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 万众齐踊跃 争作新贡献——丰收后的四川省农村见闻 --]

人民日报1946-2003在线全文检索 - 论坛 -> 1977年11月 -> 万众齐踊跃 争作新贡献——丰收后的四川省农村见闻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1977-11-23 00:00

万众齐踊跃 争作新贡献——丰收后的四川省农村见闻

第4版()
专栏:

万众齐踊跃 争作新贡献
——丰收后的四川省农村见闻
到粉碎“四人帮”以后夺得第一个丰收年的四川省农村采访,真是一次激动人心的旅行。
问起今年的收成,从干部到社员,包括那些从不轻易表态的老农,都喜形于色,连声说好。
全省十九个地、市、自治州和一百多个主要农业县,个个增产;粮、棉、油、麻、茧、茶、蔗、菜、烟、果、药、杂等各项农产品产量,全都超过去年,其中半数以上突破了历史最高纪录。
农业丰收给四川人民带来了丰硕的物质成果,更重要的是,在我们走过的一些重要粮食和经济作物区,处处看到一种过去少有的万众齐踊跃,争作新贡献的动人情景。
当秋收工作还在紧张地进行,人们一边收打,一边就尽快地将收下的农产品向国家交售。财贸单位设在农村的星罗棋布的收购网点,这些天忙得不可开交。尽管他们事先作了准备,增派了力量,有的彻夜不眠地工作,仍然不足应付社员争先恐后交售农产品所形成的那股洪流。
广大农村干部和社员把踊跃向国家交售农副产品,看作是热爱华主席,积极支持实现四个现代化的一份心意。沿长江两岸和大巴山区的达县、宜宾、江津、南充等过去受“四人帮”干扰破坏严重的地区,广大群众表现得特别积极。他们永远不会忘记在今年青黄不接的困难关头,英明领袖华主席亲自下令从省外火速调运大批粮食前来接济。许多贫下中农收到这些“救命粮”时,激动得热泪盈眶。因此,丰收后各社队积极动手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把收下的最好的粮食,尽快地交售给国家。谁的任务完成得好,谁就感到无比愉快和光荣。
十月初,当各地中稻刚刚收完,全省今年的粮食征购任务就基本完成,比去年提前两个多月。在棉花收购上,这里几年来总是拖着全国的后腿,今年则一马当先,跑到全国的最前面。花生、烟、茶、蚕茧、药材、水果等,也都比去年同期收购得多,进度也快,有的成倍增加。
但是,踊跃向国家交售农副产品只是四川人民争作贡献的一个方面。
华主席向全国人民提出的问题:“为在本世纪内把我国建设成为全面实现四个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强国,同志们的那个地区、那个部门,有什么设想,准备作出什么贡献?”在四川各地引起了特别强烈的反响。省委动员全省上下、各行各业,对这一问题展开了全民性的大讨论。
在省委不久前召开的有一千多人参加的省、地、县三级干部会上,热烈的讨论,由会议室延续到饭堂、宿舍,由白天进行到深夜。大家说:四川人多地广,资源丰富,过去对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出过力,作过贡献;如今粉碎了“四人帮”,我们更有条件更有责任对实现四个现代化作出更大的贡献。
大家还说:毛主席、周总理生前十分关心四川的革命和建设,在我们遇到困难时,全国人民节衣缩食给我们大力援助。我们要永远把毛主席、周总理的关怀作为前进的动力,决不辜负华主席和全国人民的殷切期望,一定要尽快把四川建设成为名副其实的新“天府”,使它充分发挥战略后方基地的作用。
四川省委集中了广大干部、群众的意见,制订出为国家实现四个现代化多作贡献的初步规划,号召全省人民坚持抓纲治蜀,乘胜前进,确保三年大见成效。
为国家为人民多作贡献的高度责任感,激励着四川人民以更加坚定有力的步伐向前迈进。
当记者在峨眉山下的乐山地区访问时,地委大院里贴满了红色喜报,有关部门的同志兴致勃勃地忙着汇集和统计各县社农业增产的数字。但是,地委领导同志在向我们介绍情况时,对已经取得的成绩只是一笔带过,他们的注意力早已转移到明年如何更上一层楼的问题上去了。地委几位主要领导干部丰收后继续坚持在农村蹲点跑面,带头大干。主管农业的书记已经年过半百,还患有慢性疾病,但他最近到一些县社调查研究,制订明年规划时,放下汽车不坐坚持步行。走到哪里,就在哪里同基层干部、社员一起劳动,一起商讨研究明年如何继续大上的问题,使基层干部和社员大受鼓舞。
全省一批已经建成和即将建成的学大寨先进县,今年增产都较为突出,但在丰收后,这些县的主要领导干部人不卸甲、马不停蹄地汇集到全省农业学大寨先进单位广汉县,总结交流经验,制订明年农业增产的新规划,增添新措施,决心要以高标准、严要求,全面执行大寨县六条标准的模范行动,带动全省农业学大寨、普及大寨县的群众运动和农业生产以更快的速度向前发展。
四川省农业在今年丰收后,明年还能不能再有一个大幅度的增产呢?我们访问过许多干部和社员,回答都是肯定的,他们有比较充分的事实作为依据。
通过揭批“四人帮”的斗争和今年的生产实践,干部和社员冲破了形而上学的束缚,思想大解放。他们对自身的力量,对生产上存在着的巨大潜力,看得从来没有象今天这样清。以往遇到一次较大的丰收,那种“增产到顶”、“潜力挖尽”等说法就随之而出,人们在制订下年生产计划时往往保守。今年则迥然不同,从各地、县初步制订出的明年生产计划看,增产指标普遍高出今年。
过去四川农业生产上存在着不少长期相持不下的争论和形形色色的迷信,阻碍着生产的发展。所谓大小春生产不能同时兼顾就是其中之一。这里习惯把夏熟作物称作“小春”,秋熟作物称作“大春”,认为小春作物“毛多肉少”,种多了,要影响大春作物栽种;小春丰收,大春必将减产。因此,重大春,轻小春。历年来小春作物种得少,管理粗放,听任全省三千多万亩“冬水田”和休闲地一年只种一季大春。近几年来,特别是今年,从全省范围内得出了很有说服力的验证:小春不小,大有可为,大小春完全可以同时增产,相互促进。小春作物生长期间灾害少,扩大小春生产正是充分发挥四川有利的自然条件,挖掘增产潜力,加快农业发展步伐的一条重要途径。省委明确作出决断,要求各地大力发展小春生产,从扩大面积和提高单位面积产量上同时下手。今年秋收前,各地就开始对千百年来没有敢动的“冬水田”进行了大规模的改造。大凡有可靠水利保证的地方,都在有计划有步骤地把水放干,增种一季小春。到十月初,全省已放“冬水田”三百二十多万亩。在川中丘陵区,我们看到许多“冬水田”都被排干,进行了翻挖整细。单是这一项搞好了,预计明年增产的粮食就相当可观。
农田基本建设不能常年大干的迷信也破除了。当前这里对农业生产威胁最大的仍然是干旱,干部和社员深知要打农业翻身仗,必须先打水利翻身仗,因而对大搞农田基本建设表现出极大的热情。全省已经成立了六万多个农田基本建设专业队,坚持常年大干。除此之外,还“见缝插针”利用农事间隙,发动群众突击大干。新近各地在中稻收割之后到“三秋”全面展开之前,上了九百四十多万个劳动力,兴建、扩建了数以千计的中小型水利设施和其他农田基本建设工程。
新华社记者 本报记者


查看完整版本: [-- 万众齐踊跃 争作新贡献——丰收后的四川省农村见闻 --] [-- top --]



Powered by phpwind v8.7 Code ©2003-2011 phpwind
Gzip enabl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