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 革命的摇篮——乌日策 --]

人民日报1946-2003在线全文检索 - 论坛 -> 1978年06月 -> 革命的摇篮——乌日策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1978-06-21 00:00

革命的摇篮——乌日策

第5版()
专栏:南斯拉夫通讯

革命的摇篮——乌日策
我国许多观众曾经看过南斯拉夫故事影片《六十七天》。这部影片原名《乌日策共和国》,它真实地反映了南斯拉夫共产党在反法西斯战争初期领导广大人民创建第一个革命根据地的英勇斗争。最近,我们到塞尔维亚西部山区,访问了这个革命的摇篮——乌日策。
一到乌日策,我们首先参观了珍藏着许多革命文物的“一九四一年起义博物馆”。这个博物馆就是当年以铁托同志为首的南共中央和南斯拉夫人民解放游击队总司令部所在地。走进博物馆,丰富的展品使我们情不自禁地回到了那惊心动魄的一九四一年……
一九四一年,希特勒在占领和控制了许多国家之后,又迫使南斯拉夫王国政府签署了参加“轴心国”的卖国条约。消息传来,立刻激起了南斯拉夫各族人民空前强烈的抗议。在南共领导下,声势浩大的示威游行在三天之内席卷了全国各地。希特勒急忙调动德国和仆从国军队一起从四面八方大举进犯南斯拉夫。南斯拉夫王国宣布无条件投降。在这民族存亡的危急关头,南斯拉夫共产党高举民族解放的旗帜,站在斗争的最前列,成为反法西斯武装斗争的中流砥柱。
就在希特勒开始进攻南斯拉夫的第四天,南共中央建立了军事委员会,准备组织武装起义。六月二十七日,以铁托同志为总司令的南斯拉夫人民解放游击队总司令部正式成立。七月四日,南共中央政治局作出了发动全国武装起义的历史性决定。七月七日,人民英雄日·约瓦诺维奇在贝拉茨尔克瓦打响了第一枪。从此,不到数月,南斯拉夫三分之一以上的土地都点燃了反法西斯斗争的熊熊烈火。
以乌日策为中心的革命根据地是南斯拉夫当时最大的解放区。全区约有人口一百万,土地一万五千平方公里。十月中旬,以铁托同志为首的南共中央和游击队总司令部迁到乌日策,在这里领导了全国人民的反法西斯斗争。人民群众为乌日策成为全国第一个革命根据地而自豪,亲切地把它叫作“乌日策共和国”。
从九月二十四日乌日策解放到十一月二十九日游击队撤离,“乌日策共和国”共存在了六十七天。这是多么不平凡的六十七个日日夜夜啊!劳动人民不仅从法西斯铁蹄下解放了出来,而且破天荒第一次成了真正的主人。在当时的“乌日策共和国”,旧的国家机器被打碎,崭新的人民政权——人民解放委员会诞生了。通过直接或间接选举,在七十一个乡、六个县、一个市和一个州里建立了新的人民政权。十一月十六日,塞尔维亚人民解放委员会也在乌日策宣告成立。
各级人民解放委员会成立后,不仅积极动员青年参加游击队,筹集粮食、衣服和武器弹药支援前线,而且关心群众利益,努力恢复和发展生产,保证解放区的正常生活。乌日策纺织厂、缝纫厂、制鞋厂的工人努力生产支援前线,在短短两个月内,生产了五万米布、七万五千套军服和两千双军用皮鞋。翻了身的铁路工人迅速恢复了从乌日策到查查克和维舍格勒的铁路交通,使总长二百一十公里的钢铁运输线畅通无阻。
在这里,不能不谈到著名的乌日策兵工厂。这是南斯拉夫历史上第一个人民自己的兵工厂。它两个月内共制造了两万多支步枪、二百七十万发子弹和一万八千多个手榴弹。
尽管解放区的物质条件非常艰苦,但文化生活相当活跃。被禁达十二年之久的南共中央机关报——《战斗报》在“乌日策共和国”重新出版了。铁托同志亲自为它写了复刊词,卡德尔同志担任了该报的主编。乌日策文工团经常为市民、士兵和伤员演出革命文艺节目。
“乌日策共和国”的存在牵制了敌人的大量兵力,使希特勒不能全力进攻苏联。法西斯德国妄图一口吞掉年轻的“共和国”,于一九四一年十一月纠集了八万兵力,在空军的配合下,向只有一万五千名游击队员的解放区实行了惨绝人寰的大围剿。
铁托同志领导的总司令部作出了英明的决定:及时进行革命的大转移。这是一次非常有组织有计划的战略转移。撤离前做了充分的准备工作,墙上写满了大标语:“自由的乌日策万岁!”“胜利属于人民!”“我们一定会回来!”
提起这段历史,人们不由想起那个承担了最艰巨的阻击任务的工人营。这个工人营,共约三百二十人,其中有四十几名党员。他们多次击退了敌人,英勇地同周围的敌人展开了激烈的白刃战……一直到工人营的战士全部光荣牺牲。英雄们与德寇鏖战了整整六个小时,保证了“乌日策共和国”的大队人马和总司令部的安全转移。
乌日策老战士协会的主席尼·科特拉耶奇同志用亲切的语调向我们介绍说:“我们的铁托是最后在二十九日的中午才离开乌日策的”。他用手指着离市中心不到两公里远的一个山头说:“铁托同志在这个山头上还看了一下德国军队进入乌日策的情景……”。
三十七年过去了。当我们访问“乌日策共和国”这个革命摇篮的时候,这里已是崭新的天地。
过去,乌日策只是一个有八千五百人的小镇,一九四六年它被正式命名为“铁托乌日策”,现在已经变成了一个拥有四万五千人口的相当漂亮的现代化的城市。当时,设在这里的第一个人民的兵工厂,如今已成为具有相当规模的现代化兵工厂。这里还建有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铜铝压延厂。住房比从前增加了九倍。这里的国民收入平均每人每年已达一千四百五十美元。
乌日策“起义博物馆”几乎成了这里最热闹的中心,每天从南斯拉夫各地前来参观的人有一两千之多。
在工人营英勇战斗和壮烈牺牲的地方,一座新的革命历史纪念馆正在兴建。据介绍,乌日策的工人们发起每人捐献两天工资用以修建一座大的纪念馆的行动。从六月到八月底,将有三批青年到这里来参加义务劳动。预计纪念馆到明年七月建成。
陪同我们参观的一位老战士说:“应该让青年一代知道我们的过去,让他们懂得怎样才能获得独立和自由。要把过去的战场变成今天的课堂。这里不断有一些年青人来宣誓,有新入伍的战士,也有新入团的团员,还有人到这里举行入党宣誓……”。
我们听着老战士的讲述,仿佛亲眼看见游击队员在墙上写下的大幅标语——“自由的乌日策共和国万岁!”
新华社记者(附图片)
南斯拉夫铁托乌日策市俯瞰。  新华社记者摄


查看完整版本: [-- 革命的摇篮——乌日策 --] [-- top --]



Powered by phpwind v8.7 Code ©2003-2011 phpwind
Gzip enabl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