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 从石油风波看“大家庭”的“合作” --]

人民日报1946-2003在线全文检索 - 论坛 -> 1977年07月 -> 从石油风波看“大家庭”的“合作”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鹤行 1977-07-27 00:00

从石油风波看“大家庭”的“合作”

第6版()
专栏:

从石油风波看“大家庭”的“合作”
鹤行
不久以前,经互会各成员国的头头们在华沙举行了该组织的第三十一次会议。苏联部长会议主席柯西金大吹了一番“社会主义大家庭”的“兄弟合作”,说它是“国际经济关系史上还从未有过”的“国际合作”,是“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各国人民最强大的大家庭”。
在柯西金大吹法螺的时候,会议厅内传出了经互会其他成员国对于苏联去年不按计划提供原料、石油,使它们大吃苦头的怨言。在一些记者的追问下,保加利亚、波兰和匈牙利等国的副总理,不得不承认,有关今后苏联能否保证对东欧供应所需要的能源(石油、天然气、电力等),已成为会议的首要问题。这就透露了这个“大家庭”里的所谓“兄弟合作”的部分真相。
经互会一些成员国在能源和各种自然资源方面一向贫瘠,不得不依赖苏联供应石油和原料。近年来随着工业化的发展,它们对燃料、原料的需求更加迫切。而这个“大家庭”里的“老大哥”苏联,却把这看作是进一步进行控制、敲诈和勒索的绝好机会。
苏修曾经以它在国内开采和输送石油和原料方面成本增高作理由,要东欧国家购买它的石油和原料多付钱。这是众所周知的。
苏修也曾提出国内资金和人力不足,不能在开采和运输燃料、原料方面满足东欧国家需求,强要它们在苏联的新五年计划中出钱出力,共同建设近十个所谓的经互会巨型联合投资项目,资金总额超过一百亿美元,费用大部分由东欧国家负担。这些国家得向苏联输送大量机器、设备和劳动力,只好压缩国内的投资,降低工业发展速度,并削减人民的消费,其代价之大,是可以想象得到的。
但是,东欧经互会国家虽然答应了上述苛刻条件,仍然不能从苏联取得充分的能源供应。这是由于苏修为了多赚取西方国家的所谓硬通货(指在国际市场上可以自由兑换的美元、马克、英镑等),几年来向西方国家加紧出口石油,其增长速度一直超过它向东欧国家的出口。到了去年,苏修在把它对西方国家出口原油数量增加一倍的同时,却把对经互会成员国的原油出口减少近百分之十。这就使东欧国家普遍陷入石油荒,经济困难大大增加。
目前,东欧国家约有三分之一的进口和出口依赖西方市场。外贸对它们的国民经济影响很大。而一九七四——一九七五年资本主义世界发生的经济危机和通货膨胀,使东欧对西方国家的输出大大减少;它们从西方国家进口的机器设备和器材却价格猛涨,费用大增,这就使它们的对外贸易急剧恶化。加上农业连年歉收,需要从西方进口粮食,这更加重了它们的贸易亏空。苏修大幅度提高石油价格,更是起了火上加油的作用。去年,经互会东欧国家实际上已陷入靠借债过日子的窘境,光是欠西方的债务就在二百七十亿美元以上。它们五年计划中的不少工业项目被迫下马。在这样一种背景下,苏修头目柯西金反而在这次会议上大吹什么苏修和它的“兄弟国家”几年来如何“平等合作”,如何把“民族利益与国际利益和谐结合”,如何在“国际主义原则”方面,创造了“无比经验”,这岂不是叫“小兄弟”们啼笑皆非吗?
不过,苏修似乎也有它的“苦衷”。这就是苏修自己欠西方国家的债务也很多。苏修在新的五年计划中大量进口西方的工艺技术设备,但又无法付帐;苏修经常需要从西方进口粮食,但又没有相应的货物在西方市场出售。因为苏联的机器和工业制成品质量从来低劣,无法在西方国家找到市场。为了赚取西方外汇,苏修几年来只好把手中积存的大量黄金、钻石、宝石、皮毛、木材等向西方出口。但因数量有限,仍然是出不敷入。于是,苏联的石油也就成了它从西方赚取大宗外汇或硬通货的奇货。而东欧经互会“小兄弟”的苦处,它当然就管不上了。
但是,提供石油和原料又是苏修控制东欧国家的有力杠杆。多少年来,它利用东欧对苏联石油和天然气的依赖,迫使它们同意搞所谓“经济一体化”,以及在苏联境内搞开发油田、铺设油气管道和联合采掘工业。因此减少对东欧石油和原料的供应,就使得它们逐步转向中东等国家去寻找油源。这在苏修看来,也是对它很不利的。波兰今年将从中东进口自己所需石油的百分之二十五,便是一例。苏修控制经互会成员国要靠石油,但是解决国内经济问题、平衡外贸也需要石油。苏联虽然号称是世界上产油量最多的国家,而在上述两个问题上却是两难兼顾,穷于应付。
在这次经互会第三十一次会议上,东欧国家的代表,异口同声地诉说它们去年因燃料动力供应短缺而吃的苦头。面对这一片怨声,苏修头目柯西金在会上一面大讲东欧经互会国家的燃料消耗按人口计算已经和西欧共同市场国家相等,以此来压制“小兄弟”的不满;另一方面又表示,苏联今后仍“将最积极地参加解决经互会社会主义国家的能源问题”。尽管会议最后发表的公报说,会议“特别把重点放在同进一步发展能源和原料基地”的问题上,可是波兰常驻经互会的代表卡·奥尔谢夫斯基事后却向记者透露,这次会议没有能作出“带根本意义的决定”。这就表明苏修同它的“兄弟”国家在提供燃料、原料问题上还是南辕北辙,各有打算,彼此之间的矛盾反而进一步尖锐化了。
苏修想通过燃料,特别是石油、天然气的供应,继续牢牢控制东欧经互会国家,看来已因经济上的实力不足而出现困难。不过它是不甘心让东欧“兄弟国家”脱离它的羁绊的。目前它的另一个手法是千方百计在机器制造业这个关键部门上增加东欧“兄弟”国家对苏联的依赖。在这方面苏修吹得最起劲的就是什么机器制造一体化,产品标准化,在经互会国家内建立机器制造业的混合管理联合企业等等,其目的无非是要使苏联成为整个经互会地区机器部件的主要供应者。
但是,苏修在这方面的如意算盘也象在石油和燃料动力问题上一样力不从心。首先是苏联的机器制造业十分落后,这是苏联的经济专家们也直认不讳的。再就是东欧经互会国家从七十年代以来已加速了同西方国家在生产协作、贸易和金融上的密切合作。它们在机器制造业方面同西方国家签订的合同远比同苏联签订的为多,而这些产品又是广泛而多种多样。因此苏修要搞产品标准化困难极大。目前,苏修正强要经互会成员国今后为扩大苏联的机器制造业并使之现代化而共同投资。据说在这方面,勃列日涅夫已决定搞一次“关于国际利益的全面教育”,要东欧经互会国家不只从民族利益观点出发去和西方签订生产合同,而是要看是否对所有伙伴都有利。
显然,苏修仍将继续打着“平等合作”和“社会主义大家庭利益”这面破旗裹胁东欧,但是“小兄弟”们对这个调调儿已经越来越不爱听,经互会第三十一次会议的无结果而散,就是一个明证。


查看完整版本: [-- 从石油风波看“大家庭”的“合作” --] [-- top --]



Powered by phpwind v8.7 Code ©2003-2011 phpwind
Gzip enabl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