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 哀叹说明了什么? --]

人民日报1946-2003在线全文检索 - 论坛 -> 1976年08月 -> 哀叹说明了什么?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1976-08-24 00:00

哀叹说明了什么?

第6版()
专栏:国际短评

哀叹说明了什么?
最近一个时期,苏修报刊不断发出苏联消费品生产每况愈下的有气无力的哀叹声:
刚出版的《一九七五年苏联数字》供认,消费品生产的投资在减少,设备不足,“大量设备”停了工。
《苏联贸易报》承认,新西伯利亚工厂和联合企业没有完成计划,少提供了二百万卢布的商品。
苏修《真理报》透露,在俄罗斯联邦出售的春夏穿的鞋少生产了六十万双,“儿童服装也不够”。
苏联《农村生活报》透露,不少农村合作社经常买不到面包、食盐等生活必需品。另外一些报刊也公开承认居民缺乏急需商品的问题已经“非常严重”……
人所共知,苏联消费品生产的落后并不是新闻。然而,惯于为苏修统治集团掩饰败绩的苏修宣传工具近来不得不在字里行间发出这类的哀叹,足以说明苏联的消费品生产的状况已经十分不妙。
这种尴尬状况的造成,其根本原因在于苏联社会帝国主义的制度以及克里姆林宫加紧推行“要大炮不要黄油”的国民经济军事化政策。长期以来,苏修为了争霸世界,把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用于扩军备战,疯狂发展军事工业和与军事工业有关的重工业,造成了消费品工业资金不足,设备缺乏。可见,苏修军火工业的恶性膨胀是靠压缩消费品工业、靠牺牲苏联劳动人民的切身利益来实现的。而苏修头目却花言巧语,说什么消费品之所以日益缺乏,其原因“首先在于复杂的国际形势”“要求”“拨出大量资金”。什么“复杂的国际形势”?说穿了,无非是新沙皇大力扩充军事机器以加强同美国争霸的实力罢了。
苏联消费品生产如此不妙的局面,对勃列日涅夫之流一再兜售的所谓“福利计划”是个辛辣的讽刺。五年前,勃列日涅夫在抛出这个所谓“福利计划”时是何等自吹自擂。他们吹嘘这是个“提高人民福利的宏伟纲领”,并再三“保证”,实现这个计划可以“向市场充分供应消费品”,等等。现在,勃列日涅夫也不得不压低调门,在“十五”计划中连“优先发展消费品生产”的字样也消失了。
苏联消费品状况的进一步恶化,对苏联人民来说是一种威胁,而对苏联一小撮官僚垄断资产阶级来说却恰恰相反。因为这个寄生的阶级正利用扩军备战获利,并在世界各地攫取越来越多的“特权”和“私利”;这个寄生的阶级也仍然按照资本和权力的大小,享有各种生活资料,继续过着穷奢极欲的生活。正如革命导师列宁在揭露资本帝国主义时所说的:“人民的贫困就是军火商人和贪官污吏的财源。”(《法国和俄国的“行贿”之风!》,《列宁全集》第8卷第275页)今天苏联一小撮官僚垄断资产阶级的财源,就是建立在人民贫困的基础之上的。苏联劳动人民贫困化不是偶然的现象,而是社会帝国主义制度的必然产物,是苏修加紧奉行扩军备战、对外侵略扩张、争霸世界的反动政策的必然产物。


查看完整版本: [-- 哀叹说明了什么? --] [-- top --]



Powered by phpwind v8.7 Code ©2003-2011 phpwind
Gzip enabl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