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 从“一天一本”到“一花独放” --]

人民日报1946-2003在线全文检索 - 论坛 -> 1976年03月 -> 从“一天一本”到“一花独放”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葛乃文 1976-03-29 00:00

从“一天一本”到“一花独放”

第2版()
专栏:

从“一天一本”到“一花独放”
上海船厂张家港分厂 葛乃文
党内那个不肯改悔的走资派曾经就“戏”的问题,发表过两通绝妙的奇谈怪论。
一通发在文化大革命前,是鼓吹旧戏的:“你们把中国历史都编成戏嘛”,“从三皇五帝编起,一直编到近代”,“编他三百六十本,一天演一本,可演一年。”
另一通发在文化大革命后,是攻击新戏的:革命样板戏是“一花独放”。
这两通妙论,发在两个时候,却是一个心声。把它放在一起读,可以从历史和现实的结合上认识党内那个不肯改悔的走资派其人。
文化大革命前,党内那个不肯改悔的走资派是同刘少奇一起推行修正主义文艺路线的。那时旧戏坏戏充斥文艺舞台,够令人触目惊心的了。然而,他犹感劲头不足,继续往倒退的车轮上注油。于是,指令大编“历史”戏,“一天演一本”。什么“历史”?“表现帝王将相的智慧”的历史,即被颠倒了的历史。在社会主义文艺舞台上,“一年三百六十天”,“一天一本”地演这样的“历史”戏,岂不是让地主资产阶级“一年三百六十天”,天天专无产阶级的政?岂不是让历史天天颠倒,永远颠倒?很清楚,党内那个不肯改悔的走资派,貌似“旧戏迷”,实是复辟狂。
可是,“好景”不长。文化大革命的春雷,打破了他们的复辟美梦。文艺舞台上,革命样板戏光彩熠熠,犹如报春的红梅,带来了整个文艺园地的百花吐艳。封、资、修的文艺被扫进了历史的垃圾堆。这种景象,对于无产阶级和革命人民说来,是何等痛快;而对于党内那个不肯改悔的走资派说来,则又是好生难受。他那个醉心不已的“一天一本”历史戏何日才能“重见天日”呢?当他重新工作不久,即去年夏季前后,他自以为翻案的时机到了,几乎在抛出“三项指示为纲”的修正主义纲领的同时,就迫不及待地大骂起取代了他那个“一天一本”历史戏的革命样板戏来:你这是“一花独放”。问题在于,他攻击样板戏是“一花独放”,那么,按他的意思,何为“百花齐放”呢?原来,他要放的正是包括那个“一天一本”的“历史”戏在内的封、资、修的毒草。他的逻辑是:只要放的是你无产阶级文艺之花,挤掉了封、资、修的毒草,他就给你扣上“一花独放”的罪名;反之,只有让旧戏、坏戏“一天一本”地演,才称得上“百花齐放”。只是迫于今天的形势,还不便把“一天一本”直接端出来,而是隐在“一花独放”论的背后,作一个“潜台词”罢了。
由此可以清楚地看出,党内那个不肯改悔的走资派的资产阶级立场和世界观并没有变。两通妙论,一条黑线:怀旧恶新,志在复辟。
末了,我们倒想奉告党内那个不肯改悔的走资派一句:翻案不得人心。想要再端出你那个“一天一本”吗?办不到。历史是前进的,群众是要革命的,倒退是没有出路的。


查看完整版本: [-- 从“一天一本”到“一花独放” --] [-- top --]



Powered by phpwind v8.7 Code ©2003-2011 phpwind
Gzip enabl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