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 永远难忘的友情 --]

人民日报1946-2003在线全文检索 - 论坛 -> 1978年02月 -> 永远难忘的友情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杨沫 1978-02-25 00:00

永远难忘的友情

第5版()
专栏:

永远难忘的友情
杨沫
一月十三日黄昏后,在凛冽的寒风中,我们中国作家代表团一行八人,登上了飞往巴基斯坦的民航机。
飞机平稳地越飞越高,我的心也暂时离开了北京,驶向遥远的巴基斯坦——那个国家和她的人民是什么样儿?在这个友好邻邦,我们将会遇到什么样的朋友和新奇的事物?……我正心思缭乱地想着,蓦然意识到,这个夜晚我们将飞近世界屋脊的喜马拉雅山。呵,喜马拉雅山,多么奇异而又神秘的高山呵!全世界人民都瞩望着你。假如我能在飞机上看一看你那终年覆盖着积雪和冰凌的瑰丽、雄伟的奇景该是多好呵!然而,当我伏窗下望时,浩茫的天宇中,只有几颗亮晶晶的星星低低地和飞机平行着,在我们旁边缓缓移动。我们的飞机只飞越过帕米尔高原,喜马拉雅山还在远远的东南方,我们是无法望见它的。可是,这时巴基斯坦杰出的诗人伊克巴尔的诗句却响在了我的耳边:
“沉睡的中国人民正在觉醒,
喜马拉雅山的喷泉开始沸腾!”
几十年前,当我国人民还处在同国内外敌人艰苦奋战的年代,伊克巴尔就以他真挚的热情,同情和关怀着中国的命运。现在,我们就要飞往伊克巴尔的故乡了,有多少象伊克巴尔那样的巴基斯坦朋友,此刻正在用期待的目光等待着我们?想到这里,愉快和幸福的感觉充溢心头,虽然只用六个多小时,就可逾越两万多里抵达巴基斯坦,但我仍觉得飞机飞得太慢了。
一踏上巴基斯坦温暖如春的美丽国土,我们立刻就被无数只友谊之手紧紧地握住了。艳丽的玫瑰花环不断地在我们的脖颈上散发着友谊的芬芳,撒向我们身上的缤纷的玫瑰花瓣,象一颗颗炽热的心,使我们的心也被这真挚的情谊感动得燃烧起来。
我们果然来到了关怀我国的伊克巴尔的故乡。
我们果然来到了一个亲人一样的国度里,“巴中友谊万岁”的旗帜和口号,时时闪过我们的眼帘和心头。
到达拉瓦尔品第不过两三天,齐亚·哈克将军就在百忙中接见了我们全体团员,和我们谈笑风生,并请乔羽同志当场朗诵了他歌颂巴中友谊的诗篇。我们所到的四个省份的省督,也都亲切地接见了我们。旁遮普省督对我们诚恳地说:“中国是巴基斯坦唯一共患难的朋友。你们还没有完全体会到巴基斯坦政府和人民对中国政府和人民的深厚友谊,它比蜜还甜——这是语言无法表达的。”
有一件事,很能证明省督的话是非常真实的。
一九七六年一月九日,周总理不幸逝世的消息刚从电波中传出,天还没亮,许多巴基斯坦人就从四面八方赶到我驻巴大使馆,痛哭失声地哀悼我们的总理。接着,悼念的信件雪片似的飞来。有的信中这样说,“我拒绝承认伟大的周恩来已经不在人间,已经离我们而去。”有的说,“怎么不叫我死——以代替这位伟人的死亡呢?”有的人还用诗的形式写道:“他是斗争课的伟大教师,为的是全世界人民的生存。他将永远活在我们的心灵深处,黑暗中给我们以光明,督促我们永远向前。”当我读到这些信件时,眼里忍不住盈满了泪水。周总理曾五次访问巴基斯坦,他坚决支持巴基斯坦政府和人民维护民族独立和国家主权,反对帝国主义、霸权主义和扩张主义的斗争,给巴基斯坦人民留下了异常崇高、亲切和深刻的印象。巴基斯坦人民和中国人民一样,对我们的总理怀着诚挚而又崇高的敬爱之情!
我们代表团访问了拉瓦尔品第(包括伊斯兰堡)、白沙瓦、拉合尔、卡拉奇和海德拉巴等几个城市。所到之处,都会见了当地的许多诗人、作家、艺术家、教授、学者、新闻工作者和社会名流。同巴基斯坦朋友互相倾诉的友情——那象久别重逢的兄弟般的深挚友情,宛如春雨般,点点滴滴淋洒在我们彼此深感渴望的心田上,令人永远难忘。
我不能忘怀白沙瓦的女作家菲洛莎·布卡莉小姐。她曾热情地和我一次次地交谈。有时翻译不在身旁,我们就彼此用手指指对方的嘴,又指指对方的心——表示我们虽然语言不通,但是我们的心却紧紧相联。我更不能忘怀在拉合尔会见的那位年高八十的老作家苏非·塔巴桑姆先生。这位德高望重、终生为儿童写作不息的老人,仅在一九七六年至一九七七年,他就用乌尔都语写了五本书。他直到如此高龄,还在为儿童们不倦地写作着。我在拉合尔的几次集会上都见过他。有一次,老人忽然用手抚摸着我的头顶,轻轻说道,“孩子,我爱你……”老人爱中国人民,爱中国作家,因此也爱我。当听到这句饱含着巴基斯坦作家对中国作家如此深情的话语时,我的眼睛忍不住潮湿了。
如同巴基斯坦明媚温馨的空气里到处都散发着醉人的花香一样,我们到处也都感受到巴基斯坦人民对我们的真挚友情的浓郁芬芳。拉合尔的“乌尔都语发展中心”领导人阿赫迈德先生,一九六六年曾访问过中国,见过毛主席和周总理。他受到毛主席的启示,积极地从事发展本民族的文化教育事业。他向我们讲了这样一个小故事:周总理送了他一块手表,他珍重地拿回家里,却被他的儿子要去了。儿子说:“你老了。我要拿着这块表来继续毛泽东的事业”。
象阿赫迈德和他的儿子这样热爱中国的巴基斯坦朋友是很多很多的。在我们参观旁遮普大学时,连学校幼儿园的小朋友们,都用娇嫩的童声为巴中友谊热情地唱道:
“宁舍金子,不舍巴中友谊
……”
夜晚回到旅馆里,打开窗户望着拉合尔美丽的万家灯火,我的心头仍回荡着白天听到的悦耳的童音:“宁舍金子,不舍巴中友谊……”是什么原因使巴中友谊如此深入人心?这时,拉合尔巴中友协主席蒙塔兹先生的讲话在我耳边响了起来:“巴中友谊是在毛主席指导下,由周总理亲自付诸实施建立起来的。在巴基斯坦遭受侵略时,是中国坚决支持帮助了我们。从此,毛泽东、周恩来的名字家喻户晓。中巴在精神上、道义上已经如此紧密地联结在一起,只要印度河和长江水都在流,这种友谊就会永远长存!”
是的,共同的战斗任务,共同的反侵略、反扩张的理想,和兄弟般的患难与共、真诚相助,把我们两个国家的人民如此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这就是“宁舍金子,不舍巴中友谊”的原因。
一月二十九日午后,我们中国作家代表团就要离开卡拉奇回国了。这时,在开往飞机场的汽车上,我凝神望着车子经过的每一条街道,每一棵高大翠绿的棕榈树,每一团从墙头上垂下来的鲜丽的花丛。甚至对街头上熙熙攘攘、来来往往的每一个巴基斯坦人,我都依恋地看着、望着——希望再多看上他们几眼。经过了在巴基斯坦的十六个日日夜夜,中巴友谊在我心头已经变得如此形象、具体、生动——我的眼前又浮现着白沙瓦的女作家菲洛莎·布卡莉,想起她亲手送给我的一只富有民族色彩的手包;想起她赶到飞机场来送我们时,她那依依不舍地一次次在候机室旁的铁栏上和我一同拍照的情景。我也想起了八十岁的苏非·塔巴桑姆老人,他那孜孜不倦、为人民写作不息的崇高精神,鼓舞着我心潮激荡,恨不得自己也立刻拿起笔来……。
登上了飞机,我再也没有去时的茫然感觉。我心里充溢着巴基斯坦人民对中国人民、对伟大领袖毛主席、对我们敬爱的周总理和华主席的无限钦佩、感激的真挚热情;也充溢着粉碎“四人帮”后,我们这个第一个被派去访问巴基斯坦的作家代表团所应承担的责任感;更充溢着无数巴基斯坦人民及作家、诗人们对我们代表团所表现出的深情厚谊。飞机就要起飞了,我在心里悄悄说道:“再见了,巴基斯坦!我将永远爱着你这美丽的绿色国土;我将永远怀念着你们那千千万万勤劳、勇敢、纯朴、正直的人民;我将永远难忘与你们在一起度过的美好愉快的日子。“巴中两国人民的友谊永远象喜马拉雅山那样高,象印度洋那样深”。这是你们一再提出的愿望,也是我们中国人民、中国作家发自内心的热烈愿望。(附图片)
中国作家代表团在巴基斯坦拉合尔旁遮普大学同巴基斯坦朋友座谈。


查看完整版本: [-- 永远难忘的友情 --] [-- top --]



Powered by phpwind v8.7 Code ©2003-2011 phpwind
Gzip enabl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