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 究竟对谁有利? --]

人民日报1946-2003在线全文检索 - 论坛 -> 1975年06月 -> 究竟对谁有利?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新华社记者述评 1975-06-30 00:00

究竟对谁有利?

第6版()
专栏:

究竟对谁有利?
新华社记者述评
苏修背弃“经互会”内部协议,大幅度提高卖给“经互会”成员国的原料和燃料价格,受到一些国家舆论的斥责。克里姆林宫的社会帝国主义老爷们对此恼羞成怒,于是示意塔斯社在四月二十九日发表文章,为苏修这种行径辩解。
塔斯社这篇文章一口咬定“经互会”这次调整价格是“为了坚决保护大家庭的共同利益”,矢口否认苏联提高原料、燃料价格,首先是提高石油价格“是一种自私的行动”。文章说什么,“所谓经互会个别国家从不久前调价中获得单方面好处的臆测是毫无根据的”。“新价格的规定有利于整个社会主义大家庭,有利于它们发展经济和活跃它们的对外贸易”等等。
“经互会”这次调价,特别是苏联原料和燃料价格的提高,究竟对谁有利?是对苏联一家有利呢?还是象塔斯社所说的,对“整个大家庭”都有利呢?要回答这个问题,事实是最有说服力的。而事实的真相,绝非塔斯社这篇有气无力的辩解所能掩盖得了的。
塔斯社为苏联的原料、燃料涨价辩护的一个最基本的“论据”是:在这次调价中,不仅苏联的原料、燃料,而且苏联从“经互会”其他成员国进口的“机器设备的价格也同时调高”了。文章说:“这一类商品按价值计算占苏联从社会主义大家庭其他国家进口总额的百分之四十以上。”乍一听,这个“论据”似乎颇能唬人。岂不知只要把东欧成员国对苏联的贸易结构作些分析,把原料、燃料和机器设备的涨价幅度加以比较,人们就不难发现:塔斯社振振有词地宣传的这个“论据”,正好是揭露苏修的一个极好材料。
众所周知,长期以来,按价值计算,苏联向东德、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保加利亚、波兰这五个“经互会”成员国出口的原料、半成品和燃料,约占苏联向这些国家出口总额的二分之一到三分之二;而这些国家向苏联提供的机器设备却占苏联从这些国家进口额的百分之四十。这次调价时,苏修对原料、燃料的提价幅度又大大高于机器设备和农产品的提价幅度,其中,石油平均每吨涨价高达百分之一百三十至一百四十。这一来,就把“经互会”成员国在同苏联的贸易中置于不利的地位。以匈牙利和保加利亚为例,匈牙利每年从苏联进口的原料、燃料和半成品,按价值计算,占它从苏联进口总值的百分之七十左右。按新价格规定,今年匈牙利从苏联进口的动力燃料和工业原料的平均价格,将比去年增加百分之五十二,而匈牙利今年向苏联的出口有一半是机器设备和交通运输工具,但这些产品平均只提价百分之十五。这样,调价的结果,使今年苏方从苏匈贸易中收益将近三亿七千万卢布,而匈方的收益还不到七千五百万卢布,亏损近三亿卢布。这就严重地打击了匈牙利的国际收支平衡,使它在匈苏贸易中从出超国一下子变成入超国和债务国。保加利亚是“经互会”东欧成员国中一个主要的农产品出口国。它出口的农产品和制成品大部分运往苏联;另一方面,它所需要的石油、煤、铁砂等,绝大部分从苏联进口。今年,保加利亚计划从苏联进口九百八十万吨石油,每吨价格提高一倍以上,而保加利亚向苏联出口的农产品的价格只提高了百分之三十几。保加利亚从农产品提价部分的所得大约只能抵销苏联石油涨价部分的三分之二。
匈、保两国是这样,东德、捷克斯洛伐克、波兰等国在对苏贸易中也遭到不同程度的损失。譬如,由于苏联原料、燃料价格猛涨,东德在同苏联贸易中今年大约要净损失六亿多卢布。捷克斯洛伐克今年单是从苏联进口石油、天然气和铁砂三项,就要损失三亿七千多万卢布。奥地利国际经济比较研究所学会今年四月初发表的一份报告指出:“最近东欧经济集团(经互会)内部的价格上涨”只“对苏联有利”,“因为能源和原料的价格比其它商品上涨得快”。报告说:“这意味着东欧国家用提高其出口商品价格的办法,将只能弥补(从苏联)进口商品涨价的三分之一。”六月二十三日,法新社从维也纳发出的一条报道也提出了类似的看法。法新社说:“从国际收支的观点来看,苏联原料价格的上涨造成了它的东欧伙伴国的不安。”因为,这些“伙伴国”今年将承受苏联原料“价格的大涨所造成的损失”。这家通讯社强调指出:“苏联已允许其伙伴国提高向它出口的货物的价格,但这还不足以使它们的进出口保持平衡。”
事实胜于雄辩。请问苏修老爷们,面对以上事实,你们怎能否认提高卖给“经互会”成员国原料、燃料价格、特别是石油价格“是一种自私的行动”呢?什么“新价格的规定有利于整个大家庭”,而不是“单方面”有利于苏联,什么这次调价有利于大家庭所有成员国“活跃它们的对外贸易”,不纯粹是撒谎加诡辩么?
身在苦水中,方知苦中味。匈牙利《观察家》周报今年三月五日在一篇文章中埋怨,苏联提高原料、燃料价格,使匈牙利“产生了新的困难和问题”。针对这次调价时苏修所鼓吹的“经互会”内“合同价格现实化”的论调,保加利亚《国际关系》杂志驳斥说:“所谓合同价格现实化”,“实际上是要把资本主义市场的不良影响”“直接转嫁”给“经互会”国家,“这是不能接受的”。捷克斯洛伐克《红色权利报》指出,捷克斯洛伐克的经济由于原料供应的“外部条件变化”,“面临新的相当艰巨的任务”。东德一位领导人今年二月对《新德意志报》记者发表谈话,也抱怨“进口方面价格的提高,增加了东德国民经济的负担”。“经互会”这次调价究竟对谁有利?这不是更清楚了么?
苏修社会帝国主义在对外交往中总是损人利己,唯利是图。但是,他们却硬要用“共同有利”之类的假话来骗人。这种伪善的表演,实在令人作呕。


查看完整版本: [-- 究竟对谁有利? --] [-- top --]



Powered by phpwind v8.7 Code ©2003-2011 phpwind
Gzip enabl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