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 郭老笔下风雷动——记历史话剧《蔡文姬》重新上演 --]

人民日报1946-2003在线全文检索 - 论坛 -> 1978年06月 -> 郭老笔下风雷动——记历史话剧《蔡文姬》重新上演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张慧贤 1978-06-17 00:00

郭老笔下风雷动——记历史话剧《蔡文姬》重新上演

第3版()
专栏:

郭老笔下风雷动
——记历史话剧《蔡文姬》重新上演
走进北京人民艺术剧院三楼排练厅,一幅巨大的对联映入眼帘。上联是:“往事越千年还魏武本色郭老笔下风雷动”;下联是:“今朝除四害振昔日豪情蔡剧笑绽百花丛”。
经过两个多月的紧张排练,我国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化战士郭沫若同志创作的历史话剧《蔡文姬》重新同广大观众见面了。
《蔡文姬》是郭老一九五九年的作品。当时,郭老面对全国各条战线出现的万马奔腾的大好形势,激情满怀,仅用七天时间,就写出了《蔡文姬》剧本的初稿,并亲自来到北京人民艺术剧院给大家朗读。人们立刻就被剧中磅礴的气势,浓烈的感情所激动。为了向国庆十周年献礼,全院同心协力,只用一个半月的时间,就排出了这个戏。敬爱的周总理在郭沫若同志陪同下,观看了《蔡文姬》的彩排,热情支持上演这个戏。看戏的第二天,周总理又打来电话,对表演、音乐、布景、服装、道具等都一一提出了具体修改意见。当年,《蔡文姬》在北京、上海、江苏、黑龙江、吉林、辽宁等省市连续演出三百多场,场场座无虚席。
演出获得如此巨大的成功,说明作者和观众的心是相通的。
戏剧家是通过自己的作品与观众交流思想感情的。郭老在剧本的《序》里阐述了自己的创作意图。他说:“我写《蔡文姬》的主要目的就是要替曹操翻案。曹操对于我们民族的发展、文化的发展,确实是有过贡献的人。在封建时代,他是一位了不起的历史人物。但以前我们受到宋以来的正统观念的束缚,对于他的评价是太不公平了。特别经过《三国演义》和舞台艺术的形象化,把曹操固定成为了一个奸臣的典型——一个大白脸的大坏蛋。连三岁的小孩子都在痛恨曹操。”“我们今天的时代不同了,我们对于曹操应该有一种公平的看法。”郭老还谈到曹操在历史上的功绩和罪过,对曹操作了一分为二的评价。
一九五六年和一九五八年,伟大领袖毛主席先后提出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和革命现实主义与革命浪漫主义相结合的创作方法,作为政治家、历史学家和文学家的郭老,受到巨大的鼓舞和鞭策。他按捺不住放纵奔流的感情,又一次运用历史剧这个武器为现实斗争服务,去参加学术界空前活跃的争鸣。郭老说:“尽管在目前对于曹操的看法还有分歧,但我相信那些分歧是会逐渐接近或者消灭的。”
在话剧《蔡文姬》中,曹操第一次出场是在第四幕。当时,他和曹丕一起论诗。精辟的文学见解,加以演员的精湛的表演和朗颂“胡笳十八拍”,成功地塑造了作为文学家的曹氏父子的艺术形象。而在曹操出场以前,就已经通过剧中人物之口描绘了曹操作为一个具有雄才大略的政治家的形象。他善于发现人才:广罗人才,正如剧中人董祀说的:“曹丞相是要在文治声教上做一番大事业。”在曹操的诗里也充满了思慕贤才的强烈感情,他还特别下了“求贤令”。为此,重金迎回博学多才的蔡文姬。在这出戏里,作者通过对几个主要人物的思想、行为的刻画,赞颂了“忧以天下,乐以天下”,牺牲个人私利而“以国事为重”的崇高品德。蔡文姬也正是在这种精神的感召之下才毅然离开子女回到汉朝,积极参与了《续汉书》的撰述工作,追忆整理了她父亲蔡邕的遗著四百多篇,为发展中华民族的文化作出了贡献。
作者还揭示了曹操政治家的袒荡胸襟。他执法如山,不徇私情,但当他一旦发现自己因偏听偏信,几乎造成错杀无辜的错误时,就立即认错,以丞相之尊向蔡文姬深深一揖,感谢她纠正了自己的错误,并衷心地感叹“古人说,兼听则明,偏听则暗,这是一点也不错的。”通过舞台艺术形象表达的这些深刻思想,对今天的观众都是很有启发的。
郭老还在蔡文姬这个人物身上倾注了自己对祖国的深厚感情,使之具有强烈的感染力。事隔十九年,特别是文艺界遭到“四人帮”一场空前的洗劫之后,今天重看话剧《蔡文姬》,许多人都感到耳目一新,赞叹这出戏真不愧为是一个古为今用的艺术珍品。北京人艺的艺术家们今天重新排演这出戏的时候,对它的现实意义也比当年理解得更深刻了。他们怀着激动的心情,精心排练,克服了年老体衰等困难,在当年的导演焦菊隐已病逝的情况下,取得了重演的成功。
北京人民艺术剧院曾演出过郭沫若同志的三个历史话剧。他们对郭老戏剧的艺术风格和诗人的感情理解得比较深。当年在演出《蔡文姬》时,焦菊隐同志担任导演,他在艺术上进行了精心处理,充分地体现出作者独特的艺术风格。在演出中采用了不断吟唱《胡笳十八拍》和富有表现力的配乐的艺术手法,深刻地表现了蔡文姬的思想感情。导演、演员、舞台美术和音乐工作者,还成功地运用了我国民族戏曲的表现手法和国画的写意风格,虚实相生,气魄雄伟,可以引起人们的无限联想,使表演艺术、舞台美术和音乐三者揉合成一个完美和谐的整体。朱琳、刁光覃、苏民、兰天野、董行佶、朱旭等几位老演员充分发挥了自己的艺术特长,使全剧散发着浓烈的诗人感情,强烈地感染着观众。
话剧《蔡文姬》在大跃进年代里诞生,又在大治之年重新上演。人艺的同志们听说郭老听到电台重播《蔡文姬》的录音时,激动得流下热泪。后来又得知郭老身患重病。在《蔡文姬》重新上演的时候,他们个个思绪翻腾,为了安慰郭老,特意写七言律诗一首,献给郭老:
重睹芳华十九载,着风被雨色更鲜,
胡笳重和跃进曲,奇葩再逢大治年。
魏武风貌仍潇洒,文姬清歌盖回旋,
情绪记忆深如醉,奉上郭老一陶然。
以后,他们一面在演出过程中努力提高质量,盼望郭老病愈恢复健康后能来剧院看戏。一面加紧录像,并且把播送时间告诉给郭老,希望他能在医院电视里看到演出。没想到正在这个时候,不幸传来了郭老逝世的消息。他们怀着极大的悲痛心情对郭老逝世表示深挚的哀悼。他们说:郭老虽然逝世了,但是郭老对无产阶级文学艺术的贡献是永垂不朽的!我们要努力地向郭老学习,在演出中以更加饱满的热情严肃认真地进行艺术创造,让演出保持艺术的完整和演出的青春,使郭老深邃的思想和炽热的感情更深地感染着成千成万的观众吧! 
 新华社记者 张慧贤


查看完整版本: [-- 郭老笔下风雷动——记历史话剧《蔡文姬》重新上演 --] [-- top --]



Powered by phpwind v8.7 Code ©2003-2011 phpwind
Gzip enabl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