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 永远和人民在一起——朝鲜访问记之三 --]

人民日报1946-2003在线全文检索 - 论坛 -> 1978年06月 -> 永远和人民在一起——朝鲜访问记之三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人民日报》代表团 1978-06-17 00:00

永远和人民在一起——朝鲜访问记之三

第5版()
专栏:

永远和人民在一起
——朝鲜访问记之三
《人民日报》代表团
我们访问了朝鲜许多地方,所到之处,主人首先都要给我们介绍:金日成主席什么时候来到过这里,同什么人谈过话,作过什么指示。朝鲜同志把这种领导方法叫做现场指导。
咸兴市龙城机械厂,是朝鲜机械工业基地之一。著名的“二·八”维尼纶厂的成套设备,大部分是这个厂制造的。参观的时候,工厂负责同志给我们介绍了金主席在这个厂多次进行现场指导的事迹。这个厂原来是个小小的铁工厂。一九五六年五月,金主席来到工厂,亲自试验了工厂第一次生产的小推车;一九五七年三月两次来厂,鼓励工人开展千里马运动。一九五九年三月第四次来厂,当时工厂没有大型设备,工人用“蚂蚁啃骨头”的办法,加工各种大型部件。金主席高度评价了龙城工人这种自力更生的革命精神,赞扬这个厂是“用机器生产机器”的“母亲工厂”,亲自布置了试制八米立式车床的任务。八米立式车床可以加工直径八米、体重一百吨的大型部件,是重型机械厂的重要设备。在工厂当时的设备和技术条件下,制造这种车床有很大困难。但是,龙城工人阶级继承和发扬抗日游击队员自己动手制造炸弹的革命传统,依靠自己的力量,克服重重困难,四个月就完成了任务,八米立式车床试车的那天,金主席亲自发来了贺电。此后,金主席还多次来过这个厂。从一九五六年到现在,几乎每年都要来一次。龙城机械厂的同志们说:我们厂从小到大,很短时间内,发展成能够生产各种大型成套设备的重型机械厂,都是金主席亲自指导的结果。可以说,我们厂发展的历史,就是金主席对我们厂进行现场指导的历史。
在平安南道金星拖拉机厂,朝鲜同志向我们讲了在金主席亲自指导下试制第一台拖拉机和扩建工厂的故事。这个厂原来是生产农具的。一九五八年十月,当时朝鲜北半部农村社会主义改造已经完成,需要大步向农业机械化迈进的重要时刻,金主席来到工厂,要他们试制拖拉机,满足社会主义农村的需要。在设备简陋、经验缺乏的情况下,全厂职工一面画图,一面加工,三十五天就试制出第一台拖拉机。可是,试车的时候,这台拖拉机只能向后退,不会往前走,有的同志有点泄气。金主席看了却非常高兴地说:能向后退,说明它能动,这就是胜利。经过改进,就一定能向前走。正是在金主席的热情鼓励和亲自指导下,经过一年准备,一九六○年就投入成批生产。一九七一年一月,金主席又一次来到该厂,要他们从年产三千台拖拉机增加到三万台拖拉机,以适应全面实现农业机械化的需要。十一月,金主席在召开党中央全体会议期间,冒雨来到工厂,视察了正在施工的五万五千平方米的加工安装车间,同志们劝他雨停了再看,金主席说:“为人民服务嘛,淋点雨怕什么?”金主席的亲切关怀,激励着全厂广大工人和干部。他们仅仅用了一年半的时间,就完成了扩建任务。投产的那天,金主席还亲自来参加了开工典礼,给很多同志颁发了奖章。
金主席曾经说过:“领导干部,特别是党的干部,不应当象游览一样转来转去,而应当深入群众,同他们商量。这样,才能正确地了解下面情况,也才能正确地掌握人们的思想动态。”“只有领导人员到下面去,下级更加接近上级,好好地讨论所有的问题,我们的工作才能做好。”在这方面,金主席亲自给全党做出了光辉的榜样。在朝鲜中央工农业展览馆,我们看到了几个数字:从一九四六年到一九七六年三十年间,仅仅在农业部门,金主席到过六百七十个单位,做过三千六百次现场指导;在轻工业部门,金主席到过一百六十三个单位,做过三百六十一次现场指导,行程六万三千公里。据陪同我们参观的朝鲜同志说:全国的工厂金主席都到过。去年四月十五日,金主席六十五岁诞辰那天,他还到下面去视察工作。
亲自到基层进行现场指导,充分地体现了金日成主席深入细致的工作作风、领导与群众相结合的工作方法,也生动地体现了领袖和人民群众之间不可分割的血肉关系。我们在朝鲜访问期间,处处可以感受到广大人民群众对金日成主席由衷的崇敬和爱戴,处处可以感受到金主席对人民群众无微不至的亲切关怀。
金主席来到平壤缫丝厂,握着缫丝女工的手,仔细地瞅了手背又瞅手心,关切地问:“你的手还好吗?缫丝工的手一年到头总是摆弄热水的呀!”工会干部汇报说:现在工厂实行了机械化,缫丝工的手都是好好的。金主席才放了心。
金主席来到白头山下三池渊的林业工人村,同伐木工人促膝谈心:“冬天可得把鞋子收拾好,你们穿的鞋子合不合脚?”伐木工人说:解放后伐木工人不再穿破袜草鞋,全换成由国家发的结实暖和的棉鞋,可是,因为天冷,要裹上厚厚的包脚布,所以棉鞋不大合脚。金主席立即指示在座的干部给伐木工人定做大号棉鞋,还亲自给伐木工人讲了怎样拾掇鞋子的经验。
金主席来到平壤“九一五”托儿所,看到孩子的寝室里摆了一排双层小床,就提出意见说:一间屋子里睡的孩子太多了,空气不好,对孩子身体有害。又关心地问是不是每个孩子都能有一条毯子?托儿所根据金主席的指示,很快就减少了几张床。
 在平壤修建高层住宅的时候,金主席带着干部和工程技术人员,亲自访问了一些住户,亲切地询问女主人对这种住宅有什么意见。正是听取了群众的意见,金主席指示,宿舍一定要适合人民的习惯,要研究在高层住宅里修建暖炕的问题;要把厨房修得大一点,好让妇女们背着孩子干活也能转得开身。
在访问期间,我们听到和看到的这类事情,简直说也说不完。可以说,凡是同人民群众切身利益有关的事情,金主席没有一件不关心、不过问。大到国民经济计划的安排、城市建设的规模和布局,小到一个游园地的设计、一个大学的烟筒的位置,一个小学生书包里应该有几个本子,笔盒里应该有几支铅笔,金主席都在心里盘算过。有很多事情,是我们很难想到的。在咸兴兴南的港口岸边,矗立着一座座高层楼房。朝鲜同志告诉我们:这是根据金日成主席的指示,给远洋轮船的海员们专门修建的住宅。金主席说,远洋轮船的海员长期在海上生活,远离亲人,劳动很艰苦,要在他们的住宅里专门准备一间隔音、避光的卧室,使他们在远航归来的时候,能够安安静静地休息;还指示要把海员的住宅修得高一些,离港口近一些,使他们在远航归来的时候,远远地就能看见自己的家!
听着这些感人肺腑的故事,我们感到心里热呼呼的。是呵!只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热爱人民、时刻把人民群众放在心上的革命领袖,才能替群众想得这么周到,这么体贴入微!
在金主席亲自命名的山清水秀的延丰湖畔,讲解员同志指着一块用花岗岩雕刻的由来碑,给我们介绍了这个著名水库和平南灌溉工程的修建过程。早在解放初期,金主席就亲自视察了十二三千里平原。这里土地肥沃,水源充足,但是,解放前却连年干旱,有水浇不上田,农民用棍子在田里戳一个洞,插一棵秧。土改以后,农民分了地,但是浇不上水,还是种不好庄稼。一九四六年春天,金主席来到这里,同农民通宵谈心,详细询问了解他们的生产和生活情况;很快就派了设计人员来勘察;一九四七年,金主席又亲自带了专家和技术人员,跋山涉水,选定了水库堤坝的位置和扬水站的地址,第二年就开始全面动工。但是,由于美帝国主义发动侵朝战争,工程只完成了一半就中止了。战争一结束,金主席立即指示恢复这个工程,多次来到施工现场,握住工人沾满泥土的手,鼓励他们:“这项工程是传给后代的,要保证质量。”经过一年零十个月的奋战,灌溉工程全面竣工,大同江和清川江的水,沿着五千里长渠,源源不尽地流向富饶的十二三千里平原。“生命水”到处奔流,滋润着十几万町步的农田,使这一带成为朝鲜的主要粮仓之一。朝鲜同志说:当河水第一次流到水渠的时候,许多阿爸基跳到水渠里,双手捧起白花花的“生命水”,高呼“金日成将军万岁!”
这个“生命水”的故事,生动地说明了,朝鲜人民为什么把自己的命运、自己的幸福,同金日成主席的伟大名字紧紧地联系在一起。为了朝鲜人民的解放和幸福,金主席从青年时代就投入了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几十年来,他永远战斗、生活在群众之中;他最懂得人民群众的思想、感情和愿望,同人民息息相通;他为了人民的利益日夜操劳,费尽心血。
金主席把人民群众时时放在心里,人民也把自己的领袖时时放在心里。
领袖同群众永远在一起,永远心连心,什么力量都攻打不破,什么人间奇迹都可以创造出来!(附图片)
金日成主席视察三支江合作农场。


查看完整版本: [-- 永远和人民在一起——朝鲜访问记之三 --] [-- top --]



Powered by phpwind v8.7 Code ©2003-2011 phpwind
Gzip enabl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