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 肖邦爱国的心 --]

人民日报1946-2003在线全文检索 - 论坛 -> 1978年01月 -> 肖邦爱国的心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廖乃雄 1978-01-30 00:00

肖邦爱国的心

第6版()
专栏:今古人物

肖邦爱国的心
廖乃雄
“不论你在哪里逗留,在哪里流浪,
愿你永不会将祖国遗忘,
绝不停止对祖国的热爱,
以一颗温暖、忠诚的心脏。”
一八三○年十一月初,在秋风萧瑟的华沙,波兰青年音乐家肖邦即将离别祖国。他的友人在告别会上念了这样一段祝词,并赠给肖邦一只满盛祖国泥土的银杯,作为永远的纪念。
当时,遭到列强三次瓜分的波兰,正处于沙皇俄国的铁蹄蹂躏之下。波兰首都华沙的人民为了反抗沙俄侵略统治,正在酝酿起义。在他离别几周之后,华沙就爆发了起义并获得了成功。波兰人民的英雄业绩,震撼了整个欧洲。可是,由于波兰大贵族的背叛,民族解放运动的胜利很快被断送了。华沙重新沦入沙俄魔掌的消息传到了肖邦的耳中。他在非常激愤的心情下写下了《革命练习曲》、《D小调前奏曲》等作品。这里有愤怒的呐喊,也有深切的思念,但更重要的是体现了一颗对异族压迫坚决反抗的心。祖国的苦难把年青的肖邦磨练得更加坚强,他对祖国的热爱和对敌人的仇恨,从此更自觉、更炽热了。
在巴黎,肖邦度过了他的后半生。虽然巴黎上层社会和贵族、资产阶级的沙龙生活,对他的思想和部分创作产生了一定的不良影响,但他始终怀着一颗热爱祖国的心,不断地进行洋溢着民族精神的音乐创作。他的《第一叙事曲》描绘、歌颂了古代民族英雄为国捐躯可歌可泣的精神;《送葬曲》寄寓了对祖国沦亡的深切哀痛。他的不少《玛祖卡》、《波兰舞曲》正象那银杯一样,永远散发出祖国泥土的芬芳。这些作品显示着波兰人民的儿女们在为自由、独立而战的祖国歌唱。这歌唱的音符就象一发发炮弹,向俄国的暴君射去。
肖邦在巴黎惯于自称是“一个不能再忍受祖国的悲惨命运而来到巴黎……的波兰人”。而在当时,波兰人,对整个欧美两洲来说,是一个骄傲的称号。恩格斯说过:“不仅在斯拉夫民族中,而且在欧洲民族中,波兰都是唯一的一个过去和现在都一直以全世界的革命战士身份进行战斗的民族”。因为,波兰人民的儿女曾经参加过美国独立战争、法国大革命、一八四八年匈牙利、德国和意大利的资产阶级革命,并且在一八七一年为巴黎公社的无产阶级革命事业流过鲜血。
肖邦始终热爱祖国,反对异族奴役,坚信波兰民族的复兴。他热情地帮助在巴黎流亡的波兰同胞,为他们演奏,不知疲倦。华沙起义后,肖邦没有按照他父亲的要求,保留俄国“国籍”(当时波兰被当作俄国的一部分),去申请将俄国护照延期,而是毅然抛弃了俄国“国籍”,自愿当一辈子流亡者。一八三六年,当被称为“波兰帕格尼尼”的小提琴家里平斯基要来巴黎演出时,肖邦积极地为他进行筹备。可是,当里平斯基为了还要去俄国演奏,拒绝了肖邦要他为流亡巴黎的波兰同胞举行专场音乐会时,肖邦就愤怒地断绝了与他的往来和友谊。
一八三七年,俄国驻法大使以沙皇宫廷的名义拉拢肖邦,要他接受“俄皇陛下首席钢琴家”的职位和称号。肖邦断然加以拒绝,并义正词严地答复道:“虽然我没有参加一八三○年的革命,因为我当时还太年轻,但是我的心是同那些革命者在一起的”。这坚定的回答,傲岸的蔑视,给了北方的暴君一记响亮的耳光。肖邦没有辜负亲友和老师的期望,对祖国始终保持一颗忠诚的心。肖邦虽然终生没有看到祖国从沙俄统治下解放出来,不能回到自己亲爱的祖国,但他临终的遗愿实现了:在他死后,他的心脏被运回祖国埋葬,那只银杯中的祖国泥土也被撒在他的墓地上。(附图片)


查看完整版本: [-- 肖邦爱国的心 --] [-- top --]



Powered by phpwind v8.7 Code ©2003-2011 phpwind
Gzip enabl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