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 百万翻身农奴的榜样——访五届人大代表、藏族女干部次仁拉姆 --]

人民日报1946-2003在线全文检索 - 论坛 -> 1978年02月 -> 百万翻身农奴的榜样——访五届人大代表、藏族女干部次仁拉姆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张怀京 周保华 1978-02-27 00:00

百万翻身农奴的榜样——访五届人大代表、藏族女干部次仁拉姆

第2版()
专栏:

百万翻身农奴的榜样
——访五届人大代表、藏族女干部次仁拉姆
隆冬季节,我们来到雅鲁藏布江的泽当渡口,准备到江北访问乃东县结巴人民公社党支部书记次仁拉姆。等待渡船时,只见在卸船的人群中,有一位五十开外的藏族妇女,背着满满一口袋粮食,和大家说着笑着走下船来。她那油黑的布满了皱纹的脸上挂满了汗珠,也顾不得擦一下,一次又一次地搬运着船上的物资。快开船了,她才匆匆走上船来。岸边的装卸工人们,一边挥手向她告别,一边大声喊道:“吐及其啦!阿佳次仁拉姆”!(谢谢您,次仁拉姆大姐)。她微笑着回答:“吐及玛来。”(不用谢)。她就是我们所要访问的次仁拉姆,五届全国人大代表!
结巴公社,坐落在雅鲁藏布江北岸温曲河畔的门达山下。这里海拔三千七百米,无霜期短,沙质土,自然条件差。过去全是星散在河滩上的“巴掌地”和挂在山坡的“立体田”,粮食产量一直很低。如今,映入我们眼帘的是:地成方,渠成网,树成行,马达响,人欢马叫的壮丽画卷。一九七七年,战胜了历史上从来没有过的自然灾害,获得历史上从来没有过的大丰收。全公社粮食总产达到一百九十四万七千多斤,比一九七六年增长百分之十二,平均克产(一克相当于一亩)九百三十五斤。给国家交公粮和卖余粮六十六万斤。
社队干部和贫下中农,谈起公社的变化,常常这样说:“羊群为什么能吃到甘美的水草,是因为牧羊人把它们带到了水草丰茂的地方;结巴公社为什么变化这样大,是因为有次仁拉姆这样的好带头人!”
次仁拉姆却谦虚地说:“鹿角再长也顶不着蓝天,大雁成群成行才能飞出草原。公社获得好收成,靠的是党的领导和群众的力量。”
一九六一年三月,乃东县结巴乡的桑嘎村,有十一户朗生(奴隶),因为他们穷,被排挤在互助组之外。他们来到朗生出身的乡党支部书记次仁拉姆的家里,商量对策。次仁拉姆望着这些过去和自己一起住马厩的人们说:“流泪不如攥拳头。羊毛虽细,只要拧成一股绳,也能捆住雄狮。”次仁拉姆的话,点燃了朗生们心中的熊熊烈火。就这样,由最穷的朗生们组织起来的互助组诞生了!朗生互助组在次仁拉姆的带领下,在社会主义的道路上越办越好。它象一棵根深叶茂的苍松,屹立在雅鲁藏布江畔,冈底斯山脚下,被当时的中共西藏工委誉为“百万翻身农奴的榜样”。
一九六五年九月,西藏自治区成立,揭开了西藏历史上新的一页。在中央代表团召开的座谈会上,代表团的同志问次仁拉姆有什么要求?她说出了百万翻身农奴的心愿:“我们迫切要求在西藏快办人民公社!”在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推动下,伴随着社会主义改造的高潮,人民公社化运动迅速在雪山草原上展开。结巴乡在山南地区第一批成立了人民公社,次仁拉姆当选为公社党支部书记。她和百万翻身农奴的心愿实现了,走社会主义道路的劲头更足了。
在谈到结巴公社的巨大变化时,次仁拉姆说:“一九七三年以来,我们认真贯彻执行北方地区农业会议的精神,深入开展农业学大寨的群众运动,全公社的革命和生产才出现了新的面貌。”在这以前的几年,由于林彪、“四人帮”的干扰破坏,结巴公社资本主义泛滥,人们大干社会主义的积极性受到压制,全公社的粮食总产逐年下降,最低的一九七二年,只有五十六万斤,出现了许多缺粮户。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次仁拉姆背上粪筐,拿着铁锨,拎着糌巴口袋,来到被称为“山羊的尾巴,连自己的屁股都遮不住”的第一生产队蹲点调查研究。她发现这里出工的少,在家捻毛线、做酒的多;干集体地里的活,没精打采,干自留地里的活,却很卖力气。她认为,一队生产上不去,并不是群众不好,而是对资本主义倾向没去管,党的基本路线教育没去抓。次仁拉姆帮助一队,在这年冬天开展了社会主义教育,做到了人心归农,劳力归田,车马归队,把群众引导到农业学大寨的轨道上来了。一九七三年,一队不仅摘掉了吃返销粮的帽子,户户有余粮,而且还向国家缴了公粮卖了余粮。从一队的变化,次仁拉姆悟出了一个道理:要让庄稼长得好,就得经常铲除然巴草(西藏一种再生能力很强的杂草),要使社会主义迈大步,就要不断地堵资本主义的路。从此,党支部年年坚持在全公社范围内,大张旗鼓地开展社会主义教育活动。结果,方向明,班子齐,干劲足,办法多,农业生产连续跨大步。一九七四年粮食一季单产上了“纲要”,一九七五年又过了“黄河”。
第一次全国农业学大寨会议胜利召开的喜讯,象浩荡的东风,吹遍了万里高原。次仁拉姆在县里听了县委书记关于会议情况和精神的传达,方向更明了,想得也更远了,心胸更开阔了。回到公社以后,对大寨的经验,她大会宣传小会讲,发动群众对照“六条标准”找差距,讨论制订了一九七六年到一九八○年的“五年规划”,决心奋战五年,使粮食单产一季平均达到九百斤。
但是,正当次仁拉姆和社员一起,为实现自己的奋斗目标努力战斗的时候,“四人帮”及其在西藏的代理人和黑爪牙,大搞“三反一砍”的阵阵妖风,也吹进了结巴。次仁拉姆坚决按照第一次全国农业学大寨会议精神和自治区党委的指示,带领党支部和群众坚持学大寨不动摇,党的基本路线教育不断线,整顿领导班子不停顿,狠抓生产不松劲。
她的行动,得到了县委的支持和广大干部群众的拥护,但也有的人心里为她捏着一把汗。就连一直和她并肩战斗的原朗生互助组组长、公社党支部委员土登,也跑来劝她:“阿佳(大姐),俗话说羊走在前边有被狼吃掉的危险,落在后边,又要挨鞭子打。还是稳当点保险。”次仁拉姆向老战友语重心长地说:“淋过大雨的人,还怕露水?大寨我去参观学习过,大寨是毛主席亲手树立起来的一面红旗,走大寨的路就是走社会主义的路。这条道,我们看准了,走定了,就是用十头牦牛拉,也坚决不回头!你想想,从刘少奇到林彪,那一个不是拚命反对学大寨。现在反对学大寨的这些人,绝没安好心肠。”老土登狠狠吸了一口烟,又说:“可是,现在报纸和电台上连第一次全国农业学大寨会议提也不提了。”次仁拉姆说:“珍珠即使在黑夜,也不会失去光辉;鱼目就是在太阳下,也不会发光。不管他们提不提,第一次全国农业学大寨会议指明了农业发展的方向,代表了我们的心愿。学大寨要风吹沙打不转向!”这一席话,说得老土登眼睛亮堂堂,心里热呼呼:“阿佳,你干吧,我支持你!”从此,土登带领社员挖土填沟,深翻拣草,平整梯田,吃住在工地,破冻土,战严寒,那里危险就战斗在那里。就在这充满激烈斗争的一九七六年,结巴公社农业学大寨的运动结出了丰硕的果实:全社粮食总产达到一百七十三万六千斤,以增长百分之七十六点七的高速度,一跃跨过了“长江”,单产一季达到八百二十五斤。
粉碎“四人帮”后的一九七六年底,次仁拉姆受百万翻身农奴的委托,带着象庆祝翻身解放那样一种胜利的喜悦心情,来到北京,来到华主席身边,出席第二次全国农业学大寨会议。在会上,她亲耳聆听了英明领袖华主席关于抓纲治国战略决策的重要讲话。在首都,她亲身感受到在华主席、党中央的领导下,全国大治快上的局面正在出现。她从北京回到结巴公社以后,连自己的家都没看一眼,就到农田基本建设工地上去了,一边劳动,一边宣传。休息时,她向社员们提出“全国都在大治快上,我们结巴公社怎么办?”大家经过热烈而充分的讨论,豪迈地提出了“五年规划,今年实现,为抓纲治国作贡献”的战斗口号。他们经过一年苦干,在同霜、虫、旱严重灾害的斗争中,胜利地实现了自己的口号,提前三年完成了一九八○年的粮食生产指标。
生产的发展,使社员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第二生产队共有五十四户人家,一百三十个劳动力,去年平均每个工的分值是一元五角,每个劳动力平均分得现金二百三十元左右,此外,每人分到口粮六百斤,还分到了酥油、皮张。在和煦的阳光下,六十多岁的老牧工桑沛,数着刚刚分到的三百零七元,笑呵呵地对次仁拉姆说:“去年的粮食还没吃完,今年的粮食没口袋装;这些钱,还得和去年一样,全都存起来。如今咱结巴公社,户户有余粮,家家有存款,这都是阿佳您遵照华主席抓纲治国的战略决策,带领我们学大寨的结果啊!”
本报记者 张怀京 周保华(附图片)
五届人大代表次仁拉姆满腔热情地带领翻身农奴学大寨,深受当地藏、汉族干部、群众的爱戴。新华社记者摄


查看完整版本: [-- 百万翻身农奴的榜样——访五届人大代表、藏族女干部次仁拉姆 --] [-- top --]



Powered by phpwind v8.7 Code ©2003-2011 phpwind
Gzip enabl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