。机修厂本是一个后勤厂,但机修厂的广大干部、群众的心,却时时刻刻惦记着钢铁生产第一线的战斗。他们经常抽出时间到炼焦炉、高炉或炼钢炉旁去转一转,了解炉子的生产情况。哪里需要什么设备,急需什么零件,基本上做到了心里有数。有一次,焦化厂突击更换护炉柱,他们了解焦化厂运输力量不足,立即组织铆工、焊工,把加工好的护炉柱送到焦炉前,还当面请他们对加工质量提意见,直到焦化厂的技术员一根根地验收满意了,他们才离开。
被称为“围着机床转”的车工,也经常到炉前了解情况。当他们看到高炉出铁后,堵口是用笨重的汽炮,劳动强度大,又不安全时,心里很不平静。回来便和钳工们合计,向厂革委会建议试制电炮代替汽炮。他们的建议立即得到了厂革委会的批准。在金工车间党支部的领导下,组织了由工人、干部和技术员参加的“三结合”小组。老工人倪乃源和技术员徐立功等同志,不分上班下班,白天在厂里干,晚间在家里绘图。经过一个多月的苦干,第一台电炮试制成功了。每当灼热的铁水刚出完,一位操作工一按电钮,电炮便准确地将出铁口堵得严严实实。炼铁工人非常感谢机修厂工人的热情支持和关怀。机修厂的车工们还把电炮的原理和维修操作中应注意的事项向铁厂的操作工、机械维修工作了介绍,使他们不仅能操作,而且能安装、能修理。
无产阶级专政理论的学习,更加激发了机修厂广大干部和群众的革命热情。他们决心把各方面工作做得更好,同兄弟单位密切协作,为加速发展钢铁工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本报通讯员


查看完整版本: [-- 当好钢铁生产的“配角”——记芜钢总厂机修厂全心全意为钢铁生产服务的事迹 --] [-- top --]



Powered by phpwind v8.7 Code ©2003-2011 phpwind
Gzip enabl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