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 胶林新兵 --]

人民日报1946-2003在线全文检索 - 论坛 -> 1975年09月 -> 胶林新兵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艾丰 1975-09-29 00:00

胶林新兵

第5版()
专栏:

胶林新兵
艾丰
从云南西双版纳回来,有的同志向我问起见闻时,我总要谈谈有关胶林新兵的事。那些从事橡胶生产事业的知识青年们,朝气勃勃,干劲十足,真是边疆建设队伍里的一支生力军。
西双版纳什么树最多?橡胶树。满山满山都是胶林。
人们最喜爱什么树?橡胶树。有一个知识青年的姐姐从新疆给她寄来天山上的雪莲,她回赠的就是橡胶树叶。
人们谈论得最多的是什么树?还是橡胶树。什么橡胶是四大工业原料之一呀,橡胶制品有多少万种呀,而云南又是祖国橡胶的一个主要产地呀,等等。说起来充满了自豪感。
知识青年们还总好向外来的访问者激动地讲述当地橡胶事业发展史:刚解放的时候,云南全省只有九十一棵橡胶树,现在,胶林的面积要以“万亩”为单位来计算了。这中间经过了多么艰苦的斗争!
我访问过一位知识青年,她是割胶能手:割胶,半年之内没有大伤。内行人都知道,这是很难的。我问她:“你是怎样做到这样的呢?”她从兜里掏出几颗象大个儿蓖麻子一样的东西说:“这是橡胶树籽儿,一看见它,我就想起老场长讲的事:五十年代初期,刚建场时,我们从外国进口树种,要用黄金换。可拿来一种,不发芽!一化验,原来外国资本家卖给我们的树种是用开水煮过的!当时,许多农场干部、职工都是人民解放军转业的,他们发下誓言:我们用鲜血解放了这片土地,也一定能用汗水浇灌出胶苗!十几年过去了,我们胜利了。你看,现在胶林满山,这种橡胶籽儿满地都是,我们搜集起来,榨油!”说到这儿,她掂了掂手里的胶刀,“所以,我总这样想:如果刀割掉了我身上的肉,还可以长好;可如果伤了树,那就要结成疤,永远影响胶乳产量。一棵胶树能为国家产胶四十年哪!”听了这些话,还有什么必要再去询问她是怎样苦练技术的呢?
我还见到了云南省农垦系统农业学大寨先进单位——女子割胶班的老班长、知识青年张瑾。几年前,她和几个姑娘一起倡议成立了女子割胶班,主动要求到比较远的树位去割胶。为了提高胶乳产量,她们挤时间做好林地管理,把林带修成水平梯田;还推车到处拣粪,然后一筐一筐挑上山去。她们忙得有时只能一边走一边吃饭,有时就干脆在山上架锅做饭。但是,她们回想起这种艰苦生活时,却风趣地说:“胶林是我们的饭厅,大地是我们的餐桌,林涛为我们伴奏,可有意思啦!”她们割胶班有这样的口号:“苦不苦,累不累,想想黑暗旧社会,想想革命老前辈,想想解放全人类!”崇高的理想在她们心头闪光,苦和累算得了什么呢?
汽车在柏油路上飞跑。透过车窗,映入眼帘的是片片稻田,坡坡茶树,层层胶林,座座红房……美丽的西双版纳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想当初,那些老垦荒战士,从普洱到西双版纳首府允景洪,要背着背包,挑着米袋,步行八天。他们在长着原始森林的地方安营扎寨,马鹿、麂子常常在白天“访问”他们的办公室,老虎、豹子常常在夜间围着他们的茅草房吼叫。没人高的荆棘杂草在他们的砍刀前纷纷倒下,几搂粗大树的树根在爆破声中飞上天空……十几年过去了,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中来到这里的知识青年们,从老垦荒战士手里接过砍刀,也接过这种披荆斩棘的战斗风格。条件虽然比过去好得多,也仍然是相当艰苦的。青年们却毫不在乎。他们象老垦荒战士一样,迅速搭起茅草房,用竹子搭成“钢丝床”,放下背包就上山开荒去了。白天,烈日下挥斧伐树;晚上,篝火旁有说有唱。
在偏远的勐满农场,我碰到二十二岁的北京知识青年骆卫疆,他被群众称为
“披荆斩棘的年青人”。一九六八年,他在北京一个中学毕业以后,坚决要求到边疆去,并且把名字改成卫疆。到农场以后,他又三次要求到条件艰苦的新建单位去创业。这个刚来时候还喜欢爬杆玩蛇的小伙子,现在已经是一个分场的党委书记了。这天,我同他一起到基层生产队去参加劳动。走在狭窄的小路上,他一边不停地挥动砍刀斩断挡住我们前进的荆棘,一边介绍着这里的发展情况。
“现在,路好多罗!”他说,“刚建场的时候,满山都是竹林,走路要刻记号。有时候目的地离你一二百米,往往要转上一两个钟头。怎么办?就凭这砍刀,我们开出了路,开出了田。”我看了看他手中的砍刀,好锋利啊!可是不锋利怎么行呢?栽胶树苗的梯田,每年要砍两次草,每次草都长到没人高;我们行走的小路,到雨季只消十来天不砍,就被杂草封没了。砍刀不能丢啊!
劳动回来,夜深了,我走到院子里,看见骆卫疆的宿舍里仍然亮着灯光。有人对我说过,他一直认真读马列著作和毛主席著作。我推门进去,果然看到他正在专心攻读。笔记上写着这样的话:“扎根农村,不是呆着不走就行了,要把根扎在共产主义大目标上!”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给他指明了方向。旧社会的传统观念,资产阶级法权思想,……这些荆棘杂草,怎么能阻挡他前进的步伐呢!
这些胶林新兵们,在毛泽东思想的光辉照耀下,在同工农相结合的大道上,茁壮地成长着。他们的精神境界越来越高,对于一些问题有着新颖的独到的见解。比如,有人说:“这里天气太热。”他们说:“不热怎么能长橡胶树?”有人说:“这里好是好,就是离北京远。”他们说:“边疆离首都远,说明祖国辽阔广大,这是我们的骄傲。若说交通,这个‘远’,会随着建设的发展,越来越近;若说思想,我们上山下乡,离毛主席革命路线更近了。”说得多么深刻,多么好啊!
难忘的西双版纳!难忘的把祖国南疆建设得更加壮丽的胶林新兵!


查看完整版本: [-- 胶林新兵 --] [-- top --]



Powered by phpwind v8.7 Code ©2003-2011 phpwind
Gzip enabl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