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 我的情感的转变 参加土地改革工作的一点体验 --]

人民日报1946-2003在线全文检索 - 论坛 -> 1950年02月 -> 我的情感的转变 参加土地改革工作的一点体验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陈振洲 1950-02-28 00:00

我的情感的转变 参加土地改革工作的一点体验

第6版()
专栏:

  我的情感的转变
参加土地改革工作的一点体验
  陈振洲
这个寒假恰巧碰上京郊实行土改,本校(清华)绝大部分的同学和我都参加了这个工作。我这次参加土改的动机,也与大多数同学们一样:要锻炼自己、改造自己;但是,怎样锻炼?怎样改造?我是认识得很不明确的。除了这个动机外,我更想借这个机会到乡下看看农民到底是过着怎样的生活,他们对土改的反应究竟是怎样。我是想用“第三者”的立场,“客观”地去研究今天中国的农村经济。这次我参加土改工作的时间虽然很短,可是,在实际工作的体验中,我获得了许多书本中无法获得的知识。其中最深刻的就是:看问题或分析问题要从阶级出发,要有阶级立场。
我们要站在无产阶级的立场上去分析问题、处理问题。这是在我们的政治课上,开宗明义就已讲过的。可是我们却不知道如何才能把这些理论贯穿到实践中去,所以把理论变成了教条,把马列主义变成了空洞乏味的东西。这次下乡的前夕,教我们马列主义课程的王亚南先生曾这样告诉过我们:“你们在土改中一定可以学到活的马列主义。”现在我体验到这句话的正确性。因为我在过去一学期的政治课中,存在着许多想不通的问题,而这次在土改工作中却获得解决了。从这点讲,我是学到了活的马列主义。
为了说明这一点,先让我讲一下我在参加土改工作前的思想情况。
我同其他的某些非无产阶级出身的人的想法一样,对这次的革命是完全赞同的。我也深深地了解只有通过土改,几千余年来中国受压迫的农民才能彻底翻身,中国才有进步富强的可能。可是另一方面,我看到自己的家庭在没落着,又不得不使自己陷入苦闷,时时闹情绪。所以我只好用“理智不能克服情感”的借口,来说明我的苦闷与闹情绪是不得已的。现在我了解这是什么原因。我想这一方面是由于我与勤劳大众的生活的疏远,另一方面是由于我的阶级出身对于我的思想的限制。过去我所接触到的人,可说都是旧社会中的剥削者,所以我的情感自然有很多与他们相同。就拿以前我对土改中的地主的看法来说罢,我明知只有把地主的土地收过来交给农民,农民才能免于剥削,可是同时我又对地主寄以同情。这是因为我可以体会到土改后地主生活水准会怎样剧烈地降低,却不能体会到农民分得土地后情绪的愉快。换句话说,过去我从来没有体验到劳动人民大众的情感,所以对于他们过去所受到压迫剥削的痛苦,以及今天他们翻身后欢腾的心情,我是体会不到的,因而使我也就不能真正站到劳动人民大众的立场上来看问题,处理问题。因此,马列主义对我便成为空洞的教条了。
经过了这次在土改的实践,我的情感却起了很大的变化。我深深地体验到了农民在土改中那种不能用笔墨描写得出的喜悦心情,他们白天在野外劳作,晚上还要开片儿会(小组会)直到深夜一二点钟,可是他们从不感到疲倦,他们都这样说:“那里会感到疲倦哟,我们比过年守夜(玩一通宵的意思)还不知要快乐多少呢!”有一位中年以上的妇女,掮着分配到的农具,经过一家地主的门前时,气忿忿地说:“过去我们那儿有钱买得起这些家伙!向你们借,你们不借,现在可再用不着借你们的了!”这简单的几句话,多么尖锐地表现了阶级仇恨!到处我们都可听到这样的话:“要不是毛主席来,我们那儿会有今天。”并且他们把我们当作家人一样地看待。一天,我去访问一家贫农,一位五十多岁的刘老太太看见我推门,赶忙出来迎接,请我上炕坐,并从锅内拿出一块年糕,非要我吃不可。我以刚吃过饭的理由谢绝吃她的年糕。但是她很不高兴地说:“陈同志,咱们是一家人呀!要是陈同志不是为了咱们翻身,那里会到这儿来。来,尝尝吧!”这样亲切的话,叫我再也无法谢绝了。当我们同农民们告别时,他们敲锣打鼓地把我们送了很远,有的竟落泪了。
我体验到了农民分得土地后那种喜悦的情绪,他们又那样热诚地把我们当作一家人看待,这使我的情感不再是被限制在狭小的范围内了。同时,现在我也认识到过去我只为了自己的家庭及个人的事情而苦闷、闹情绪,那是多么微小和不应该。过去我认为我的不愉快是由于“理智克服不了情感”。其实却是因为我没有体验到劳动人民大众的情感,而我的感情也就是非无产阶级的感情。抽象地把理智与感情割裂开来,根本就是不科学的说法。过去我体验不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永远愉快的”这句话的实感,现在,我是初步地感受到了。


查看完整版本: [-- 我的情感的转变 参加土地改革工作的一点体验 --] [-- top --]



Powered by phpwind v8.7 Code ©2003-2011 phpwind
Gzip enabl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