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 得到人民信任和尊敬的人——记五届人大代表、眼科医生袁佳琴 --]

人民日报1946-2003在线全文检索 - 论坛 -> 1978年02月 -> 得到人民信任和尊敬的人——记五届人大代表、眼科医生袁佳琴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梁振亮 1978-02-28 00:00

得到人民信任和尊敬的人——记五届人大代表、眼科医生袁佳琴

第4版()
专栏:

得到人民信任和尊敬的人
——记五届人大代表、眼科医生袁佳琴
在我们的时代,只要一心为人民的事业而工作,就能得到人民的信任和尊敬。五届全国人大代表、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医院眼科主任袁佳琴教授就是这样的人。
袁佳琴教授原来在天津医学院附属医院工作。一九六九年,在毛主席指示的鼓舞下,她带领全家离开工作近二十年的天津,来到六盘山区的隆德县沙塘公社安家落户。
从城市的大医院到山区的公社卫生院,生活上的不习惯暂且不说,工作上困难也不少。但是袁佳琴没有被困难难住。她和同志们积极创造条件,很快建立了病房,购置了手术器械,开展了工作。一天,有一个由于眼睛高度近视引起视网膜剥离而失明的病人来到沙塘,要求手术治疗。修补视网膜在眼科中是难度比较大的手术。袁佳琴虽然过去做过这样的手术,有一定的把握,但是在这里不仅护理条件差,就连做手术用的电灼器也没有。“能不能用烧热的大头针代替电灼器呢?”这种方法,她曾经试用过,这要全凭自己的感觉,也要冒失败的风险。然而,一想到病人的痛苦,想到毛主席的“为人民服务”的教导,袁佳琴决定用这种方法给病人进行手术治疗。她和大家一起认真研究,制定了周密的手术方案,成功地使病人恢复了视力。
袁佳琴热心为群众服务的事迹传开以后,周围几个县和甘肃等地的病人不断登门求医。一位因白内障而双目失明的回族老大爷,一天从百里之外赶来要袁佳琴给他治疗,可是听说要动手术,却执意不肯。难道让老人就这样回去吗?袁佳琴耐心做了他的思想工作,第二天就顺利地动了手术。一个月后,当这位被人搀扶着来到沙塘的老人要离开这里时,他说什么也不坐车,激动地说:“我要一步一步走回去,让乡亲们都知道,是毛主席派来的医生使我重见了光明!”
袁佳琴深深懂得,要为广大群众解除病痛,光有一颗火热的心不行,还要加强科学研究,去攻克过去还没有被人们所认识的领域。早在一九五四年,袁佳琴和同志们写出了我国第一部《工业眼科学》。随后,在一九五六年,在党的向科学进军的号召下,袁佳琴又开始了《眼的裂隙灯显微镜诊断学》的写作。
裂隙灯显微镜是一种用特殊光学方法观察眼底病变的仪器,对眼底各种疾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有着重要的作用。当时,这种从国外进口的仪器在我国数量很少,有关使用方法和诊断理论的研究也非常薄弱。为了填补这项空白,袁佳琴在其他同志的合作下,用了整整十年时间,写出了一部有三十二万字和一千一百张插图的眼的裂隙灯显微镜诊断的著作。
从天津来到六盘山区后,特别是后来又从山区调到自治区人民医院,袁佳琴多次对这本书进行了修改。就是在“四人帮”横行的时候,这项工作也没有停止。她从临床实践中积累了大量资料,又阅读了许多国内外医学文献。她星期天从来不休息,经常是工作到深夜。有一次,一连三天的加班加点使她本来就虚弱的身体再也吃不消了,大口地呕吐起来,但是一想到要为祖国作贡献,她仍然继续不停地写下去。经过艰辛工作,她不仅对全书进行了修订,而且增写了数万字的有关激光治疗、荧光造影等章节。以英明领袖华主席为首的党中央一举粉碎“四人帮”,袁佳琴无比高兴和欣慰,因为她刚刚完成的工作,正是对这一伟大胜利的最好献礼!
由于对人民事业的辛勤劳动和出色贡献,袁佳琴被光荣选为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在即将去北京参加人代会议的时候,我们见到了袁佳琴教授。她高兴地告诉我们,在华主席率领我们向四个现代化进军的战斗中,她越干越有劲!那本《眼的裂隙灯显微镜诊断学》已经列入国家出版计划,而她,已经开始了一本新的眼科著作的写作工作。
新华社通讯员 梁振亮


查看完整版本: [-- 得到人民信任和尊敬的人——记五届人大代表、眼科医生袁佳琴 --] [-- top --]



Powered by phpwind v8.7 Code ©2003-2011 phpwind
Gzip enabl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