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 种好一亩田 治好七亩山——密云县因地制宜搞好多种经营 --]

人民日报1946-2003在线全文检索 - 论坛 -> 1978年06月 -> 种好一亩田 治好七亩山——密云县因地制宜搞好多种经营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朱继功 刘印生 1978-06-26 00:00

种好一亩田 治好七亩山——密云县因地制宜搞好多种经营

第2版()
专栏:

种好一亩田 治好七亩山
——密云县因地制宜搞好多种经营
不同地区在不同的自然条件下,如何正确地衡量农业生产水平?如何合理摆布农、林、牧、副、渔五业,实现农业的高速度?北京市密云县委从多年的实践中得到这样的启示:抓农业生产不能单抓粮食一项,要注意全面发展,努力搞好多种经营;田少山多的山区县尤其要因地制宜,抓好多种经营。农、林、牧、副、渔五业兴旺了,既有大批农副产品支援城市,加强工农联盟,也可使集体经济不断巩固、壮大,社员的收入逐年有所增加。
粉碎“四人帮”以后,短短一年多的时间,这个大部是山区的密云县,多种经营有了很大的发展。去年,全县包括种植、饲养、采集、加工四大类的多种经营收入达到两千一百多万元,比前年增长百分之七点三,比一九七○年增长一倍多;多种经营收入占农业总收入的比例逐年增多,一九七○年为百分之三十八,前年为百分之五十八点七,去年为百分之六十四。社员的收入也相应增加了。
密云县平均每人一亩田、七亩山。过去,他们没有根据本县的客观条件,因地制宜地发展多种经营。一九七二年后,县委进一步认识到农、林、牧三者相互依赖,互相促进的辩证关系,批判了“粮食过了‘江’,一切都吃香”的片面观点,以及“五业兼顾,不好摆布”的畏难情绪,决心搞好多种经营。县委书记何奇珍总结群众经验,提出:“科学种好一亩田,千方百计夺高产,认真治好七亩山,果木药杂大发展,一人一头猪,一户一张蚕,河滩沙地变良田,长城脚下赛江南”。县委领导每逢开会都要讲这个口号,走到那里宣传到那里,使之家喻户晓,深入人心。
正当密云县在贯彻执行“以粮为纲,全面发展”方针取得一定成果的时候,“四人帮”掀起了一股恶风逆浪。他们硬把发展多种经营当作“金钱挂帅的资本主义倾向”来批,炮制了“支持集体副业就是支持资本主义歪门邪道”,“允许社员搞家庭副业就是纵容小生产自由泛滥”等谬论。人们的思想搞乱了,农村经济政策也遭到了极其严重的破坏,许多社队砍掉了多种经营项目。过去,社员利用歇晌时间可以打点草,搞一点编织,这时也不准了。这个县的饲草历史上一直是自给有余的,一九七六年竟出现了向外地大量采购饲草的怪现象。总之,一亩田的农业生产没抓上去,七亩山的资源也没有很好地利用起来,社员收入普遍下降。
“四人帮”被粉碎之后,密云县委认真贯彻抓纲治国的战略决策,拨乱反正,重新提出了“科学种好一亩田,认真治好七亩山”的口号。县有关部门深入基层,调查研究,总结搞好多种经营,建设农村基础副业基地的典型经验。
地处深山区的石城公社,平均每人只有四分粮田,却有二十亩山场,野生资源十分丰富。公社党委提出要靠山养山,靠山吃山,坚持在搞好农业生产的同时,积极发展多种经营。大搞四种(粮、菜、树、药)十养(猪、牛、羊、鸡、鹿、貂、蚕、鱼、蜂、大牲畜),成效显著。去年,粮食单产达到八百零五斤,第一次过了“江”,还为国家提供了两千六百头肥猪,一千只羊和大量干鲜果、药材、蚕茧、蜂蜜以及羊皮、貂皮、鲜鱼等等。全公社作到了总收入、纯收入、公共积累、社员分配增加,开支减少。
石城公社的例子给密云县的同志们以很大的启发,如果每个公社都能象这个山区公社这样,为国家贡献如此多的农副产品,那么城市人民和山区人民的生活将会得到进一步改善。过去不分具体情况,用“粮食不过关”的大帽子一压,就把人们大搞林、牧、副、渔的积极性给压掉了。
县委认真推广了石城公社的经验,全县多种经营由三十多项发展到五十多项。穆家峪公社楼子峪大队去年认真抓了一下,就收了二十万斤饲草、十多万斤大葱;新城子公社梧桐树沟生产队,仅种植药材一项,平均每人收入达四十六元。
密云县的经验说明,要使多种经营更好地开展起来,必须继续深入揭批“四人帮”,分清路线是非。有人总怕多种经营搞多了会产生资本主义,这也卡,那也压。实际上去年全县大搞多种经营,既没有影响农业生产,社员平均每人收入也并不多。全县还有一百四十多个核算单位平均每人收入比较低,如何帮助这些穷队广开门路,增产增收,仍然是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他们认为,认真落实按劳分配政策,是调动社员社会主义积极性,促使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的关键。石城公社共有羊倌、牛倌二百多人,过去放牧,空手来回,啥也不敢搞。去年,公社党委在发动群众的基础上,制定了劳动定额管理制度,规定羊倌、牛倌在完成放牧任务的同时,可以打草、割荆条、刨药材。采集的山货一半交队记工分,一半由个人卖给供销社,大大调动了放牧人员的积极性。养蚕已实现平均每户一张蚕的四合堂公社,养蜂年年有盈利的高岭公社,都是由于实行了精神鼓励和物质鼓励相结合,以精神鼓励为主的正确方针取得的成果。
密云县委领导同志还认为,要真正做到地尽其力,人尽其才,高速度发展社会主义农业生产,各级干部还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深入基层,分类指导,因地制宜,帮助社队制订出近期规划和远景规划,根据“以短养长,长短结合”的原则,年年建设,不断前进。
本报记者 朱继功 刘印生


查看完整版本: [-- 种好一亩田 治好七亩山——密云县因地制宜搞好多种经营 --] [-- top --]



Powered by phpwind v8.7 Code ©2003-2011 phpwind
Gzip enabl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