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 “公正的评判”终于作出来了!——关于董金铄批判张铁生的调查报告 --]

人民日报1946-2003在线全文检索 - 论坛 -> 1977年11月 -> “公正的评判”终于作出来了!——关于董金铄批判张铁生的调查报告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1977-11-26 00:00

“公正的评判”终于作出来了!——关于董金铄批判张铁生的调查报告

第1版()
专栏:

“公正的评判”终于作出来了!
——关于董金铄批判张铁生的调查报告
编者按:“四人帮”及其在辽宁的那个死党一手炮制的反革命小丑张铁生的所谓《一份发人深省的答卷》,一九七三年七月十九日首次在《辽宁日报》加“编者按”刊登。“四人帮”控制的《文汇报》八月二日最先转载。八月四日,反革命野心家迟群在一次会上煽风点火,封张铁生为“全国第三个反潮流的人物”。八月十日,阶级异己分子姚文元直接操纵的《人民日报》,加“编者按”突出转载。“答卷”一时成了所谓“反潮流”的代表作,张铁生成了不可一世的“新闻人物”,吹捧他的黑文充斥报刊,交“白卷”、“闹而优则仕”之风流毒全国,在“四人帮”篡党夺权的罪恶史上留下了极为可耻的一页。
张铁生的所谓“答卷”刚一出笼,用毛泽东思想武装起来的亿万人民就群起而攻之。广大读者纷纷写信、打电话,进行批驳和抗议,痛斥张铁生这个“大学迷”并不是“四人帮”在辽宁的那个死党所说的什么“金条”,而是“一块废铜渣”,指出今后几十年我国的科学技术如果上不去,要由张铁生的黑后台负责。据不完全统计,所谓的“答卷”发表后短短半个月时间内,仅《人民日报》就收到全国各地广大群众的批判信、抗议书和批判稿两千多件。“四人帮”在《人民日报》的那个心腹与全国人民为敌,全部扣压了广大读者的来信、来稿,而只向其主子“四人帮”逐日报告来信、来稿情况。在“四人帮”的支持下,他们疯狂地用笔杆子镇压写信的群众,更加起劲地吹捧张铁生。这是“四人帮”欠下的一笔罪恶帐。
现在,我们刊登回乡知识青年董金铄一九七三年八月写的批判张铁生所谓“答卷”的两封信和本报记者关于此事的调查报告,同全国人民一起清算“四人帮”的这笔罪恶帐。董金铄的信,表现了一个革命青年的斗争精神。他在集中批判张铁生的同时,对于如何正确对待上大学和在农村干革命的问题,也谈了自己的看法,可供今年参加高考的青年同志们参考。
最近,河北省廊坊地区召开了青年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积极分子代表大会。会上,永清县后奕公社小刘庄大队回乡知识青年董金铄,汇报了自己认真看书学习,用毛泽东思想分析问题,在一九七三年八月,当反革命小丑张铁生的所谓“答卷”刚一出笼,就接连写信进行批判的经过,得到到会代表的好评。大家赞扬他是“刻苦读书、勇于批修的好青年”。
本报记者听到董金铄批判张铁生的事迹以后,进行了调查,现报告如下:
一九七三年八月十日早晨,电台广播了张铁生的所谓“答卷”。董金铄听了,觉得有问题。第二天,《人民日报》送到村子以后,他反复读了关于张铁生的所谓《一份发人深省的答卷》和两个“编者按”。他想:《人民日报》在一版头条位置,以黑体大字标题发表这样的材料,说明编者的立场是很明显的,其意图就是引导全国青年向张铁生学习。他重温了伟大领袖毛主席的《青年运动的方向》和论教育革命等著作,经过认真思考,断定张铁生的所谓“答卷”是错误的,树立这样的典型是别有用心的。我们能向这样的青年学习吗?学习交“白卷”,那我们党办大学还有什么用呢?我们国家的科学技术怎么向前发展呢?张铁生的“反潮流”,正是反对毛主席的教育路线和教育方针。张铁生在信中吹嘘“有两天的复习时间”,他“是能有保证把它答满分的”,这说明考题并不难。可是,在他下乡五年的时间里,难道竟连“两天的复习时间”也挤不出来吗?张铁生在抬高自己的同时,无耻地打击别人,骂参加考试的其他青年是一群“大学迷”。其实,他倒是个货真价实的“大学迷”。张铁生申述的那些理由,完全是为他毫无文化基础知识寻找遮羞布。董金铄通过以上分析,认定张铁生根本不能作广大青年学习的榜样。
董金铄把自己的看法公开讲出来,让大家讨论。许多同志同意他的看法。但也有人说:“党报刊登在第一版,还能有问题吗?”明显错误的东西,党报为什么要发表呢?这确实是一个大的问号。对于这个“问号”,董金铄当时虽然不可能很清楚,但他以党的基本路线为武器,思考毛主席在《应当重视电影〈武训传〉的讨论》和《关于红楼梦研究问题的信》等著作里的教导,联系林彪曾利用报纸向党进攻的历史事实,感到面临着一场严重的斗争。在这场斗争中,自己是向前冲,还是向后退呢?毛主席早就指出:一些人号称学得了马克思主义,但是一遇到具体的事件、具体的人物、具体的反动思想,就丧失了批判的能力,有些人则竟至向这种反动思想投降。毛主席的教导,革命理论的指引,使董金铄有了主心骨。他意识到作为一个革命青年,面对这股反动思潮,必须奋起批判和斗争。于是,他给《红旗》杂志编辑委员会写信,批驳张铁生的所谓“答卷”,明确表示不同意《人民日报》、《辽宁日报》的两个“编者按”,坚决反对把张铁生作为正面典型来宣传,反对把张铁生交“白卷”的丑恶行径美化为“反潮流精神”。
董金铄写的第一封信寄出十天以后,仍未得到回音。这封信,《红旗》杂志当时很快转给了《人民日报》。在这期间,《人民日报》又接连发表了赞扬张铁生的所谓“答卷”的文章。董金铄没有被这股嚣张一时的逆流所吓倒,又给《红旗》杂志编辑委员会写了第二封信,驳斥某些人对“答卷”的无耻吹捧。他认定,错误的东西总是行不通的,这个是非迟早会澄清。
一九七四年,“四人帮”批林批孔另搞一套,吹捧张铁生的文章和报道更加连篇累牍。董金铄坚定不移,相信自己的看法是正确的。这年春天,后奕中学的二百多名师生,到小刘庄大队开门办学,要董金铄谈谈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在农村广阔天地里锻炼成长的体会。董金铄向师生们介绍了自己识别、批判张铁生“答卷”的过程,并当众宣读了他一九七三年八月写的两封信,尖锐地指出:“真正的革命者必定是愿意并且实行和工农群众相结合的。而在张铁生的眼里,农村简直是埋葬青年理想的坟墓,他当然不想走毛主席指引的道路。可是,《人民日报》却对这样的青年撑腰打气,我们的党报究竟替谁说话?”当时,有的同志为董金铄捏一把汗,低声告诉他:“你那两封信,去年没有追查,就算过去了,现在怎么又拿出来了?”董金铄回答:“不要紧,我始终认为张铁生的‘答卷’是错误的,而错误的东西是不会站得住脚的!”
董金铄当时为什么给《红旗》杂志而不给《人民日报》写信呢?他说:“主要原因是我看到我的意见同《人民日报》唱反调,写了也白搭。《红旗》杂志是我党的理论刊物。‘打官司’嘛,总得找个第三者。我怀着对党无限信赖的心情给《红旗》杂志写信,想求得一个‘公正的评判’。可是那时候,我哪里知道《红旗》杂志和《人民日报》一样,也被姚文元一伙搞成篡党夺权的工具了呢?”
董金铄出身贫农家庭,一九六六年回乡务农,现任大队党支部委员、团支部书记。他能较早地识别错误潮流,批判修正主义,这是他刻苦学习、善于联系实际的结果。几年来,他先后通读了《毛泽东选集》一至四卷,又认真学习了《共产党宣言》、《国家与革命》、《哥达纲领批判》、《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等四十多篇马列著作。他还阅读了鲁迅的八本著作,浏览了《中国通史简编》、《新民主主义史》、《中国文学史》、《政治经济学》、《社会发展简史》等著作,写了大量读书笔记和学习心得。
英明领袖华主席为首的党中央一举粉碎了“四人帮”,彻底揭穿了“四人帮”利用现行反革命分子张铁生篡党夺权的政治大阴谋,“公正的评判”终于作出来了!董金铄同亿万人民和广大青年一样,心里有说不出的高兴。去年十一月下旬,他怀着对新生的《人民日报》的信任,写信询问当年他批判张铁生的两封信处理的情况,揭露和控诉“四人帮”及其心腹的滔天罪行。最近他表示,要坚决贯彻执行党的十一大路线,全面地、准确地学习和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大批“四人帮”反革命的修正主义路线,大批资本主义,大干社会主义,为实现华主席抓纲治国的伟大号召作出新的成绩。
本报记者


查看完整版本: [-- “公正的评判”终于作出来了!——关于董金铄批判张铁生的调查报告 --] [-- top --]



Powered by phpwind v8.7 Code ©2003-2011 phpwind
Gzip enabl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