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 金沙滩林茂粮丰 --]

人民日报1946-2003在线全文检索 - 论坛 -> 1978年03月 -> 金沙滩林茂粮丰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刘志杰 1978-03-29 00:00

金沙滩林茂粮丰

第5版()
专栏:祖国新风貌

金沙滩林茂粮丰
出大同,南下五十公里,我们便来到了闻名的古战场金沙滩。远眺,只见巍峨险峻的两狼山屹立于西北,蜿蜒起伏的黄花梁横卧于东南。方圆四十里的金沙滩上,一片茂密的林海。林区内,纵横交错的主副林带,编织成了九十多个网格,保护着一块块良田。在这辽阔的塞上高原,天上的电线,地下的防渗渠道密如蛛网;星罗棋布的一眼眼机井不时地喷吐着清泉。时而出现相互追逐的肥壮牛羊,时而飘起社员们欢乐的劳动歌声。宽敞笔直的一条条柏油路两旁,松柏参天,杨柳挺拔。林海深处,一座座村庄,一排排社员新居,炊烟缕缕,笑声阵阵,生气盎然,景色如画,真是一派喜人的新气象。
金沙滩,相传是宋辽鏖战的疆场。北宋名将杨业父子,为了抗击我国北方民族金兵对中原的入侵,凭借雁门关,两狼山的天险,曾经屯粮聚兵于金沙滩上。解放前的金沙滩,每逢春天,黄风遮天盖日,流沙毁地埋房,直到“立夏”过后,人们才能去找地下种。正常年景,亩产只有二、三十斤。那时,这里的山是秃山,梁是荒梁,滩是穷滩,劳动人民过着“糠菜半年粮,饿断肚和肠”的悲惨生活。不少人被迫抛妻卖子,流落他乡。
解放后,金沙滩人民在毛主席革命路线的指引下,连年植树造林,防风固沙。经过二十多年的艰苦奋斗,营造了八万一千多亩防风林、保田林、用材林、经济林。大面积的植树造林,制服了风沙,固定了耕地,调节了气候,改变了农业生产条件,有两万亩土地实现了园林化,粮食亩产达四、五百斤以上。这里的树木已经成材,每年都能为农业提供二、三万元资金。到一九七七年底,金沙滩公社共有各种农业机械一千六百多部(件)。林业的发展促进了畜牧业的发展,畜牧业的发展又为农业开辟了广阔的肥源。这样以林促农,以林养牧,林茂粮丰,六畜兴旺,农林牧获得了全面发展。到去年年底,金沙滩公社大牲畜由解放初期的九百头发展到二千二百九十头,粮食产量达到一千六百四十一万斤,比一九七六年增加了百分之三十二点八,比解放初期增加了近三倍。
如今,金沙滩人民的生活越过越幸福。胡寨大队党支部书记宁光顺同志给我们谈了他们村的变化。旧社会胡寨是个“长工店”。全村五十户人家,二百四、五十口人,逃荒去口外的有一百一十多人,长年流落他乡、投亲靠友的有八、九十人,讨吃要饭的有二十多人。解放以来,胡寨村人民的生活随着集体经济的发展越过越好。我们特地访问了贫农社员于三女老大娘。这位旧社会被地主榨干了血汗,夺去了丈夫,哭瞎了双眼的老人,如今过着丰衣足食的美满生活。儿子、女婿都是工人,老人年年被队里评为模范社员。家里有了自行车、手表、缝纫机等。
阳光照林海,林海映丹心。如今一万八千多金沙滩人民,高举毛主席的伟大旗帜,在以华主席为首的党中央的领导下,抓纲治社,为高速度发展农业,正大踏步前进在继续革命的大道上,用他们勤劳的双手描绘更新、更美的画图。
本报通讯员 刘志杰


查看完整版本: [-- 金沙滩林茂粮丰 --] [-- top --]



Powered by phpwind v8.7 Code ©2003-2011 phpwind
Gzip enabl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