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 赤道非洲看“熊”迹 --]

人民日报1946-2003在线全文检索 - 论坛 -> 1977年04月 -> 赤道非洲看“熊”迹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林丁 1977-04-30 00:00

赤道非洲看“熊”迹

第6版()
专栏:

赤道非洲看“熊”迹
林丁
赤道非洲,骄阳似火,热浪灼人。
但对习惯于北半球严寒的“俄国熊”来说,为了觅食,赤道的酷热并不是不可忍受的。
最近波德戈尔内以“苏联国家元首”的身份,不远万里,不顾炎热,跑到赤道南北的几个非洲国家访问。
一个西方记者在现场采访后报道说:“看到一位七十四岁高龄的老祖父似的人物,头戴巴拿马草帽,在非洲的烈日下汗流浃背,率领一百二十人的高级代表团……进行一次美国快车式的旅行,不免有点滑稽之感。”
说“滑稽”,未免轻描淡写。因为,波德戈尔内的这次旋风式访问,其目的并不是为了欣赏乞力马扎罗山的雪峰和维多利亚瀑布的景色,而是要摸一摸南部非洲的政治气候与水温,以便确定新沙皇向这个地区扩张渗透的下一步行动。
但是这位“天然盟友”,象古罗马的雅努斯神一样,脑袋前后长着两副不同的面孔。就在他虚情假意高唱“友好”、“合作”,表白苏修不想“谋求特权、军事基地”的时候,来自安哥拉的雇佣军正在入侵扎伊尔南部边境,而苏制飞机、火箭炮和坦克则在轰隆作响。作为波德戈尔内“友好”访问的伴奏,这种制造死亡的刺耳声音,实在是大煞风景、太不协调了。
扎伊尔边境事件与波德戈尔内游说旅行,是苏修在非洲南半部同时演出的一文一武互相配合的两本连台戏。尽管脚本不同,角色各异,都是莫斯科一手导演的。人们看到,波德戈尔内所鼓吹的“合作”,在苏联武器、古巴军官与前加丹加雇佣军之间确实进行得紧密而又巧妙。妙就妙在可以用它来遮掩新沙皇的狐狸尾巴,把扎伊尔的外部入侵说成是这个国家的内部“起义”。这种“合作”的目的,无非是要用打着“民族解放”幌子的冲伯集团残渣余孽,来推翻金沙萨的合法政府。
有人可能以为,利用雇佣军向非洲进行殖民扩张,只是西方老牌殖民国家的故伎。然而,翻翻史书就能发现,新沙皇的老祖宗也是精于此道的。十九世纪八十年代后期,老沙皇亚历山大三世为了从西欧老殖民主义瓜分非洲的争夺中分一杯羹,曾经派过一支由冒险家阿希诺夫率领的“自由哥萨克人”雇佣军到阿比西尼亚(即现在的埃塞俄比亚)去。只是由于罗曼诺夫王朝当时致力于向欧洲、近东与远东扩张,力不从心,沙俄才未能在非洲占有一席之地。
同老沙皇相比,今天新沙皇在非洲的扩张势头实在是不可同日而语了。自五十年代后期到今天,苏联社会帝国主义从尼罗河推进到刚果河,从西非沿岸扩张到东非之角,得寸进尺,步步南移。他们在这里派“顾问”,在那里搞基地。昨天填补英法殖民者的“真空”,今天取代葡萄牙殖民帝国的地位。其贪欲愈来愈大,手段也越来越狠。如今有了加勒比的打手,加丹加的匪徒,他们当然用不着出动自己的哥萨克人了。俗话说:“重赏之下,必有勇夫”。现在的新沙皇只要出钱出枪,又何须自己出来披挂上阵!
扎伊尔事件使更多人擦亮了眼睛:苏修在非洲殖民扩张的野心是没有止境的。而向非洲“进军”,又是它对西欧进行战略包围,向大西洋、印度洋扩张的一个步骤。人们不禁要问:它昨天在安哥拉放肆,今天在扎伊尔纵火,明天又会向哪里伸手呢?
俄国作家克雷洛夫写过一首寓言,说有一只管理蜂房的熊,因为偷吃蜂蜜而受到了惩罚。可是,
“熊对这一点毫不在意……
它钻进了温暖的洞穴,
舐着脚掌上的蜂蜜,
等待以后的好时机。”
已经尝到了甜头的“俄国熊”,现在又钻出洞来觅食了。为了不让它把非洲的蜂蜜偷偷吃光,必须把它的熊爪子砍掉。这个道理,非洲人民是很清楚的。


查看完整版本: [-- 赤道非洲看“熊”迹 --] [-- top --]



Powered by phpwind v8.7 Code ©2003-2011 phpwind
Gzip enabl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