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 药店职工上山记 --]

人民日报1946-2003在线全文检索 - 论坛 -> 1976年08月 -> 药店职工上山记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1976-08-03 00:00

药店职工上山记

第3版()
专栏:

药店职工上山记
在太行山脉中部的深山峡谷里,一支采药队伍高唱革命歌曲,越山岭,攀悬崖,挥锄抡镐,采挖药材。
这不是专业采药的药场工人,也不是从事副业生产的公社社员,而是石家庄市药材公司所属药店的职工。
多少年来,药店职工都是站柜台卖药。石家庄市药材公司所属药店的职工上山采药,是在文化大革命中出现的新鲜事情。
文化大革命以前,在刘少奇反革命的修正主义路线影响下,石家庄市药材行业流传着这样一种说法:“穿的白大褂,说的大夫话,买药得找我,别嫌架子大。”整年整月,药店职工等客上门,服务态度很生硬。有的职工嫌弃进店买药的工人、贫下中农,竟捂着鼻子跟他们讲话,用“没有”二字将一些急需药品的群众打发走。对此,工农兵尖锐地批评说:“这那里是为工农兵服务的社会主义药店!”
文化大革命的滚滚洪流,猛烈冲刷着石家庄市药材行业的资产阶级经营作风。毛主席的《五·七指示》,给药店职工指明了前进的方向。他们批判修正主义,批判资本主义经营作风,围绕着“社会主义商店应当怎么办”的问题,展开了热烈讨论。
有的同志提出:“我们应当结合药材行业的特点,卖药之外学采药,到山区去,虚心向贫下中农学习,真正把立足点移到工农兵这方面来,改造世界观,更好地贯彻执行毛主席关于“发展经济,保障供给”的指示。
广大革命干部和职工热烈响应这个建议,也有少数人提出不同意见,他们说:药材行业自古以来就是做买卖,搞流通,需要什么就到批发部门进,何必自找麻烦上山采药?
革命职工否定了少数人的意见,在药材公司党委的支持下,迅速组成一支三十人的采药队伍,到离石家庄市二百多里的太行山上去采药。
太行深处,道路崎岖,巨石林立,荆棘丛生,稍不留心,就会划破皮肤,剐坏衣服。但困难吓不倒经过文化大革命锻炼的革命职工,他们提出响亮的口号:“苦不苦,想想长征二万五;累不累,想想革命老前辈。不怕腰酸和腿疼,上山采药为人民。”他们和贫下中农一起,登山迎日出,顶着星星归;渴了喝口山泉水,饿了吃口凉干粮,顽强地战斗在深山峡谷中。
药店职工走出柜台上山采药,在艰苦的劳动和同贫下中农密切结合的过程中,提高了路线斗争觉悟,也使药店的服务工作大变样。他们改变了坐等客来的旧习惯,主动到工厂、农村、街道、旅馆访病送药;他们还改变了单纯买卖的经营作风,建立起以卖带医、以卖带寄、通宵售药等方便群众的服务项目。遇到群众买药缺货的现象,他们宁愿自己麻烦千遍,也不让顾客为难。有一次,一位农民老大爷来到康宁药店买药,不巧,处方上开的“急性子”这味草药,药店卖完了。怎么办?是把顾客简单地打发走,还是尽力帮助解决?售货员小张想起采药时贫下中农对自己的深刻教育,马上同其它药店联系,帮助老人配好了药。老大爷临走时紧紧握住小张的手,激动地说:“文化大革命使药店大变样,我还没吃药,病就好了三分。”
四年来,石家庄市药材公司百分之五十以上的职工分八批参加了采药活动,共采集中草药材五千余斤。一些药品如黄芪、何首乌、丹参等,源源不断供应市场,满足了工农兵患者的需要,使社会主义药店在为人民服务的道路上迈出了可喜的一步。 本报通讯员


查看完整版本: [-- 药店职工上山记 --] [-- top --]



Powered by phpwind v8.7 Code ©2003-2011 phpwind
Gzip enabl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