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 在救灾线上的鱼台供销社 --]

人民日报1946-2003在线全文检索 - 论坛 -> 1950年02月 -> 在救灾线上的鱼台供销社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文渺 史洪 1950-02-27 00:00

在救灾线上的鱼台供销社

第2版()
专栏:

  在救灾线上的鱼台供销社
  文渺·史洪
今年鱼台县(平原属)的水灾,比以往几年都更加厉害。
这里,地势平坦,西北临黄河,东临南阳湖,所以每当雨季,一片汪洋,河地不分,人民生活痛苦异常。当地虽有手工业副业基础,惟缺乏积极领导,致不少灾民无法生产。即生产出的成品,亦难运至远地推销,故蒲包业在当时已完全停顿。而编席业,亦因私商大力压低席价,再加物价波动,每日席产很快由一万领降至五千领。
随着席产锐减,湖苇销路亦成了问题,因此依靠割湖苇的湖民与依靠运输席苇为生的人,生活受到极大影响。同时,因当地产品不能大量外销换回粮食,就更促使粮价上涨,不少人失去购买能力。所以人们都相互议论:“越生产越没有啦!别生产啦,逃荒吧!”在此情况下,人心浮动,秩序混乱,广大群众纷纷外逃。
在这严重的灾荒面前,对群众生产生活资料的解决,是依靠单纯的贷款救济呢?还是多方面扶植灾民生产呢?在当时鱼台县的一部分干部中,是存在着前一种思想的,错误的认为在这样严重的灾区,除非大量的贷款与救济,便无法帮助群众渡过灾荒。但在鱼台供销社成立(十月十日)后,当即批判了这种单纯救济观点,响亮的提出生产自救的方针。
鱼台湖里最大量的生产是湖苇、柴草(矮烂苇等),其次是鱼(产量不大,销售不难),六、七两区和其它区部分村庄群众,即经常以编苇席为副业。三区一部分村庄群众习惯纺织生产。旧城附近产蒲子,有三十个自然村群众大部做蒲包。另外,全县有不少群众依靠运输大粪、湖苇、柴草、席子等为生。
供销社根据这一实际情况的调查,结合城市及其它地区需要,便制订了自己的经营计划。并经过对这些生产相互关系的分析,确定了首先有重点的从扶植苇席作起。
具体作法是:一面向席民贷粮六千斤,动员席民到湖里购买原料;一面又积极主动的组织湖民大量割湖苇;并以粮食购买好苇四千个、矮烂湖苇一万个,然后组织灾民运回,将好苇贷给席民生产,坏苇则借给群众作本(分三个月还清),运往金乡等地交换粮食。同时将收购的席子,组织灾民分别运往徐州、单县、定陶、金乡、巨野等地,换回粮食、豆饼与日用品。在此期间,并收购蒲包一部运往济南,使三十个村的蒲包业马上得以恢复。这样一来,旧城的蒲子便由无人要变成了不出门也有人抢着买了。
通过这一有组织有计划的经营,群众生产生活资料的困难,很自然的得到了解决。如往单县运席子,回来推粮食,来回五天可赚工资米四十五斤至五十斤(共一百二十里,一百斤每里工资米二两,每人最少能推三百斤),这样,就同时有机的解决了当地苇、席销路与粮食缺乏的困难。因之,有很多村庄,男人运输,妇女老弱打席编蒲包,十来岁的小孩打柴拾粪,做到了全村没闲人,形成真正“男女齐动手、积极生产渡灾荒”的群众热潮。
供销社这种措施,基本上稳定了群众在灾荒面前的悲观失望情绪,与纷纷外逃的混乱现象,而大大提高了广大群众生产自救的信心。大河北村合作社,以每领席二斤二两小米的价格(每领席成本最大一斤小米)收购社员苇席后,群众说:“这可有门路了,生产吧,别逃荒啦!”从这里开始,六、七区很快便停止了逃荒现象。已逃走者亦纷纷回家入社生产。谷亭镇在搞起生产后,曾准备逃荒的三百户,结果一户也未走。以前逃走的亦回来八十户。单楼有十一户逃往陇海路南,听说打席有了出路,男的马上回来参加合作社,接着把妇女也全部叫回生产。在四、五区一部分会打席的村庄,也积极的卷入苇席生产,而放弃外逃准备。因此,席产量日增,现已由五千领增为二万领。
从建社至十二月底,他们共收购社员苇席七万领、蒲包二万个、苇子四千个、矮烂苇一万五千个,并组织了五百辆小车进行运输,现已赚粮十二万斤。同时还调剂回麦子十一万五千斤、杂粮十万斤、豆饼两万斤、盐二万四千斤、煤油三百斤及火柴等日用品一部。在组织供销业务中,并建立村社十个,发展社员四千名。
灾区建社是不同于一般地区的。虽广大灾民从自己实际体验中知道入社的好处,但苦于无本入股,特别是贫农,大部是搞一天生产吃一天饭,甚至有的毫无生产资本,每日一人吃不到二两粮。针对这一情况,鱼台县供销社很灵活的处理了这一问题。他们对有生产资料的,根据不同的生产,吸收不同的生产品(如席、蒲包)为股金。对缺乏生产资料的,则先贷给资本,然后收他的生产品为股金。对缺乏生活资料的,即贷给资本,准其定期缓交,如现有四千个社员中,定期缓交者即达一千人。经验证明,这种措施在灾荒严重的地区是十分必要的。这不仅可扩大社的基础,且能保证自己供销计划的顺利进行。反之,则会脱离群众。
因此,他们在三个月中,就获得一条重要的体验。即经营业务,必须根据当地不同的生产情况,结合城市与其它地区的需要,制订自己的经营计划,有目的地扶持群众。这样,既可克服生产的盲目性,且解决一连串的群众生产生活的困难,又便于自己开展业务而不致亏本。这即是开展灾区合作事业的重要一环。
但目前还有一个问题急需解决。就是与国营经济的关系问题。在开展生产救灾上,合作社必须主动的联系国家银行、贸易机关和公营商店,以争取其援助。只有这样,才能使救灾工作发挥更大的作用。但鱼台县社未能这样作,因此所收购的苇席,不过实产量的百分之八(以平均日产万领计)。如此发展下去,所扶植起来的席业,将来就难免因无力收购而影响广大灾民生活。
除此,区社的干部与会计问题,也需要很快解决,因为现已影响到供销业务的开展。


查看完整版本: [-- 在救灾线上的鱼台供销社 --] [-- top --]



Powered by phpwind v8.7 Code ©2003-2011 phpwind
Gzip enabl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