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 从山东农田基建会战看政策问题 --]

人民日报1946-2003在线全文检索 - 论坛 -> 1978年06月 -> 从山东农田基建会战看政策问题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1978-06-29 00:00

从山东农田基建会战看政策问题

第2版()
专栏:

从山东农田基建会战看政策问题
编者按:农田基本建设要速见成效,非有一个正确的规划不可。正确的农田基本建设规划,应当是一个实事求是的规划、统筹兼顾的规划。这就是既要充分发扬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的精神,大搞农田基本建设,又要考虑到国家财力、物力和农民负担的可能;既要努力从根本上改变农村面貌,又要做到当年收益,正确处理积累和分配的关系;既要发扬社会主义协作精神,又要认真执行等价交换、自愿互利的政策,切不可搞一平二调。
正确处理这几个方面的关系,把它体现于规划之中,就一定能充分调动农民群众的积极性,促进农田基本建设这项伟大的社会主义事业持久地健康地发展下去。
山东省连续三个冬春的农田基本建设会战,还在继续进行。总结经验,以利再战,正是时机。
总结经验的重点放在哪里?前不久,山东省分析了三年会战的形势,研究了政策、规划和专业队等问题。人们从实践中体会到,要持久地健康地发展农田基本建设会战,必须高度正视和及时解决政策问题,要靠党的政策来调动群众的积极性。
山东农村的这场群众运动,动员面很广,大部分县、市和百分之九十以上的人民公社,都组织了会战。据最近一个冬春的统计,仅全省九个地区和四个市直接组织的会战,就动员了六十七个县、六百一十九个公社参加协作,分别占全省县、社总数的二分之一和四分之一以上。会战规模大了,突破了队与队、社与社、县与县的界限,带来了国家和集体、集体和集体、集体和个人关系等一系列问题,需要妥善处理。其中有两个政策问题,即互利问题和负担问题,尤为重要。
先看互利问题。山东省大中小三种形式的会战,都存在着受益大小、受益早晚和受益不受益的问题。中小两种会战,规模小,短期内能够以工换工,互利问题只要注意解决,能够解决得好,也解决得快。较难解决的是几个公社、一个县或几个县大会战中的互利问题。他们有个匡算:全省参加会战、需要还工的共约六百七十万人,其中三年内不能受益的或者长期难受益的有二百八十万人;按每个冬春干七十天计算,每人每天补助一斤半粮、五角钱,共需近三亿斤粮、近一亿元钱。这些粮和钱,由非受益社队自筹,负担很重。
怎样对待这个问题?从群众方面来看,非受益社队顾大局,识大体,表现了很高的社会主义协作精神。他们热心地派出劳力,自带钱粮、工具参加会战,觉得大搞农田基本建设,是干社会主义大业,是共同富裕的希望所在,乐意鼓起劲来干,节衣缩食地干。滕县城郊公社郭庄大队所持的态度,颇有代表性。这个富队三年都出工,三年未受益,想的是一条:“大家富才是社会主义,天下农民是一家嘛!”一些平原地区的群众,把奔赴山区会战,叫做“进山还帐”,说是过去水库修在山区,水流向平原,受益大的是平原,现在轮到送水上山了。这几年,在山东农村的这场会战中,原来后进的泰安、济宁地区搞得最起劲,好些穷县穷社穷队协作最齐心。那里的群众说:“宁愿苦干,不愿苦熬”,“不怕大干,只怕乱干”。这是“穷则思变,要干,要革命”的十分可贵的精神!
从领导方面来看,会战区的许多领导干部,看到群众这种爱国家、爱集体、爱社会主义的巨大积极性,感到领导的责任很重,要严肃认真地执行自愿互利、等价交换政策,保护群众的积极性,否则大干很难持久。但也有少数同志对此掉以轻心,强调互助,忽视互利,强调发扬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的精神,忽视农民的负担能力,甚至有人以为搞大会战,一平二调的问题难以解决,于是听之任之。这是对党的事业不负责任的表现,对会战有害无益,不是党的实事求是和群众路线的传统作风。
怎样把互利问题解决好?山东会战区有这样几句话:“今年给你干,明年给我干,三年轮一遍,政策来兑现,如果不兑现,国家义务工来换。”这是落实互利政策方法的一个概括。具体说是这样一些办法:一,轮流治理,以工换工,几年大体找平;二,根据受益大小和受益早晚,按比例出工,早受益的多出工,晚受益的少出工;三,用换工办法短期找不清的差额,从国家兴办的大型工程和其他用工中找平补齐;四,按照受益大小、受益早晚和受益不受益的情况,适当调整支农资金和物资的分配等。
这些办法来自实践,经过了一段实践的检验,证明是可行的。烟台地区坚持“四统一,一分头”(统一规划、统一指挥、统一标准、统一政策,各大队分头施工),互利政策基本上三年内兑现。泰安地区会战的规模虽然较大,由于采取这些办法,三年来先后受益的大队达到大队总数的百分之六十二,再努力一两年就可以基本解决互利问题。邹西会战区的济宁县接庄公社,有计划地组织四十个大队统一调动劳力轮流治理,认真地执行以工换工和从其他用工找平补齐等办法,三年治了三大片,把全社七万亩地治理一新,其中有三个大队出工多、受益少,公社专业队又帮助整了一部分地。各队普遍受益,群众欢喜。
但是,有一个前提条件要充分注意,这就是农田基本建设的工程量,必须与当地的人力、物力、财力大致相适应;否则轮流治理的时间一拖长,三年内很难换工找平,受益队和非受益队之间就会产生很大的悬殊。有的会战区头两年尝到了互助协作的甜头,不再详细考虑人力、物力、财力的可能条件,继续加大工程量。结果,原来的落后队因为及时受益,三年粮食亩产翻一番,分配水平提高;而原来的先进队和中上水平的大队,由于连年支出较多,又不受益,生产和分配都下降了。这就说明,办法即使可行,在需要和可能相适应的情况下,才能行之有效;如果认真注意了这一条,互利政策就能落实。
再看负担问题。山东省这三年的农田基本建设,投资的十之六、七,投粮的十之七、八,都是社队自筹的。这样大的负担,无论是非受益队或者受益队,都不能不受影响。比如邹西会战区,三年来虽然打了一个翻身仗,农业生产水平赶上了济宁全区,但由于投资投粮较多,集体的积累和储备、社员的现金收入和口粮水平,一时都没有多大提高。
常听一些干部说,农田基本建设不过是劳动积累,只是多用点工、多流点汗而已。上面的事实说明远非如此。山东的同志说:“我们确实搞得有点紧。许多地方的群众是将自己的生活控制在低水平上大干苦干的。”可见,过重的负担成了会战中的一大矛盾,长此以往,会战就不能持久。
对于这样的负担,群众心里很清楚,是把它跟其它根本不应有的负担区别开的。他们痛恨那些贪污盗窃、铺张浪费、多吃多占的行为,埋怨有的干部大搞非生产性建设,不满意各种非生产人员都来吃生产队的粮食,迫切要求扫除这些障碍,增强搞农田基本建设的力量。但是,他们希望多作调查研究,多跟群众商量,作出一个好的规划、好的设计,绝对不能盲目施工、勉强上马,造成力不从心或者窝工浪费的现象。总之,群众盼望负担要适当和合理,生产和生活要象芝麻开花那样“节节高”。
怎样做到负担得当和合理?这就是长远建设和当年生产的关系要处理得当,积累和分配的比例要安排合理,尽量减轻农民的负担。山东省已经和开始采取下面几条措施:
一是量力而行。严加控制上阵劳力,去冬今春全省压缩了二百万人,主要是减少那部分离社离队远出的劳力,特别是非受益队的离队劳力。把集中会战的时间缩短到四、五十天,除专业队外,绝不拖长会战时间和搞过多的突击战。
二是切实做好会战规划。抓准主攻方向,集中力量打歼灭战,不打消耗战,做到当年会战当年增产,力求缩短轮流治理的周期。会战中合理使用劳力,力求节约,讲求实效,防止窝工浪费,不搞形式主义。
三是增强自力更生力量。大力办好社队企业和发展多种经营,多积累一些资金。提倡专业队自给,利用新扩大的耕地办农场,搞多种经营。黄县专业队自力更生办农场,现在已不向生产队要补贴费。
这些做法,山东省正在摸索和试验。但初步的实践说明,政策落实,群众的积极性更高;量力而行,速度并没有放慢。群众有了多年的经验,干部组织会战的能力加强了,专业队的技术水平提高了,再发展机械化施工,农田基建就可以加快步伐。  本报记者


查看完整版本: [-- 从山东农田基建会战看政策问题 --] [-- top --]



Powered by phpwind v8.7 Code ©2003-2011 phpwind
Gzip enabled