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 一个农民在想些什么——粉碎“四人帮”,一个社会主义大农业的蓝图可以一步步实现了 --]

人民日报1946-2003在线全文检索 - 论坛 -> 1977年06月 -> 一个农民在想些什么——粉碎“四人帮”,一个社会主义大农业的蓝图可以一步步实现了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1977-06-29 00:00

一个农民在想些什么——粉碎“四人帮”,一个社会主义大农业的蓝图可以一步步实现了

第2版()
专栏:

一个农民在想些什么
——粉碎“四人帮”,一个社会主义大农业的蓝图可以一步步实现了
在粉碎“四人帮”以后的第一个“三夏”大忙季节,记者到北京市顺义县张各庄公社张各庄大队采访。清晨三点钟,村东小山上一百多只肥大的锦红雄鸡,便引亢高唱起来。此起彼伏的鸡叫声,吸引着在附近冒着露水收割麦子的社员,怀着满心的喜悦,抬头向东山望去。
这地方,一年多以前,还是一片荒山秃岭乱石沟。如今已开辟出共有二十亩大的几块小场地,肥猪成群,鸡鸣兔跳,红墙青瓦,绿树成行。党支部书记张凤书说:“这点家当,来之不易。这是顶着‘四人帮’‘唯生产力论’的棍子闯出来的。算算账,这点家当至少要值三十万元。”张各庄大队的社员对张凤书的心思是熟悉的,他们介绍说:“张凤书想的,就是我们想的。麦秋后要在这里实行畜牧业机械化,不但解决全队粮食作物的用肥问题,还要给首都人民提供更多的肉食、鸡蛋,支援工业和城市建设。”
这个大队有六百七十五户,三千口人,五千二百三十四亩耕地。一九六六年粮食过了《纲要》,一九七三年过“长江”。每年粮食总产达三百万斤,给国家的贡献在一百万斤上下。农业基本上实行了耕种、脱粒、加工机械化。社员的生活水平也得到了相应的提高。但是,粮食过了“长江”以后,怎样才能夺取更大幅度增产,把农业生产搞得更好,为国家作出更大的贡献,使集体经济更发展,年年都能增产增收,让社员生活越过越富裕,无后顾之忧呢?这些问题一直在张凤书的脑子里翻腾着。
张凤书带着这些问题,反复学习毛主席关于“以粮为纲,全面发展”的教导和党中央的有关文件,又到大寨大队取经,找干部和社员促膝谈心,交换意见。有的社员说:“缺少肥料是咱们队农业生产步子不大的突出问题。”有的说:“主要原因是单打一,没有把发展农业和发展畜牧业结合起来,对‘全面发展’重视不够,特别是直接为农业提供肥料的畜牧业。”还有的说:“咱队有机肥料缺乏,只好大量购买化肥,这样一来,粮食成本高。”
张凤书从这里受到了启发。他想,粮食作物是“纲”,必须优先发展粮食生产,这是毫无疑问的。但是,发展粮食生产就必须搞好多种经营,特别是要发展为粮食作物生产“粮食”——优质肥料的畜牧业。如果没有足够的有机肥料,粮食作物持续高产是不可能的,解决增产增收的问题也是难以办到的。
怎样大力发展畜牧业,以畜促农?张凤书说:“解决有机肥料的问题,社员一家一户的作用不可忽视。但更重要的,更有前途的是依靠集体的力量。集体畜牧业是农村畜牧业的领导力量。公私并举,只要创造好条件,就能够做到公养为主,私养为辅。大河有水,小河满。”张凤书的意见说到了大家的心坎上。从一九七五年春末夏初开始,张各庄大队集中了一定的人力、物力、资金,打了一场发展集体畜牧业的会战。一年多来,修建了单列式猪圈八十五间,大型笼养兔房三十八间,简易兔舍四十间,建筑面积约四千平方米。培育优良母猪一百二十头,繁殖仔猪四百多头。饲养优种兔六百多只,去年向国家交售肉鸡五千多只、为农业生产提供有机纯肥三百万斤。这个大队培育的良种兔最大的有十五六斤重;一只母兔一窝产五只小兔,一年可产五窝;除了出售肉兔的收入,单就兔粪一项来讲,每只兔每年能产三十斤粪尿。一九七六年养兔六百只,共出粪尿一万八千余斤,相当六千斤化肥的肥效(磷酸钙三千斤,硫酸铵二千七百斤,硫酸钾三百斤)。社员们高兴地说:“日子越长,集体畜牧业的优越性就越大。”
张各庄大队第四生产队对发展集体畜牧业的兴趣更大。这个队粮食生产长期上不去,大队想帮他们一把,力不从心。大队畜牧场发展以后,就掌握了很大的主动权。一九七五年以来,大队把猪、鸡、兔粪尿重点供给四队使用,使四队的农业生产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去年全大队九个生产队都受灾,八个队减了产,唯独四队增了产,亩产平均达到八百九十斤,比一九七五年增加一百零一斤。给国家贡献十万斤,比一九七三年增加了一倍。四队队长说:“由于大量施了有机肥料,相应地节省了化肥开支三千余元,粮食成本比去年降低了百分之十二点五,社员的分配水平比上年增加了百分之十一,全队几户超支的社员,因为收入增加,还清了欠款。”一些老太太高兴地说:“自从有了大队畜牧场,我们买良种仔猪、仔鸡再也不必到外面去了。队里的仔猪、仔鸡价钱也比较便宜。”
我们来到第九生产队养猪场,三十四间单列式带走廊的猪圈里,一头头肥猪长得滚瓜溜圆,十分逗人。队长说:“现在存栏猪达到二百七十四头,今年截至五月底,已卖给国家商品猪三十三头。每月起圈一次,一次就起圈肥七十五大车,每车按三千斤算,约合二十二万五千斤。”大队党支部副书记李淑玲说:“第五队在大队畜牧场的大力扶植下,养了一千二百只肉鸡。这种良种鸡,出世喂两个月就可以长到三斤重,最大可以长到十四、五斤,下的蛋平均六、七个一斤。今年五月以前,已经交售给国家肉鸡五百零六只,除去成本,纯收入九百八十多元”。
张凤书在大抓集体畜牧业中,尝到了甜头。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使他受到深刻的路线教育,打倒“四人帮”,使他的思想更加解放,更想加倍努力,加快速度。他发展集体畜牧业的规划是万只鸡场,万只兔场,每年出售三千头商品猪的猪场。一九七七年粮食亩产要过千,给国家多做贡献。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张凤书正在带领社员们在东小山的西侧,修建六十六间双层机械化养猪养鸡房。计划麦秋后进畜,楼上养鸡,楼下养猪。拌料、喂食、给水、起粪实现自动化,加快集体畜牧业的发展。
在记者向张凤书告别时,他谈了如下一段话:“我看实现畜牧业机械化,是加快农业现代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很想大上快上,希望有关部门能下来和我们一块就地取材,因地制宜,土洋结合,使我们的愿望早一天实现。”
本报记者


查看完整版本: [-- 一个农民在想些什么——粉碎“四人帮”,一个社会主义大农业的蓝图可以一步步实现了 --] [-- top --]



Powered by phpwind v8.7 Code ©2003-2011 phpwind
Gzip enabl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