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 佤山春苗——记第一代佤族女医生 --]

人民日报1946-2003在线全文检索 - 论坛 -> 1976年03月 -> 佤山春苗——记第一代佤族女医生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1976-03-30 00:00

佤山春苗——记第一代佤族女医生

第4版()
专栏:

佤山春苗
——记第一代佤族女医生
同志,你曾听说过佤族有女医生吗?在过去,是不会听到的。千百年来,生活在我国云南边疆深山密林里的佤族人民,祖祖辈辈不知道什么是医,什么是药。解放后,党和人民政府关怀兄弟民族的身体健康,派来了医疗工作队。文化大革命中,佤族人民自己的医生才茁壮成长。在西盟佤族自治县,本民族医生已占到全县医务人员总数百分之六十。这里介绍的,是第一代佤族女医生当中的几个。
要把毕生精力花在佤山上
一九七四年九月,从云南中医学院中药系毕业的佤族女医生娜高,怀着对佤山人民群众的满腔热情,回到了自幼生长的西盟山区。她决心用毕生的精力为佤族人民防病治病。
娜高出生在西盟县小新寨一个贫农家庭里。一九六九年,佤山村寨建立卫生室,贫下中农推选刚满十七岁的娜高当卫生员。虽然她才读了四年书,医疗卫生知识差,困难很大;但是想到党的关怀,想到千百年来饱受疾病摧残的佤族人民,便毅然接过了红十字保健箱。
娜高当了卫生员,白天她挎起药箱同群众一起出工,夜间便伏在药箱上认真学习。她坚持西药一剂一剂地学,草药一棵一棵地认,每认出一种新草药,第二天一早就上山去采,等到群众出工的时候,她已背回来一箩筐。有一次,娜高从山上采回来一棵刚哈拉叶(金不换),人人见了她就躲开,病人也不来看病。这是怎么一回事?原来“魔巴”造谣,说刚哈拉叶会给阿佤带来灾难。娜高听了很气愤。那天晚上,她在群众大会上用“魔巴”做鬼、欺骗群众的事实,愤怒控诉了“魔巴”的罪行,启发大家破除迷信,不要听信“魔巴”的胡言乱语。不几天,贫农妇女娜香病了,娜高亲自煨刚哈拉叶给她吃。不到三天,娜香的病就好了。这样,大家才信服了,很多人都抽空挖来刚哈拉叶送给卫生室。
经过斗争的考验,娜高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她更加勤奋地学习马列著作和毛主席著作,一心扑在医疗卫生事业上。无论是浓雾重重的早晨,还是大雨滂沱的夜晚,她坚持采药、制药、出诊,忙个不停。有时自己还带病下田劳动,上山采药。这样的好姑娘,贫下中农打心眼里喜爱。一九七一年四月,为了让娜高学到更多的医疗知识,大家推选她上了大学。
把党的温暖送到阿佤的心坎
一个秋天的深夜,永当寨子里一个佤族妇女因流产,胎盘不出,昏了过去。正当大家十分焦急的时候,一位三十来岁的女医生从三公里外及时赶来,一边了解流产经过,一边熟练地给病人取出了胎盘,使产妇脱了险。
这个医生是西盟县岳宋公社卫生所的共产党员娜哈拉。这个当过生产队卫生员的贫农女儿,到公社卫生所工作八年来,时刻想着贫下中农,一心为着佤山群众。她经常风里来,雨里去,给群众防病治病。听说芒德果山寨里的贫农老大爹岩钟,患下肢关节炎十多年,用西药治疗一直不见效,娜哈拉便找到这位贫农家里,送医送药上门。为了配制一种外敷草药,她不辞劳苦地上山去采集,采一棵尝一棵。她尝了八十多棵草,认了八十多种药,才配齐了这付外敷药。不到半年,她终于把老贫农的关节炎治好了。
娜哈拉热心为群众服务的事,简直说不完。有时候卫生所床位不够用,她就把病人接到自己家里住。她帮病人烧水做饭,洗衣换药,不嫌脏,不怕累,从来没有说过一句“麻烦”。有一次,从边远的寨子送来一个重病号,住了十多天,带来的口粮吃光了,娜哈拉就把家里的余粮送给了他。娜哈拉说:佤山上的“普衣恰”(穷苦人)都是一家人。阶级兄弟有困难,我怎能不关心!
八年来,娜哈拉踏遍了岳宋公社的山山水水,跋涉几千公里,询访了千家百户,登门治病达数万人次。她怀着一颗火热的心,时刻把党的温暖送到阿佤的心坎。
不吃不睡也要攻下难关
一九七三年九月,西盟县翁戛科公社龙坎大队赤脚医生、共青团员娜海,要上地区卫生学校学习了。许多贫下中农对她千叮咛,万嘱咐。一个四十岁开外的农民拄着一根拐杖走来:“小海啊,你看,我的腿已经能走动了。这回上卫校读书,可得保持原来那股劲,不吃不睡也要攻下难关哟!”娜海说:“岩翁叔,我一定这样做。”
这是怎么一回事呢?原来在一九七一年春季,十六岁的娜海刚当赤脚医生不久,她一个寨子一个寨子地巡回看病,到了永白隆生产队,进了贫农岩翁的家,发现岩翁躺在火塘边起不来。岩翁患下肢风湿,瘫痪已有七八年了,吃了多少西药总不见效。岩翁说:“小海,我这双腿还能治吗?只要能站得起来,能为社会主义出上一点点力,我就满意了。”听了老贫农的话,娜海激动地说:“大叔,别担心。你的腿能治好。虽然我还没有经验,不吃饭不睡觉,也要把这个难关攻下来。”
为了治好岩翁大叔的病,娜海从公社卫生所要来针灸穴位图和《中草药》本,一字一字地学,一个穴位一个穴位地认。夜已经很深了,她拿着银针还在自己身上找穴位,一针一针地扎下去。
在那废寝忘食的日子里,娜海一边在自己身上作针刺试验,一边不误时间地,每隔三天,不管刮风下雨,坚持去给岩翁扎针。扎了一个多月,岩翁能坐起来了。娜海又给自己提出了新的课题。她想:如果用中草药同针灸疗法结合起来治疗,能不能让岩翁大叔站起来?每天上山,她都带着《中草药》本,对着图画一棵棵地采,一根一根地尝;辨不清药性,就问学过草药的其他赤脚医生。问清了,认定了,把自己亲口尝过的草药送给岩翁叔。就这样,经过娜海一年的护理,岩翁终于能站起来走动了。
娜海到地区卫生学校上学以后,仍然保持那么一股劲头。经过两年学习,她和另外的几个佤族女同学一道毕业,回到了西盟。县里又送了几个女赤脚医生上卫校。第一代佤族女医生,就象佤山上的春苗一样,在灿烂的阳光下茁壮成长着。
新华社通讯员
新华社记者
(本报有删节)


查看完整版本: [-- 佤山春苗——记第一代佤族女医生 --] [-- top --]



Powered by phpwind v8.7 Code ©2003-2011 phpwind
Gzip enabl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