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 学理论 抓路线 促进科研革命 --]

人民日报1946-2003在线全文检索 - 论坛 -> 1975年12月 -> 学理论 抓路线 促进科研革命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中共兰州化学工业公司委员会 1975-12-31 00:00

学理论 抓路线 促进科研革命

第3版()
专栏:

学理论 抓路线 促进科研革命
中共兰州化学工业公司委员会
以前,我们公司有些同志认为,“开门办科研”和“关门办科研”,只是个方法问题,说什么:“在大楼里,照样可以出成果,照样可以革命化。”有的人单纯抱着“推广成果”、
“寻找试验条件”的目的下厂,摆不正革命与科研、科研与生产、技术人员和工人群众的关系。在学大庆的过程中,特别是今年以来,经过无产阶级专政理论的学习,我们把是否坚持开门办科研提到“走什么道路”的高度来认识。大家提高了“开门办科研”的自觉性,总结出搞科研要“三破三坚持”的经验:
一破“脱离无产阶级政治,脱离生产选课题,脱离实际搞科研”的旧传统,坚持鞍钢宪法,面向群众,面向生产,以革新改造为主课题。过去,在修正主义科研路线的影响下,科研工作往往照搬资本主义、修正主义的一套,不结合革命和生产建设发展的需要进行,结果是脱离生产,脱离实际。一些国家需要的大宗产品,无人去研究提高;一些生产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无人去研究解决;一些科研成果是隔靴搔痒痒,生产用不上;一些专题由于方向不明,长期出不了成果,正如有人形容的那样:“科研科研,可完可延,一年不行两年,三年不行五年,越搞越玄。”
通过认真学习毛主席关于“马克思主义者认为人类的生产活动是最基本的实践活动,是决定其他一切活动的东西”的教导,广大干部和科研人员认识到:科研工作来源于生产、依赖于生产,又服务于生产,促进着生产,企业的科研工作必须开门办,面向群众,面向生产,到生产实践中找课题,以革新改造为主课题。就拿自动化研究所一些科学技术人员“三进有机厂”来说吧。一进有机厂,是在一九七一年。当时,正在推广射流技术,他们在大楼里搞了方案,想到有机厂找个地方套一套。转了一圈,发现厂里没有气源,套不上,说是“英雄无用武之地”,回所了。二进有机厂,是在一九七三年。当时这个所正在搞计算机应用研究,他们想到有机厂找个任务带一带。到厂里一摸,全厂还没有一个自动调节系统,认为工艺落后,基础差,没法搞。厂里迫切希望他们帮助解决一些基本测量问题,而他们认为这是些低水平的东西,不感兴趣,又回所了。一九七五年通过深入学理论、学大庆,搞科研革命,他们逐步摆正了革命与科研、科研与生产的关系,三进有机厂,情况就大不一样了。他们看到有的岗位还在用木棒测液位,盖子一揭,有毒气体熏得工人够呛;听锅炉工介绍,由于没有水位调节装置,上了班就要仰着头看水位;想到自己过去对生产中的大量问题熟视无睹,对改善工人同志的操作条件漠不关心,感到很惭愧。于是他们和工人一起商量探讨,很快把工人提出的两个自动控制项目搞了上去。
我们总结以往的经验教训,明确提出:企业的科研单位,应该以革新改造为主课题,同时搞好国家急需的新产品、新设备、新工艺、新技术和一些基础理论研究。如橡胶厂苯乙烯车间乙苯脱氢炉,是当前生产的薄弱环节。化机研究所搞化学工程及设备研究的同志,根据工人的建议,把这个生产中的问题作为研究的课题,科研工作面貌为之一新。从调查研究、确定方案到完成改造,总共才用了三个多月时间。通过改造,不仅使脱氢炉的生产能力提高百分之五十,而且在炉子燃烧部分的结构上有所创新,带动了基础理论研究。他们尝到了“以革新改造为主课题”的甜头,决心沿着这条路子走下去。
二破“关在大楼搞试验,写出报告算成果”的修正主义科研路线,坚持下楼出院,以工厂为主战场。过去,在刘少奇、林彪反革命的修正主义路线的干扰、破坏下,“关在大楼搞试验,写出报告算成果”,成了我们科研工作的通病,广大工农群众被排斥在科技大门之外,严重阻碍了科学技术的普及和发展。在这次抓理论学习中,我们通过专题解剖,摆明事实,分清路线,对大家教育很深。化机研究所阳极保护专题,文化大革命前,关门搞了四年,一个生产实际问题也没有解决。文化大革命中,这个组的同志们批判修正主义科研路线,下楼出院,和工人群众一起,结合生产实际搞试验、研究,用了一年零八个月时间,实现了碳酸氢铵生产中碳化塔阳极保护的应用。事实使大家认识到,是不是坚持下楼出院,以工厂为主战场,不是个方法问题,而是个走什么道路、执行什么路线的问题。
认识提高了,行动就自觉了。广大科研设计人员,遵照毛主席关于“我们提倡知识分子到群众中去,到工厂去,到农村去”的教导,纷纷奔向工厂这个主战场。我们组织了四十六个科研设计小分队,深入工厂努力作战。在化肥厂,五个小分队和工人一道,干当前、想长远,精心设计通过挖潜改造使“一厂变两厂”的蓝图。在石油化工厂,六个小分队在砂子炉、高压聚乙烯、丙烯酸甲酯等车间,和工人一起猛攻技术难关。在橡胶厂,过去那种“老品种的改进提高无人过问”的局面被打破了,十四个小分队开到了现场,对丁苯橡胶生产技术,从工艺到设备,从生产过程自动化到产品包装机械化,抓住薄弱环节,一个一个地改进提高。他们同橡胶工人一起,大搞技术革新和技术改造,力争到一九八○年使橡胶产量翻两番,并且将为我国丁苯橡胶的发展提供成套技术。
我们在提倡下楼出院、以工厂为主战场的同时,还十分注意加强实验室这个战场的工作,使大家明确认识下楼出院,并不是“下楼拆院”;以工厂为主战场,不等于取消实验室工作。恰恰相反,实验室的工作不但不能削弱,还要大大加强。实验室的工作加强了,才能对主战场起到后方基地的作用,保证前方打好歼灭战。
三破“科学技术神秘,工人群众搞不了”的资产阶级思想,坚持“三结合”的方针。几千年来,“上智下愚”的反动思想对人们的毒害是很深的。有的人认为:搞科研设计必须有高深的书本知识,工人文化低,学识浅,只会扳阀门,抡大锤,搞不了科研设计。这种思想严重阻碍着科技人员走与工农相结合的道路,使科技工作脱离了正确的轨道。在这方面,是有许多经验教训的。
研究院焦油加氢专题组是在一九六三年成立的。一九六九年,他们到石油化工厂参加焦油加氢装置的开车。一些技术人员以为自己是搞了六年研究的“专家”,是来“指导开车”、把技术关的;工人只能从事简单的重复劳动,得“听我的”。由于进口装置的主要设备质量不合格,车没有开起来。他们不是积极地和工人一起,去解决开车中的问题,反而抱怨“工人水平低”、“开车的条件不具备”,一拍屁股就回院了。这个专题搞了十几年,试验做了几百次,数据测定了上万组,技术报告发表了四、五篇,就是不能解决已建装置的开车问题,就是不能提供新建装置的设计数据。在今年学习理论时,他们认真总结经验教训,认识到:不从思想上解决“谁是科学实验主人”的问题,即使人下去了,心也不能和工人贴到一起。他们说:“那种‘工人当不了科学实验主人’的思想,是‘上智下愚’、‘英雄创造历史’的唯心史观的反映。”这次,他们又到石油化工厂参加焦油加氢装置的改造。到了现场,他们虚心向工人学习,同劳动、同攻关,决心为实现工人提出的“天大困难踩脚下,誓从洋人头上跨,尽快拿出争气苯”的战斗口号,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工人们把他们前后两次下厂的情况作了对比:以前是“捞了数据往回跑,一心为了写报告”;现在是“满身汗水满身油,‘埃夫’(F)扳子不离手”。有的工人意味深长地对他们说:“我们见面七、八年,如今才算真相识。”干部、工人、技术人员紧密配合,大破洋框框,攻克一道道难关,经过三个月奋战,焦油加氢装置胜利开车投产,并且创出了一套我们自己的新工艺,填补了我国石油化工的一项空白。


查看完整版本: [-- 学理论 抓路线 促进科研革命 --] [-- top --]



Powered by phpwind v8.7 Code ©2003-2011 phpwind
Gzip enabl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