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 “蛤蟆洼”里稻谷香 --]

人民日报1946-2003在线全文检索 - 论坛 -> 1976年05月 -> “蛤蟆洼”里稻谷香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张清川 1976-05-31 00:00

“蛤蟆洼”里稻谷香

第3版()
专栏:

  “蛤蟆洼”里稻谷香
  张清川
我的家乡——江苏邳县,地处苏北骆马湖畔,历史上是个十年九涝的苦地方。解放前,这里有首民谣:“邳县当中洼,自古龙王家,人流血和汗,地里收蛤蟆。”可是,自从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以来,地里年年收的再不是蛤蟆,而是金黄的稻谷了。
文化大革命以前,邳县贫穷落后,根本原因不是由于“龙王”作法,而是受了刘少奇、邓小平修正主义路线的破坏。文化大革命以来,我们邳县人民狠批了刘少奇兜售的“四大自由”、“三自一包”等修正主义黑货,狠批了农村中的资本主义自发势力,对一小撮阶级敌人加强了无产阶级专政,掀起了轰轰烈烈的农业学大寨运动,向千百年来的“龙王”开战,使邳县迅速换了新的面貌。
一九七二年六月中旬,正是春稻拔节、夏稻返青的季节,突然下了一场特大暴雨,一夜之间,我们大队绿油油的稻田变成一片汪洋。贫下中农豪迈地提出,“灾情再重不减产,龙王口里夺丰收”,坚持以阶级斗争为纲,投入紧张的抗洪救灾战斗。全大队男女老少齐上阵,把齐腰深的大水及时排了出去。
由于水大流急,稻苗被冲走不少。社员立即重新育秧,抓紧时间补栽。
辛勤的劳动换来了丰硕的果实,当年的稻谷产量不仅没有减产,反而比往年有所提高。贫下中农手捧沉甸甸的稻穗,无限感慨地说:“要不是经过文化大革命,大灾之年夺得这样好的收成,连作梦也不敢想啊!”


查看完整版本: [-- “蛤蟆洼”里稻谷香 --] [-- top --]



Powered by phpwind v8.7 Code ©2003-2011 phpwind
Gzip enabl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