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 谁说“泥腿子”不配搞科研? --]

人民日报1946-2003在线全文检索 - 论坛 -> 1976年04月 -> 谁说“泥腿子”不配搞科研?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李贞生 1976-04-29 00:00

谁说“泥腿子”不配搞科研?

第3版()
专栏:

谁说“泥腿子”不配搞科研?
吉林省海龙县河洼大队朝鲜族老贫农 李贞生
党内最大的不肯改悔的走资派邓小平胡说“依靠工农兵是相对的”;科技界右倾翻案风的鼓吹者也诬蔑工农群众“文化水平太低”,不配搞科研。我们贫下中农听了这些胡说八道,真是气极了。我是个庄稼人,只念过三年书。照科技界刮右倾翻案风的人看来,我的文化水平太低,只配握锄杆,是不配搞科学研究的了。但是,从一九六六年起,我在党的领导和支持下,在贫下中农的帮助下,经过实践,培育出了资产阶级专家料想不到的玉米稻。这是对诬蔑我们不配搞科研的刮右倾翻案风的人一记响亮耳光。
玉米和水稻,一个是旱地上长的,一个是水田里生的,这两种不同的作物能进行杂交吗?按照过去遗传学的理论,有性杂交只能在同属科作物之间进行。玉米和水稻这两个不同属科的作物进行杂交,能不能成功呢?毛主席说:“人的正确思想,只能从社会实践中来,只能从社会的生产斗争、阶级斗争和科学实验这三项实践中来。”远缘杂交这个“禁区”能不能打破,只有通过实践,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
我以“长丰”号水稻为母本,“英粒子”号玉米为父本,反复实践,掌握了母本水稻温汤去雄的办法,找出了采集玉米雄穗花粉的最好时间,终于成功地完成了玉米和水稻的有性杂交,取得了第一代玉米稻二十一粒种子。第二年,我把这二十一粒种子播到地里,成苗十七棵。秋天,从三棵发生变异的植株中选出了一棵茎秆粗壮、穗大粒大、结实良好的玉米稻作种子,来年又进行了播种、培育。经过反复实践培育出来的玉米稻种,显示出早熟、耐寒、耐旱、抗病而又高产等优点。现在,我们培育出的玉米稻已经是第十代了。十年来,我除了细心对原来培育的玉米稻进行提纯复壮外,又搞了四十多个新的组合杂交试验。经过几年来的选择和培育,某些品种的优点已经超过了原来的玉米稻。
我们科学实验小组的同志们,在培育玉米稻的过程中,坚持斗争哲学。当阶级敌人把试验品种偷走,妄图破坏测产的时候,我们一面狠狠打击阶级敌人的破坏活动,一面总结经验教训,提前做好第二年的试验准备工作,把育种试验继续进行下去。毛主席关于实践第一的观点,指引着我们敢于闯远缘杂交这个“禁区”,还在有关科研部门的帮助下,对玉米稻进行理论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在某种意义上来说,最聪明、最有才能的,是最有实践经验的战士。”实践证明,毛主席的这个论断是非常正确的。邓小平和科技界刮右倾翻案风的人诬蔑工农兵不配搞科研,只能说明他们是代表资产阶级的利益说话。我们科学实验小组的同志们,决心狠批邓小平反革命的修正主义路线,进一步搞好群众性的科学实验,用实际行动回击右倾翻案风,保卫和发展文化大革命的胜利成果。


查看完整版本: [-- 谁说“泥腿子”不配搞科研? --] [-- top --]



Powered by phpwind v8.7 Code ©2003-2011 phpwind
Gzip enabl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